李聚慧
摘 要 “编校工作手册”的制定既是新媒体编校工作“专业化”的体现,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建设品牌形象的具体要求。新媒体“编校工作手册”包含7个方面的内容:1)编校的内容范围及基本流程;2)熟练使用Word审阅修订模式,并掌握纸版审稿、校对符号;3)整合编校工作常用标准及规范;4)必备工具书及参考文献、资料等;5)探索建立专家储备机制;6)制定“编校推荐标准”;7)建立质检制度。
关键词 新媒体;编校;工作手册;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24-0060-02
质量是新媒体产品的生命,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形象和存亡。编校工作是把控产品质量的一道防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线编校人员,结合自己这几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编校经验及所遇到的问题,笔者认为,探索制定“编校工作手册”既是新媒体编校工作“专业化”的体现,也是保证产品质量、建设品牌形象的具体要求。
新媒体“编校工作手册”主要包含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编校的内容范围及基本流程。
“编校”包含编辑和校对。校对也是一种编辑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但在思维方式等方面与编辑不同。因此,在规范编辑和校对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时,要区别对待。“三审三校”是编校工作的基本流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以微信公众号校对为例,在排版之前,重在排查事实性、知识性、政治性错误,字词、语法、数字、标点等错误;在发送预览时,除了核查之前错误是否修改之外,还需要查看图文是否对应,版面格式如字间距、行间距、字体、字号等是否统一。在编校手册中,明确编辑校对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内容,员工根据自己的岗位,不仅能知道整个编校流程,还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环节和所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
第二,熟练使用Word审阅修订模式,并掌握纸版审稿、校对符号。
在新媒体中,产品最终以网络图文、视频、H5等新形式呈现,因此,在纸版上的编校工作,很多都搬到电子文档上。这要求熟练使用Word的修订模式,并标注自己的名字。如此,在多人修订的情况下,能分辨出各自改动的地方,也便于相互学习和责任到人。虽然现在流行Word编校,但掌握纸版编校符号的使用,还是很有必要的。以校对符号为例,包括字符的改动符号,如改正、删除、增补及改正上下角等,也包括字符方向位置的移动符号,如转正、对调、接排、另段起、上下左右移等,还包括字符间空距的改动符号,如加大减小空距、空字距等,以及其他符号,如保留、代替、说明等。熟练掌握并正确使用Word审阅修订模式以及编校符号,是从事编校工作的基础。
第三,整合编校工作常用标准及规范。
新媒体领域现在普遍缺少编校规范,网络文章存在各种错字、语病。作为中央级新闻单位,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有责任有义务规范用语,提高编辑水平,树立品牌。新媒体编校标准可根据图书出版标准执行,例如《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等国家标准。标准和规范是编校工作的依据,只有符合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编校质量合格。我们可以把一些重要的、经常用到的标准和规范文件整合出来,集中在一起,方便编校人员使用。
第四,可以把必备工具书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制成表格,并作简要说明。
总编室至少备有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等工具书。这三本各有特点,在表格中的“使用说明”一栏里,可以注明每本工具书的优势。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是我们的首选,《辞海》则是相对最全的,当有争议时,可以参考《通用规范汉字字典》。同时在小册子里可以列出常用参考文献,便于编校人员查找使用,如《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第三版),这可能是关于标准和规范最详细最全的;《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对熟悉了解校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图书编辑校对使用手册》(修订版)则对编校问题作了很细致的解说,并附有不少标準和规范。虽然这些主要用于图书编校工作,但对新媒体编校工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对于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与传统媒体没有区别,甚至要求更严,因为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广。另外在工作手册里还可以提供一些常用的具有权威性的文件资料,如“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和慎用词”(2016年7月修订)、“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对照表”、《关于正确使用涉台宣传用语的意见》(2016年3月修订)等。除此之外,还可列出相关网站、数据库等资源。
第五,探索建立专家储备机制。
除定期请校对、质检、文字等方面的专家讲课之外,还可以在尊重专家意愿的前提下,建立专家档案。同意公开联系方式的,可以在小册子里列一个表格,填写专家联系信息。编校人员若有疑问,则可自行咨询。不同意公开联系方式的,单位可以有一位同事专门负责联系这些专家,收集编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统一向专家请教。这样,就可以在国家标准规范文件、工具书以及参考文献里都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可以向权威专家咨询,获得解决办法,尽可能把编校质量做到极致。
第六,探索制定“编校推荐标准”。
在编校实际工作中,国家标准和规范文件以及常用工具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编校问题,而是往往存在模棱两可、灵活多变的地方。比如关于异形词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含糊”与“含胡”,一个有米字旁,一个没有。国家出台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推荐使用有米字旁的“含糊”,这样我们就有国家标准可凭依。但是还有种情况如“辞藻”与“词藻”,同样是异形词的问题,国家标准里并没有收录,但《现代汉语词典》都有收入,那么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是两者皆用,还是只能统一用推荐词形?这种不确定,容易造成编校人员的无所适从。像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请教相关专家,以“编校推荐标准”将其规定下来,以防干扰编校工作。以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为例,我们可以结合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等编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异形词的处理以及汉字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统一等问题,制定出自己的“编校推荐标准”。endprint
第七,探索建立质检制度。
出版社图书质量检查,有自己的一套标准,而新媒体普遍缺少。那么,我们可以在参考《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修订版)》的基础上,探索制定新媒体编校质量检查的标准。上述这两个文件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编校差错经常出现的地方,每处计几个差错,对一本图书是否合格能做到心中有数。了解规范文件是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分析,把握好差错计算中的“灵活多变”。例如,按照《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一个句子有语法问题,要计2个差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是按照字词的问题来处理,即计1个差错。那么这种“灵活多变”,在相关质检部门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尺度呢?这需要我们与质检人员及权威专家多沟通,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规律,从技术和策略层面避免编校质量问题。根据图书质检的经验,新媒体新闻行业也可以有自己的质检标准。
上述编校工作手册的内容,主要以中文产品为例,但中国外文局作为外宣重地,各种语言的编校质量都很重要。因此在中文编校工作手册的基础上,凭借外文局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制定英文、俄文等编校工作手册,也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筆者这几年在编校领域“摸爬滚打”的思考和经验。虽然现在新媒体发稿任务重、节奏快,但编校质量仍不容忽视,它对品牌建设、外宣形象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制定一个包含编校规范文件、方法经验、常见问题、工具书等内容的小册子,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指南,不仅可让编校工作更具“专业性”,且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对于培训新员工、提高编校质量、打造品牌形象,也有不小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6版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M].3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4]王宁.通用规范汉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工作委员会编,周奇,杜维东.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6]黎洪波,利来友.图书编辑校对使用手册[M].4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