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目引领下的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8-01-27 11:18谢永峰封晓东
戏友 2018年3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目专业

谢永峰 封晓东

一、背景与缘起

文化是民族最深沉的力量,越来越成为国家、地区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下大气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山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强省,是新一届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新时代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这一良好契机为文化建设、艺术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对中高端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

积极面对文化领域中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当代艺术教育工作的责任与义务。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影视表演专业在学院总体办学思路的指导下,改变过去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舞台实践偏少,适应就业岗位周期长,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办学机制缺乏灵活性,与社会衔接度不够等不足,从2003年开始,更新观念,突破关门办学的传统思维,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强省建设的大格局中,紧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努力在体系建构、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强力推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创作演出优秀剧目,通过舞台实践,通过服务社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办学活力。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影视表演专业形成了剧目引领下的学练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了教学过程与艺术实践对接、剧目创排与剧组方式融合、人才培养与作品编创互动的办学特色,“剧目+剧组”、实践与服务则成为最明显的特征,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的主要内容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对接

2012~2014年,在省级示范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影视表演专业在深入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对课程标准进行了调整,其亮点有四方面:一是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打破原有四门核心课程——形、台、声、表平均分配格局,以突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构建“一个中心、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大实训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其提高到60%以上,让学生在早实践、多实践中受益提升;三是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将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改变了过去“老戏老演、老演老戏”的传统教学模式,将近年我国文艺舞台上新创话剧《立秋》等优秀作品纳入到教学当中;四是大力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学,运用情景式、诱导式、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剧组制、项目化运作方式创排节目、剧目,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些举措提高了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艺术实践的对接。

2.坚持以院团合作剧目为驱动,接通艺术实践服务社会的渠道

舞台表演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好的方式就是剧目的排演,而剧目的排演、作品的编创,必须紧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切实自身实际,必须办出特色,必须形成品牌。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终于走出了一条以儿童剧创排为特色的发展之路。2003~2005年与山西省话剧院、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合作创排了儿童剧《我能当班长》《刘胡兰》。2007~2009年,我们和山西省话剧院共同与瑞典国际剧协合作完成了“儿童之声”的国际项目,排演了《毛蛋与楞臭的秘密》《女子》《开心果》等儿童剧,深入贫困山区演出300多场。2009~2015年参加了学院和华夏之根艺术团创排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说唱剧《解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型音舞诗画《红色记忆》、儿童剧《红星杨》等剧目。2015~2016年与山西华夏之根艺术团合作排演了儿童剧《我的天呐》、青春励志剧《趁我们老去之前》。2017年与华夏之根艺术团联合申报成功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儿童剧《Holle,糖豆》,并于2017年12月26日成功上演,至今已演出十多场。我们在与院团合作、与名家合作、与国际合作中,形成了人才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的院团互动、相互协作的运行机制,特别是与华夏之根艺术团形成了深度融合,通过艺术团这一桥梁,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优秀剧目也直接进入演出市场、服务社会,在演出实践中检验人才培养效果。通过创作排演剧目,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而且锻炼了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学成果与服务社会的链接。

3.参照剧组制模式综合演练,营造真实的艺术创作生产环境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艺术创作生产整体环境中感受综合艺术熏陶、锻造职业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主线和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引下,突破传统模式,突破固有体系,按照教学计划和任务目标向教师、学生下达排演任务,根据剧目(任务)内容组建不同剧组,组织开展综合演练,让学生得到“零距离”的职业锻炼。这一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演员,还是剧组的工作人员。教师也不只是排导老师,也是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不仅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创作当中,而且主动承担起舞美、灯光、音响、道具的设计制作等任务,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通宵达旦。通过一场场排练演出,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表演技能,还熟悉了舞台声光电设备的操作,而且对各个岗位职能有了清晰认识,动手能力明显提升,增强了全局意识和集体观念。

近年来,无论是第二课堂晚会、参赛节目,还是毕业大戏,均以剧组制形式实施。目前,我们遵循“基础能力——表演能力——综合能力”的分阶段、递进式教学规律,按照年级组建了五种不同形式的剧组。

