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
12月,走到哪里都是圣诞和新年的气息,打开各大资讯媒体都有送礼特辑,各种意见领袖变着花样地告诉你,年末了,该买什么物件善待自己,送什么礼物聊表心意。在看各种“礼物清单”的时候总会重复思考一个问题,送礼的意义是什么?
法国心理学家希尔薇·特朗勃曾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在私人生活中,礼物象征着希望建立的情感联系,在社交场合,礼物象征着我们必须遵守的礼仪。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吐槽:我男友送了我一台吸尘器,他当我是保洁员?我送了我最喜欢的书给男友,为什么他没反馈?我跟男友说了我喜欢那条围巾,为什么他不送?
大部分送礼人并没有考虑到收礼人的心态,送吸尘器的男友是居家宅男,送书的女友是想和男友分享她最爱的作家,不送围巾的男友自己压根不用围巾。实际上这种礼物的出发点是,使自己高兴,而不是使对方高兴。他们名义上是送礼给别人,事实上只是送了自己的喜好给别人,不如说是送礼给自己了。
当然,他们大多也是无意识的,并非想把个人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礼物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想要建立的正面形象。送吸尘器的男人想建立起“居家男人”的个人形象,送书的女友想建立起“好的阅读品味”的文艺形象。
礼物也不总是正面的,有时它包含着对收礼人某种不好直说的负面情绪。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吐槽:我老公送我一条26码的裤子,他难道不知道我现在穿28码嘛!我老婆送我一把螺丝刀,我完全想不通为什么!给老婆买26码裤子的信息是“羞辱”老婆日渐圆鼓的腰围,送螺丝刀的老婆是对看不见家里洗衣机坏了的老公的愤怒。
大多数送礼人都会觉得,贵的就是好的,送贵重礼物准没错,收礼人往往也喜欢收到价格高的礼物,认为礼物的价格代表了自己在送礼人心中的价值。然而贵重礼物背后的信息其实很复杂。潜在的控制欲是贵重礼物背后需要警惕的信息。如果你的男友总是送你超出他经济能力的礼物,他很爱你是没错,同时也很可能潜在地想控制你,因为他试图用礼物的价值“交换”你情感上的依赖。
如果你认为“礼物”仅仅是“送”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礼物”往往包含了三个维度:送礼、收礼和回礼。法国社会学家马塞尔·莫斯曾称“送礼”“收礼”和“回礼”之间存在一种强制性的自愿交换原则,只收不回势必打破两人的情感或社交关系平衡。从不回送礼物的女友值得警惕,除了“吝啬”的解释外,礼物代表了送礼人一部分的自我,不送礼物的女友事实上是在“隐藏自我”,这是亲密关系中非常危险的讯号。
如何送出完美礼物?事实上,收起“自我”是送出完美礼物的第一步,不投射自我喜好送出的礼物代表了“我懂你并且尊重你”,相反,投射自我喜好的重灾区是书籍、音乐、电影类礼物。多花时间准备也是必须的。这意味着我们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记得对方流露出来的期待。在礼物包装上多花时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因為增加了拆礼物时的“仪式感”。
“为什么觉得我会喜欢?”“为什么是这颜色?”“你觉得这真的适合我吗?”这些第一反应是在说“我不喜欢”,而“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怎么猜到的!”这些第一反应才是“我喜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