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四川的作家,中国的左拉

2018-01-27 18:52燕巧
新城乡 2018年1期
关键词:死水微澜小雅

燕巧

李劼人回国之后,的确都在四川发展事业,后来担任成都市副市长期间,主管文教和城市建设工作,30岁填写的这张调查表,李劼人践行了一生

上世纪30年代,有人曾哀叹,“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而在李劼人完成《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的时候,郭沫若说,“中国为什么没有伟大的作品”的问题可以解消了,伟大的作品,中国已经是有了的。”

当过报社主笔,总编辑,教过书,官至成都市副市长,但要用一个名头来总结李劼人,有且只有作家二字。郭沫若曾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称其小说为“小说的近代史”。香港著名学者曹聚仁认为,“现代中国小说家之中,李劼人的几种长篇小说,其成就还在茅盾、巴金之上。”而巴金曾感慨道:“只有他才是成都的历史家,过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笔下。”

一张践行一生的调查表

1891年,李劼人出生,原名李家祥。少年时父亲去世,青年时代,一家四代孤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祖传秘方研制的“朱砂保赤丸”。在亲戚的资助下,李劼人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丁班,与后来的数学家魏时珍、社会活动家王光祈成为同学,后又与郭沫若成为同学。读书期间,李劼人酷爱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并善于讲述故事,很受同学们称赞。郭沫若曾这样回忆,“在当时凡是可以命名为小说而能够到手的东西,无论新旧,无论文白,无论著译,他似乎是没有不读的,他的记忆力很强,新读过的小说颇能详细地重述出来,如是翻译的外国小说,他连一些极佶屈的人名都能记忆。”

后来,因亲戚去世,家里无力负担学费,李劼人未能继续升学。辍学在家的李劼人终日以读小说、报刊、诗词消遣,并帮助家里手搓保赤丸出售,有时和同学王光祈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喝茶闲谈。李劼人21岁的时候,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游园会》写成,一万多字的小说发表在当时的《晨钟报》上,颇受读者好评,这篇小说也早于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发表。此后李劼人正式使用“李劼人”这一名字,原名李家祥未再使用。

1915年,当时的成都商会会长樊孔周聘请李劼人为《四川群报》的主笔兼编辑,后来《四川群报》因宣传新思潮被查封,樊孔周又约请李劼人出头创办《川报》,并聘李劼人为社长兼总编辑。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李劼人对于国内、省内现状正深为不满,当时有去巴黎勤工俭学的机会,便辞别了母亲和新婚的妻子,前往巴黎勤工俭学。在法国,李劼人自学法文,经常去巴黎大学旁听,同时为巴黎通讯社和国内一些报纸撰写稿件,也开始翻译法国文学著作。在法国这段时间,李劼人填写了一张“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他在“终身欲研究之学术”栏填“社会学”,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填“公民教育、道路建筑”,在“事业着手之时日及地点”栏填“二十年、四川”(“二十年”指民国二十年即1931年),在“将来终身维持生活之方法”栏填“劳工”。李劼人回国之后,的确都在四川发展事业,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成都市副市长期间,主管文教和城市建设工作,30岁填写的这张调查表,李劼人践行了一生。

大河三部曲的诞生

1924年,李劼人回到国内,仍在《川报》任编辑,后来《川报》被查封,他便从事翻译创作,其间翻译了福楼拜的《马丹波娃利》,也就是后来的《包法利夫人》。1926年,李劼人受张澜之邀,在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的前身之一)执教。

在成大教书期间,李劼人因不赞同成大与其他两学校无条件合并,辞去了成大教授的职务。为了维持家里生计,李劼人借了300元开设小餐馆,自题招牌“小雅”。夫妻二人亲手掌勺,李劼人的学生钟朗华充当“堂馆”。“小雅”在成都引起反响,多家报纸称之为“文豪当酒佣”“成大教授不当教授开酒馆,师大学生不当学生当堂倌”云云,讥讽军阀当局对知识界的摧残。但对李劼人来说,开“小雅”的原因却没那么复杂,他曾在自传里提到原因——“一是表示决心不回成都大学,二是解决辞职后的生活费用”。

“小雅”很具川菜特色,餐馆名声在外,也引起兵痞和票匪的觊觎。开张第二年,李劼人刚满4岁的儿子被票匪绑架,“小雅”也因此停业。儿子被绑后,李劼人辗转托人,通过袍哥大爷邝侠子,江湖称“邝瞎子”,最后以银洋600元赎回。李劼人从邝侠子口中得知他本人的经历和袍哥界中情况。这些故事后来构成了《死水微澜》的框架,“邝瞎子”成了小说男主人公“罗歪嘴”的原型。