(1)“综艺晚会剧组”,以一年级学生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辅导员为主负责组织实施,主要检验形体、台词、声乐、表演四门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2)“专题文艺晚会剧组”,以二年级学生为主,由系部命题,以教研室负责整台晚会的构思、编导、排练、演出,检验学生的编创能力和表演能力。

(3)“毕业剧目剧组”,每年根据毕业班量身打造,可以是经典保留剧目,也可以是新创剧目,完全引入剧团排戏模式,角色与岗位分工基本在毕业班完成,综合检验学生舞台整体呈现能力。

(4)“专业赛事剧组”,按照目标效果原则,实行项目制,排演人员固定,经费包干,根据获奖等次进行奖励。

(5)“微电影剧组”,参照电视剧、电影摄制模式组建剧组,实现导演负责制,在全系范围挑选演员,配备工作人员,力争高水平、高质量完成拍摄任务。

这些年,影视表演专业连续推出了话剧《雷雨》《霓虹灯下的哨兵》《当兵沙头角》《同船共渡》《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独生子当兵》《绿荫里的红塑料桶》《黄土谣》《窝头会馆》《立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儿童剧《我的天呐》《绿野仙踪》《雪花飘飘》、音乐剧《钢的琴》等十六部毕业剧目,拍摄了《粮食印记》《炼金者》等五部微电影。2013年创排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经推出,好评如潮,剧场爆满,创下了我院毕业剧目加演两场的历史纪录。2014年摄制的微电影《粮食印记》获得了美丽太原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奖”。“剧目+剧组”实践型教学模式不但为学生创造了多岗位锻炼、全过程实践的机会,而且有效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形成了教学互动、师生共创的良好格局,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艺术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

4.开辟第二课堂,促使舞台实践覆盖全体学生

艺术实践活动的特殊性、个别性,难以保证学生人人都有上台机会,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为此我们创造了“第二课堂”实践模式,打造零距离实践平台,并且长期坚持,惠及全体学生。自2005年起,由学生自编自导,教师辅导,按照剧组制方式每月组织一次小剧场演出,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上台,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共排演了75场晚会。这些演出既有展现专业教学进度的单一性技能展示,也有体现教学成果的综合展示,还有突出主题、突出个性的专场汇报。如今,第二课堂已成为学生们非常喜爱和欢迎的平台,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拓展视野、展示才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极大地弥补了专业赛事和剧目排演难以惠及全体学生的缺憾。

5.成立名家工作室,构建名家领衔的新型教学团队

2014年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影视表演专业成立了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董怀玉工作室,旨在发挥艺术名家的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着力构建名家领衔、专兼结合的新型教学团队。这些年,我们以工作室为桥梁,聘请了周英、张治中、张晶、王春燕、董国华等一大批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打破过去单纯的名家课堂教学、举办讲座的模式,邀请他们定期参加教学研讨会,参与人才方案修订、教材编写和教学质量考评,一对一指导青年教师,为学生排导剧目,与学生同台演出,不断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形式。这些年,在董怀玉等名家的指导下,我们排演了一系列剧目。艺术名家的口传心授、师生同台的言传身教,有力推动了专业人才的精细培养和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6.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在学院支持下,影视表演专业争取了省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省级实训基地建设等500多万元专项资金,投资建设了小剧场、语音台词实训室、微电影工作室、模拟演播室等实训场所,使办学硬件设施得到了升级改造。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健全了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加强了实践教学管理,使实践育人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取得的成效

1.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影视表演专业总结出了“剧目引领下的学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具化出“剧目+剧组”的实践型教学模式,形成了课堂——第二课堂——剧目——参赛——演出相结合的实训实践链条,构成了一个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核心,以院团合作为支撑,以剧目为载体,以儿童剧为特色,以剧组制为手段,以第二课堂为补充,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平台的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实战式的实践型教学体系。这一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渐摸索出来的,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朦胧到清晰、从被动到主动的艰辛历程,是对十多年办学实践的概括凝练。

