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益
哈福集团创始人、三高健康管理云平台首席科学家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和中央昆士兰大学化学和生物医学博士学位湖北省卫计委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
所谓“久病成医”,在对付糖尿病方面,很多病友都摸索着自己的经验,网络上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可谓见仁见智。不少传言看似很科学,具有很大的迷惑性。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比没有家族史患者的发病率要高出不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将来一定会得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生除了与遗传因素有关之外,还与环境关系密切,最主要的就是运动和饮食。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预防,控制好热量的摄入,控制好体重的增长,每周坚持有氧运动,注意缓解压力,那么患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大大降低。同样,即使父母无糖尿病,但如果不注意预防,胡吃海塞,久坐不动,其子女照样会患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听说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便的功效,只吃粗粮,不吃细粮。殊不知,这么做对健康并无好处。吃太多含有膳食纤维的粗粮,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并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另外,粗杂粮相对含嘌呤量高,长期过多摄入,会引起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发生。因此,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或者每天一顿饭吃粗粮,一顿饭吃细粮。这样既能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可以改善餐后血糖,同时还不会造成过粗或嘌呤过多的情况。
有些糖尿病人得知自己患上了糖尿病之后,非常担心,一心想快速降糖,比如大量吃药,大量运动,同时吃得又少。殊不知,血糖居高不下固然有害,但降糖速度过快过低同样有害。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机体对低血糖的反馈调节能力,增加了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同时,低血糖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总之,血糖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并在降糖同时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糖是体内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若长期不吃主食,将导致体内糖不足,机体只有调动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长此以往,患者体重下降,血糖波动较大,机体抵抗力差,甚至体内将产生大量的酮体、尿素氮和肌酐,直接导致患者酮症酸中毒并加重肾脏的损害。另外,主食吃得太少,可能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就会进食得多,反而有可能导致总热量和脂肪超标。因此,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主要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不必过分限制主食,通常每日主食摄入量至少不低于150克。
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胰岛素是激素,有副作用,更担心使用胰岛素后会形成依赖性。实际上,这种担心毫无道理。如果等到所有的降糖药物失效后再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非常差了,甚至可能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实在得不偿失。胰岛素不是鸦片,没有任何成瘾性!对于短期血糖显著升高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胰岛素治疗后,后面再改为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效果会比之前更好。原因很简单,使用胰岛素后胰岛细胞会得到休息,胰岛功能会得到恢复。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要莫名恐惧打胰岛素,吃降糖药还是打胰岛素,需要根据每个人身体的具体情况,听从医生的建议比较科学。
造成孕期高血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平时体重超标、高龄妊娠,也与平时的内分泌有关。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就属于内分泌失调,如果怀孕的话很容易出现高血糖。还有就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妇女,怀孕后也容易出现高血糖。
分娩后,由于胎盘脱离母体,由胎盘产生的许多胰岛素抵抗因素也迅速下降。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在分娩后血糖都能恢复正常,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她们在今后的5~16年内会有17%~63%将发生2型糖尿病。因此,产后新妈妈应积极运动、合理膳食合理进补、保持合理的体重,有条件的定期检查血糖,使自己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