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城市装上“智慧之脑”

2018-01-27 15:59王颖
当代党员 2018年2期
关键词:江北区城管中心

王颖

2017年11月的一天,一辆环卫车正在江北区北滨路金源段对道路进行洒水作业。

与此同时,距离20公里外的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清晰查看这辆环卫车的运行状态、路线、水压状况等,并将随车环卫工人的作业类型、时间和区域一并掌握。

这样的实时监督是江北区城市管理的常态,也是江北区探索智慧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的生动写照。

从2008年到2016年,江北区完成了“八年根基建设”,实现了由“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华丽转身。如今,“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江北区的一张名片。

掌握核心科技

2017年3月25日,江北区江北城街道的一处路面出现了一个裂口。

这个细小的变化被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综合监督平台”的监督员发现,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中心。大约半小时之后,市政设施管理所工作人员到达现场,通过探地雷达检测,发现问题路面周围20平方米左右的路面下都已是空心。

经过向地下压注水泥浆和对路面进行平整处理,四天后,发生问题的路面正常通车。这次事故的及时发现和高效处理,得益于江北区打造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这一系统以“智能设备+大数据+物联网”为基础框架,其核心是该中心倾力打造的大数据融合支撑技术。换一个更时尚的说法,这一技术让管理中心具备了云计算的能力,来自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收集的数据通过云计算完成了连接和整合。

有了云计算能力,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不仅能将收集的数据分类储存,还能发现其中的关联。这样的能力让江北区的城市管理不仅能防微杜渐,还能做出前瞻性的规划。

目前,管理中心还在基础框架和核心技术的支撑下,建立起“1322”架构体系,即一个大数据中心,综合监督、业务应用、惠民与服务三大平台,大数据分析和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两大支撑平台,智慧城管中心和视频智能分析两大辅助平台。

该体系的不断完善,让江北区的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有了想象的基础和空间。

数据倒逼管理升级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光有“高大上”的前沿科技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将管理落到实处。

之前,江北区渝北四村有一户居民,直接在楼道里宰杀鸡售卖。邻居多次反应,相关部门却没有处理。后来,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将这件事写在每月的城市管理情况专报中,这个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江北区会按月对智能设备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然后指出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做成专报送达市政、环卫、照明、行车、执法等相关部门,同时对外公示。如果问题一直不解決,专报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指出,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不仅如此,管理中心每年都会出具江北区城市管理的数据分析,涵盖高发的各类案件、按期处置率、反复发生情况、长效保持率、积压等情况。这些数据将作为各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参考。

“因为数据都是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的,比较客观,所以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副主任汪俊婕说。

除了通过数据进行监督,管理中心还在全市率先架构了新型扁平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落实了区级平台管总、街镇平台属地落实、业务主管部门协同办理的虚拟城市综合管理领域“大部制”。

可以说,监督和管理的跟进,是江北区打造智慧城市取得成效的关键。

让城市管理更精准

2017年,江北区对大街小巷的路灯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新“上岗”的路灯不仅会根据光线情况调节开关灯时间,还拥有“身份证”,能详细记录每一盏灯的所属回路、道路信息、配电箱、灯型、灯具数量、控制方式、实景照片以及生产厂家等信息。

与智能路灯配合运作的,是江北区在智慧城管建设过程中自主开发的城市照明综合管理系统。这套系统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时对照明设备进行在线监控、检测和调试,实现了对辖区内重要道路、城市道路照明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如果路灯及电缆出现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实现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大趋势,而精细化管理的实现,则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

对此,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主任曾卿华举了个例子:以前,下水道堵塞后市政工人要跳下去清淤,会有危险,就必须先扔一只鸡下去。如果鸡没死,人就可以下去。现在,江北区已经完成131公里地下排水管网的GIS覆盖,并对1555 座化粪池、下水道等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

精细化管理受制于管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而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比如,视频智能分析系统解决了过去多人“盯屏”、分析滞后的问题,实现24小时视频实时抓拍、立案、分析,视频自动抓拍正确率达71%。

而在城管执法方面,集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实时拍摄、人员定位于一体的系统,解决了城管队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全民参与, 服务全民

城市管理不仅需要前沿技术作支撑,还需要全民参与,才能实现让城市更美好的愿望。

为了建立与市民的沟通反馈通道,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推出了“江北百姓城管”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市民可以上传图片,反映问题。

中心的工作人员走进社区推广公众号。在金科十年城小区,居民王女士刚关注这个公众号,就上报了小区污水井盖满溢的问题,没想到事情当日便解决了,王女士高兴地将公众号推荐给周围的邻居。

这个微信公众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截至目前,通过微应用接收市民城市管理诉求442件,处理率达88.9%,群众满意度达92%。

城市管理最终是对人的管理,服务城市最终也是为了服务人。因此,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在吸引全民参与的同时,也在以需求为导向服务民众。

管理中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研发,都将市民的需求作为导航,不断通过“三询机制”——咨询行业应用单位、咨询技术专家、咨询网络民众——多方面“集智”,确保了江北智慧城管项目研发尽可能满足市民的需求。

比如,江北区正在布局的智能停车项目,就是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从市民需求出发开发的新产品。这款智能产品通过停车场诱导、路内智能停车、室内停车收费监管三项子系统与公安动态交通信息集成,将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专家连线】

大数据是推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引擎,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创新工具。大数据驱动社会治理创新不仅大大节约了社会治理的时间、资源和人力成本,而且建构了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实现了从封闭式管理走向开放式治理、从静态化管理走向流动性治理、从精细化管理走向精准化治理、从网格化管理走向网络化治理、从单向度管理走向协同化治理的路径转向。毫无疑问,大数据时代的社会治理创新,为社会治理的供给和结构改革奠定了基础,对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陈潭endprint

猜你喜欢
江北区城管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相逢是缘
——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大学校歌
重庆市江北区寸滩实验学校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