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孙雪洁+郭晶晶
摘要:专业关系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不少学者对本土化专业关系的构建与发展也纷纷提出不同见解,但尚未达成统一。笔者实习以实习期间亲身经历的案例为研究内容,对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理解与看法:第一,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第二,高度的情感投入和不断地自我觉察有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三,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是一段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
关键词:专业关系;高度情感投入;相互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专业关系作为社会工作实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研究我国本土化的专业关系之前,需要明确一些基本性问题,如什么是专业关系?为什么要建立本土化的专业关系?目前我国关于专业关系的探索有哪些?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可能对专业关系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与文献发现,对于本土化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研究与探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情社会与人际关系对专业关系的影响及指导意义;二是关于本土化双重或是多重专业关系的探讨;三是本土化的专业关系所造成的伦理困境等。而笔者尝试通过案例研究对专业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进行几点理解。
二、研究案例
向南(以下人名均为化名)是实习机构助学项目的资助对象。初见他时,八九岁的孩子坐在自家的凉席羞涩地低头不语。整个访谈过程中这个孩子几乎没说一句话,都是他爸爸用一口家乡话和访谈人员交谈着。在爸爸眼中向南是一个品学兼优但是内向、胆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的孩子。笔者当天在日志中做了评估,目标是希望向南可以变得更善表达。第二次见向南,是在社区绘画的活动现场。父子俩花费许久时间才赶到,笔者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一下活动。随后向南的爸爸在热闹的活动现场找到了笔者,说向南画完了。笔者俯身问向南可不可以分享一下他的作品时,他只点头,但依旧没有说话,在图画墙上向南找到了他的画指给笔者看。笔者自然而然地夸赞着向南,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孩子对自己的绘画作品是满意的,否则他不会愿意让别人去看他的作品。随后笔者建议向南在图画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再次对他给予肯定。活动快结束的时候,向南拉住笔者的手说,他要回家了。这是向南第一次和笔者说话,这一行为使我们的关系有了进展。
第三次见到向南是在助学资助的现场,笔者弯腰笑问向南“还记不记得我?”向南则沉默不语,尽管他爸爸在一直在旁边提醒他。而后资助会上录像的笔者眼睛几次和向南对视,他都有意避开。第四次接触向南在亲子辩论会上,笔者和向南分到一组。尽管向南自己支持正方观点,但作为反方,向南依旧愿意去思考怎样与正方辯驳,笔者因此夸赞了他并鼓励向南作为一辩上前陈述观点,但他迟迟不愿意。最后,小组其他小朋友在笔者的带动下也鼓励他上台,他才同意。拿起小组讨论的陈述词,向南小声地念着,念到最后一句:“我方观点陈述完毕,谢谢”时,他迟疑地望着笔者,好像在问:这句该不该念。笔者当时告诉他和其他小朋友,把这句话加上,别人会觉得我们很有礼貌,之后向南的陈述就更流畅了。当向南借宿自己的陈述后,台下一片掌声,那时的笔者和向南都无比开心。其实,和服务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有机会去影响他们的一些言行,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改变。
游览活动中笔者第五次接触向南。活动结束时天飘着小雨,向南没带伞,便和笔者同行。他在笔者的伞下小声地和笔者分享他昨天参加了演讲比赛的事情,声音虽小但是自然喜悦。这是朋友间的一种分享。第六次碰巧在机构见到向南和爸爸来参加活动,笔者并未参与。二人见到笔者时眼睛里有一闪而过的惊喜。这是从陌生到熟悉的改变。满足感、价值感那刻充盈着笔者的内心。第七次因工作人员较忙,笔者暂时接待了向南和爸爸。向南交给笔者一篇有关游览的小作文。在向南的作文里,笔者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称笔者为XX姐姐。那份信任的厚重感在笔者的心里很久都没有退去。显然,这一称呼无疑加深了笔者与向南间的关系。随后向南在电梯口无意间看到了笔者正在搬运行李。笔者这才提起实习结束的事情,在向南迷茫的眼神里笔者捕捉到了一丝失落,而后笔者笑,向南爸爸也笑。看似结束的专业关系其实才刚刚开始。
回校一个月之后,笔者再次回到了实习机构实习。在笔者开展的小组活动中、在一群陌生的小朋友面前,向南已经能够举手发言,勇敢地展现自己了。而笔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面对向南的一举一动不在时刻关注,也不再有先前异常的心理波动。因为向南在陌生人面前的表现已经积极改变,笔者需要去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和引导其他服务对象的积极改变。诚然,在与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笔者不单单只对向南投入感情与精力,在与很多服务对象接触的过程中笔者都能觉察到和他们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与进展。
三、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双方抓住机会、投入感情、相互影响的过程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文献查阅并结合实际案例与工作经验,笔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以下三个观点。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抓住机会不断积累的过程
在社会工作理论层次中,服务对象需要先申请求助,工作人员接案后建立专业关系,研究与收集资料、评估与撰写服务计划、进行服务与干预、最后结案与追踪结束专业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很少主动寻求帮助,我们和服务对象间很少展开具体的个案工作。如案例中,很多时候我们与服务对象往往是不期而遇,关键要抓住每一次见面的机会去建立和发展专业关系,为以后的专业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也许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间没有固定频率的见面时间、没有特别聚焦的实际问题、甚至没有统一明确的目标朝向,但仍能与服务对象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仍能帮助服务对象,使之发生积极的改变。
(二) 高度的情感投入和不断地自我觉察有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国内学者李爽、俞鑫荣在《人情与面子——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探索》一文中指出,“首先要与服务对象建立起非专业关系的情感性或者混合性关系,甚至专业关系本身就是情感性,或至少是混合性的。而且不可否认的是多重与多种的专业关系必然会引出朋友关系、亲人关系等亲密关系。”在案例中,笔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有时像朋友、有时像师生、有时像姐弟。其间笔者投入了很多的感情去建立和经营这份专业关系,这份高度的情感投入是会让对方感受到真诚与温暖并给予回应的。但是笔者也想强调在投入高度的感情时,工作者要内化其他专业原则,做到时时的自我察觉,不忘陪同服务对象一起成长协助服务对象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一总目标。
(三) 专业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一段生命影响生命的历程
笔者与向南是相互影响的两个个体,从陌生到信任的过程中间需要跨越许多的心理屏障,但是我们做到了。笔者还记得无意间拍桌子的举动把向南吓住了,于是笔者学会克制自己的无意识动作;康康会跟笔者在地铁上玩“木头人”,以此来维持小朋友的秩序;笔者帮助有言语障碍的小斌妈妈做翻译时,小斌妈妈拼命地点头微笑.......
社会工作的过程是艺术的过程,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专业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亦是如此。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不断改变的态度表现和内心感受的动态交互反应是彼此生命历程的体验。即使以后生活上不再连接的社工与服务对象也还是会在彼此生命里留下印记。所以无论是社工还是服务对象彼此都应珍惜在一起时的情绪体验,并不断地产生积极的改变。
四、讨论
笔者深知自己的实习经验以及上述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几点理解是存在局限的。第一,笔者实习期比较短实务经验的总结不够扎实;第二,笔者接触的实务领域也比较狭窄,主要服务对象是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成员;第三,笔者对一些文献的查阅和研究也不够全面,所以笔者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顾东辉,《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高培英,《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本土化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4]李爽,俞鑫荣,《人情与面子——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4.08(4).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北京 10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