1935年,李劼人恢复文学创作工作,“决心把几十年来所生活过,所切感过,所体验过,在我看来意义非常重大,当得起历史转折点的这一段社会现象,用几部有连续性的长篇小说,一段落一段落地把它反映出来。”

当年7月,李劼人以20多天时间一口气写完第一部长篇小说《死水微澜》。用成都北边的一个小乡镇——天回镇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辛亥革命前时代的变化,“死水微澜”也指安静如死水一般的古城在时代的风潮下激起微澜。《死水微澜》写出之后,在当时引起很大的关注。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将其列为“现代文学丛书”第一次印刷出版,到1962年出了5版。郭沫若说,他那一支令人羡慕的笔,把过去的时代,活鲜鲜地形象化了出来。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刘再复曾如此评价:“《死水微澜》的文学总价值完全超过《子夜》《骆驼祥子》《家》。”如今,《死水微澜》在日本、法国都有译文版本。

后来,李劼人又创作了《暴风雨前》《大波》,加上《死水微澜》,这三部小说构成了李劼人著名的大河三部曲,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告诉本刊,“大河”的名字是后人日文转译法语而来,“意即反映时代的超长篇小说”。

副市长的晚年生活

因其文学地位,李劼人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当时成都解放后,要成立新的政府,一定要有民主人士参加,许多人考虑他最合适。李劼人少年時期有过一段做官经历。1914年,李劼人舅父被聘为泸县知事,李劼人被聘为该县知府第三科科长,次年舅父调任雅安县知府,李劼人一同随往。在泸县、雅安供职期间,李劼人目睹官场种种弊端,回到成都后,虽然曾有几次机会被亲戚约聘为科长,都被他拒绝,并发誓“此生不再跨入官场”。endprint

1950年初,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李劼人被提名为第一届政府的副主席,被他拒绝。7月,再次被提名为成都市副市长,他答应了。

女儿李眉曾经问父亲为什么一开始不愿意干, 后来又接受了副市长的任命。李劼人坦然说:“我是发了誓不做官的,再说,我岁数也大了,时间不多,想集中精力写点像样的东西。清朝时候的官,民国的官,我都看过,真是腐败透顶!共产党的朋友,我认识不少,都是好人。我们这个国家,国民党搞不好,看来,只有共产党来。我参加工作,时间是要花费一些,但我相信,我要写作,共产党是会支持的。”

在任副市长期间,李劼人分管文教和城市建设工作。他虽然是副市长,在一些官场人心目中实际地位不高,并无多少实权。李劼人自己曾在一次会议上说:“从1954年夏天我从朝鲜回来后,就逐渐走入真空地带。下面的干部不向我谈工作,也不和我接触,开会才叫我去,要我主持会议也是临时告诉。”1954年,领导同意李劼人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小说上,小部分时间兼理行政工作,李劼人便重新开始创作。

不过行政事务还是影响了创作。在他晚年与朋友来往的信件里经常诉说“今年是开会年,会议如何多,时间如何紧张”,那时,李劼人已经快年届七旬,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1958年,李劼人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心脏病发作,他向医生表示,目前《大波》重版,他需要重写,以后还有几部长篇小说要写,希望病愈后能活到80岁,才能了却这一愿望。病愈,李劼人仍然坚持写作。但在1962年12月,李劼人因为参加会议时受了“过堂风”,回家后极不舒服,但午休后仍然伏案写作,次日凌晨昏迷,被送入四川省人民医院。15日,李劼人从昏迷中醒来,向医生述说,《大波》尚有30万字未完,希望病能治愈,但这次他却再没醒来。12月24日,李劼人与世长辞,《大波》最终也没有重写完成。

时间匆匆至2017年,这位中国的左拉已逝世整整五五年,《大波》未完,斯人已逝,为表纪念,李劼人故居附近的一条路被命名为劼人路。从成都地铁7号线狮子山地铁站劼人路出口出来,步行200米左右可到菱窠西路,李劼人故居“菱窠”便隐蔽在这条路的尽头。因地处菱角堰边,为了邮差投递信件方便,李劼人自己在房屋门楣上题了“菱窠”,意思是菱角堰之巢窠。菱窠离四川师范大学不远,李劼人晚年写信邀请朋友来家的时候,经常写“搭公共汽車到九眼桥,过桥而东,再搭公共汽车到四川师范路口下”。不过今天,因新开通的地铁线,去菱窠已经很是方便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死水微澜小雅
南极和北极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死水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探究
别离的时候,请不要发出声响
昨夜笙歌远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