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2018-01-27 22:28林文慧曹克亮
山东青年 2017年9期

林文慧+曹克亮

摘 要:比较中西方文化,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坚持中西方文化发展交流的原则,秉承“兼收并蓄”的原则来对待其他文化,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分。通过比较、研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我国文化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差异原因;差异表现;兼收并蓄

比较文化或比较文明是20世纪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它的兴起不仅得益于人类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加强,也与后现代语境下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密不可分。随着后殖民时代的到来,长期处在边缘的文明纷纷崛起,向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发起挑战,形成了要求平等和对话的时代潮流。在中国,文化比较研究的兴衰则是与20世纪前后两期对外开放的潮流对古老文化的冲击,以及重新审视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要求息息相关的。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原因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分為两个方面:一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地形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这里江河纵横,土地肥沃,物种繁多,有着丰饶的生存资源和广阔的回旋天地。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80条,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有79条,其中仅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几大水系的流域面积就达数百万平方公里。无论是兴起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依山傍水的希腊还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都难以相比。而西方由于陆地狭窄又是多山地形,随处可见的大面积的石灰岩和贫瘠的土壤使爱琴海区域内的可耕面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湿润,夏季干燥炎热,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二是受经济制度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守己。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随着官营和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出现,商品的流通与交换也逐步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大陆民族的生存对农业的依赖,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仍有明显的重农抑商的倾向,认为立田为生之本也。而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中西民族不同的经济类型和生产活动方式自然会产生判然有别的社会组织形态,并形成各自相应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秩序。中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家庭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细胞。不过,家庭及其延伸家庭在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地位却是任何一种别的文化都无可比拟。家对于中国人不仅意味着异性的结合,也不单是人们为繁育儿女而组成的共同体,而是集血缘继承,婚姻结合,生产经营,财政消费,社会教化甚至礼法管制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单元。希腊城市国家是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治并得到其公民的最高忠诚的共同体。这一政治社会体制的确立显然是与希腊半岛上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面貌密切相连的。然而它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希腊的国界,成为罗马共和国到近代欧洲政治制度的楷模。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

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选择了不同的价值尺度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使得各自文化不仅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持完全迥异的态度,而且在具体的信仰实践中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话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已经完成了从自然宗教等伦理宗教过渡的转变,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三、中西方文化发展交流的原则

近年以来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既表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必要性,又变现出它内在生命机制的复杂性。如何把反映时代精神和保持民族特色统一起来,始终是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作为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民族特色的理解和把握,对于中国文化的时代转型来说,更为关键。

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既要对自己的本味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又要充分尊重异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坚持采取平等对话的姿态去相互沟通和理解。

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我国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差异就应该有合作,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

[2]Davis.《中西文化之鉴》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