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日常的饮食结构中水果占比越来越高,水果中的农残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崇左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为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物产资源丰富,日照时数超过1600h,年均温约22℃,无霜期年均超过340d,降水量充足,适合柑橘等水果的栽植。近年来,随着砂糖橘、茂谷柑、沃柑等一大批高产高效、优质柑橘新品种的成功引种、试种、推广,崇左市的柑橘产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2017年上半年新种柑橘类面积达到了1.41万亩,在产量、种类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对病虫害的防治上还是以药剂防治为主,有的还使用毒性较高、残效期长的杀虫剂,柑橘生产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
目前虽然崇左市在柑橘等水果生产中加大了干预,提高了对品质的重视程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存在农药检出率高、超标率也高、禁限用农药时有检出等问题。2017年、2018年在崇左市柑橘生产上市的旺季,笔者所在的检测中心对生产基地和农贸市场、超市中销售的柑橘样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测,据统计,2017年共抽取的样品为25份,经过检测,农药检出率达到88%,农药残留超标率约16%,检出并超标的农药类型主要是丙溴磷、三唑磷等,其中1份柑橘样品中检出国家明令禁限用的农药类型——水胺硫磷,检出率为4%左右;2018年共抽取的样品为37份,经过检测,农药检出率在78.4%,农药残留超标率为8.11%,检出并超标的农药项目主要为丙溴磷、三唑磷、苯醚甲环唑等,其中有1份柑橘样品中检测出禁限用的农药类型——氧乐果,检出率为2.7%左右。
虽然我国专门针对柑橘等水果质量的检测中心数量极少。各地的柑橘生产中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柑橘进入市场的门槛不高,例行检查工作不到位。农产品的安全标准中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农残最大值进行限定,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水果中农残限量值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针对各种类型的水果都有最大农残限量值的规定,以柑橘为例,涉及到的农残类型就达到了20多种,而我国在此方面的规定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有些农药限量值比国际组织规定的要低,对我国柑橘等水果的安全出口也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在农药的安全使用方面,我国明确规定了柑橘生产中可以应用的农药类型、药量、施药方法、施用频率等,但是有的地方还是选择国家规定不能使用的农药类型,如水胺硫磷、氧乐果等毒性大、残留期长的药剂,造成柑橘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影响果质,给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目前崇左市果农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不能及时把握先进的施药技术,施药都是根据经验,有的甚至理所当然地认为浓度越大,杀灭病虫害的效果越高,因此其在施药时自行增加了施药的浓度,造成病虫害对药剂抗性能力增强,而果农又会误认为是药剂浓度不够,再次增加施药的浓度,形成恶性循环。有的果农不太了解其种植的柑橘树上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不能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施药,无法在最佳的时间施入药剂,都是采取一样的施药间隔、施药技术,在防治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多数不能意识到是施药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是采取增加施药量的方法来弥补,造成了柑橘中农残量超标。
各地柑橘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一定要认真履行国家关于农药安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得在果树上使用国家禁止的农药类型,对违法使用的行为要依法给予严惩。充分结合政府的行政职能与市场的调控机制,在原有的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的基础上,不断结合各区域果树的特点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覆盖到重点区域的监测网络,便于柑橘农残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果品安全标准上,相关部门要加大研发力度,逐渐向国际组织标准靠齐,对上市的柑橘等水果要推行安全准入制度。此外,监测部门多开展例行检查,尽量控制柑橘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降低果品的污染。
病虫害防治中最经济安全的方法就是农业防治的方法:加强管理,精修细剪,培育出长势壮、无病虫害发生的柑橘果苗;及时将果园的病虫残体清理干净并做好消毒处理,深耕除草,减少园间病原寄主;加强病虫情的预测预报,做好预防工作。
物理防治就是结合病虫害的趋光性、趋色性等特性,利用简单的机械、器材等,以消灭病虫害。常见的方法有诱杀法、涂白法、捕杀法等。生物防治利用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原理达到病虫害控制的效果,可在果园内释放有益真菌、放线菌或者其代谢产物等,防治具有低成本、安全无污染等优点。
对柑橘上发生的病虫害要准确识别,结合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发展态势尽早对症施药。药剂的施用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不得自行改动。农药类型的选择上,坚决不能选择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农药类型,可以科学地混合施用农药,在降低药剂浓度的同时兼治多种病虫害,提高整体防控的效果。为了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农药要经常更换,不可长期连续用同一种类型的药剂。不同的农药安全间隔期不同,要结合药剂的类型对最后一次施药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