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记者:马局长,您好!目前正值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前的冲刺阶段,感谢您百忙当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马盛林:第四次经济普查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对长宁区政府而言,这次普查将摸清第二、第三产业规模和布局,为各项政府决策提供准确统计信息。对社会民众而言,普查数据使各类企事业单位了解同地区、同行业单位发展状况,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找准定位,明确经营目标。因此长宁区必须全力以赴组织实施好这次普查工作。
今年4月份我们正式启动经济普查相关工作,通过组建机构、落实经费场地、选聘两员、协调部门力量等措施,全方位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在清查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精心组织9场业务培训,建立街镇联络员制度和工作进度日报制度,适时开展事中联合会审、事后质量抽查,全面把控清查工作质量。目前清查登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即将进入正式登记的攻坚阶段,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普查数据的现场采集和录入工作,强化数据审核和质量抽查,做好普查数据的汇总、评估、分析与公布。
记者:我们注意到,长宁区人民政府主动对接上海市中长期规划,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马盛林:2016年,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的奋斗目标。为更好地把区第十次党代会奋斗目标落到实处,将目标具体化、对标国际化、评估定量化,2017年区政府成立课题组,统计部门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开展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组织召开了多场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了企业、商务楼宇代表,街道居民、境外人士代表,社会事业与民生领域代表,区内部分外国领事馆领事等意见建议,最后共同编制形成了“长宁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的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创新驱动、时尚活力、绿色宜居”为核心内涵,以“开放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为分目标,每个分目标再聚焦重点领域,设置若干具体指标,最终构建了12个重点领域、52项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
编制指标体系过程中,我们跳出了传统统计指标的范畴,指标的选择力求体现国际视野、长宁特色,努力让指标体系符合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内在要求。比如,注重对接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比如“全员劳动生产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等,在目标值设定上力求高于全市相关指标的目标值。比如,对标国际先进理念的指标,比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绿色出行占全方式出行比重”“境外人士占全区实有人口的比重”“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店数量”“入围米其林星级餐厅和大众点评必吃榜、携程美食林榜单的长宁区餐厅数”等。同时,更加注重群众的感受度和满意度,设置了“社区公共服务可及性满意度”“境外人士参与社区活动人次”“双语标识(含二维码)覆盖率”“区级道路无障碍设施覆盖率”等指标。
指标体系实施以来,相关部门认真推进落实,充分体现了指标引领发展的作用。今年,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对国际精品城区建设推进情况开展监测分析。经评估,国际精品城区52项具体指标的完成情况总体良好,已经提前达到五年目标值;需继续保持的有8项;符合预期或目标进度要求的有42项。
记者:从指标体系的编制工作中不难看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您认为新常态下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统计职能作用,提供更优质的统计保障服务?
马盛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的统计服务,是统计部门应尽的职责。近几年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中心城区基层统计力量薄弱问题依然存在,但我们一直恪守职责,坚持在多项统计工作上突破与创新:一是依托统计职能,拓展统计应用。我们紧紧围绕长宁区中心工作,切实发挥统计职能,树立统计服务的大局意识、主动意识和前瞻意识。今年先后启动了国际精品城区指标体系推进落实情况的监测分析工作,牵头制定了《长宁区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国际精品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制定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一轮重点任务和举措等一系列综合性工作,努力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开展重点监测,完善预测预警机制。我们注重通过数据揭示发展规律,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多篇专报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为全面反映经济发展特征,我们坚持在经济运行分析中结合税收、统计指标、注册情况、楼宇经济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近年来,我们结合统计数据,每年对全区非公经济的规模、结构、就业等情况进行分析,今年的分析报告恰逢中央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基础扎实的数据信息为各部门理清现状、找准工作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去年我们撰写了《长宁区规模以上在地统计单位经营纳税情况分析》,为相关部门服务企业提供了信息。今年调研整理了全区在建和拟开工建设的住宅以及经济楼宇项目,撰写《长宁区未来3-5年楼宇供应情况分析》,分析了未来3-5年可以供给的商业及办公楼项目情况,提出了相关建议。
记者:如果把拓宽统计服务职能看作“特色工作”的话,那对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常规工作”,长宁区统计局还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马盛林: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长宁区已连续7年在上海市统计局各区统计调查工作考核中获得一等奖,并在2017年取得中心城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区统计局普查中心也被评为2013-2017年度“上海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自中央出台《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来,我们坚持狠抓落实,严把统计数据质量关,在做好基础工作方面下功夫:
一是优化单位名录库维护。我们在名录库维护工作中改进了方法,包括利用“五证合一”相关数据加强对基本单位名录库的维护更新、通过网页抓取方式,批量、快速、精准地掌握单位名称变更情况等,确保信息准确性。
二是强化统计信息手段。面对统计数据及时处理分析的需求,我们坚持将信息技术应用深入整合到工作中,通过加强“一套表”的管理维护、完善自己开发的“实用统计业务工具”、启用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手段,努力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和传递的信息化。
三是改进基层统计培训。我们的年定报培训坚持由区统计局直接培训“四上”单位。今年培训中,首次对街镇统计人员进行重点专业、重点指标考试,通过考试成绩选取、抽调街镇业务骨干充实培训讲师团,并编印包括填报要点和网上直报操作方法的教材,提升培训效率。
四是严格统计执法检查。坚持“双随机”执法检查要求,以提高执法公信力为目标,加大对统计数据造假、弄虚作假行为查处打击力度。今年以来,我们已经组织对4个街镇75家单位的“双随机”执法检查,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进行了处罚,并要求整改。明年我们还将对上述单位开展回访检查,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记者:感谢马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刚才的回答中充满了对统计工作的自信和自豪,最后也请您展望一下统计工作的未来。
马盛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统计工作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原则,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统计改革和防范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政策措施,指引统计事业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我们的统计工作也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围绕全市和长宁区发展大局,做深做透自身改革创新的大文章,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步伐,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在统计工作的应用力度,加快推动统计职能、统计内容、统计方法、统计手段、统计服务质量的全方位转型升级,构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