2.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按照“内培外引”的思路,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安排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参加社会实践,带领学生创排剧目,请国内知名学者办讲座,请艺术名家传帮带,促使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他们从过去参与创排到现在自主创作,还屡获国家级大奖。如李文宽老师荣获山西省“杏花奖”,排导的情景剧《格桑梅朵》获山西省戏剧教学汇演一等奖;王河老师执导的毕业大戏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音乐剧《钢的琴》屡受好评、反响强烈,排导的话剧小品《聊天》获山西省戏剧教学汇演一等奖;解芳出版了《普通话语音发声》教材;青年教师曾芳在山西省级教学汇演中多次荣获创作奖、园丁奖、排导奖。曾芳、李耀他们既能教学,还能编、能导、能演,已编创了多部原创儿童剧,儿童剧《我的天呐》成为山西省话剧院龙城剧院的合作剧目;青春励志剧《趁我们老去之前》荣获了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观众喜欢剧目奖”,导演曾芳荣获“校园戏剧之星奖”;儿童剧《Hello,糖豆》成为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项目。他们以优异的表现成为山西省儿童剧创作的新锐。

3.取得了一系列省级教学成果

影视表演专业在完成省级示范校、省级实训基地等建设过程中,完成了省级重点教改项目《影视表演专业剧组制教学模式研究》等6项省级课题,建成了《表演训练》省级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表演基础》《戏剧表演概论》《普通话语音发声》3本专业教材,编写了《台词技能训练》《声乐基础训练》《形体技能训练》3本校本教材,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荣获院级优秀教学团队荣誉称号。在专业比赛中,影视表演专业也屡获佳绩:2010年在山西省第八届戏剧教学剧目汇演中荣获了10个奖项;2014年山西省第九届戏剧教学剧目汇演中荣获了15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创作奖1项,园丁奖1项;2016年在山西省校园艺术大赛中获得了12项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系主任封晓东获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

4.为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通过大量的演出锻炼,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许多学生因为表现出色,被艺术院团选中,被应征入伍,毕业生就业率居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文艺院团的骨干力量,成为部队的文艺骨干。说唱剧《解放》中“德印”的扮演者郝大鑫被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征招入伍。在山西省话剧院就业的任志宏、闫志晓、樊晨晨、韩静、王晶、刘超斌、曲珍、苗亚宁、曹蓓、候国庆等14名同学已在多部大型话剧和电影、电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闫志晓、任志宏主演了山西省话剧院青春版经典话剧《立秋》,闫志晓、韩静分别主演了话剧《如果·我不是我》《美丽女孩》。2017届毕业生侯梦奇由于在音乐剧《钢的琴》中的出色表现,实习期间就被太原市话剧团录用,并在话剧《北魏风飏》中饰演主要角色。在南京军区某部服役的任仁政,被评为“最美新兵”,荣立个人三等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艺术团服役的赵婷编创的小品《决战之前》入选部队春晚。在北京军区服役的齐玉溪多次代表军区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并荣获“表演一等奖”等荣誉。目前,影视表演专业已成为山西话剧影视表演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5.推出了一系列屡获国家级奖项的优秀儿童剧

十五年来,我们创排了七部儿童剧,荣获了四项国家级大奖,得到了中国剧协的关注,与国际剧协开展了合作,演出达500多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2003年创作的儿童剧《我能当班长》荣获了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在江浙一带演出95场;《刘胡兰》荣获山西省“杏花奖”,2005年应邀在上海中小学连续演出102场。2016年11月22日原创青春励志剧《趁我们老去之前》作为山西省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入选剧目参加上海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并荣获了两项大奖,目前已在省内演出50多场。2017年儿童剧《Hello,糖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资助金额120万元。由此,我们成了山西创作儿童剧剧目最多、演出场次最多、创作实力最强的单位,成了山西儿童剧创作演出的重镇。

6.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以及用人单位的青睐

影视表演专业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光明网、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新闻网、山西画报等几十家媒体网站,给予了上百次积极报道。原创青春励志剧《趁我们老去之前》在上海获奖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至今在互联网上通过百度搜索“原创青春励志剧《趁我们老去之前》”仍有2370条信息。

山西省内外许多文化公司也主动上门联系寻求合作。目前,我们与海南三亚华宇旅业有限公司、北京华雨缤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金兰影视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签订了协议,开展了合作,在海南三亚、北京、山东等地建立了实习基地,现有近百名学生在这些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或就业。由于他们的优异表现,进一步扩大了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目专业
舞台剧目
儿童剧发展之我见
现代儿童剧发展的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