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浅谈

2018-01-27 21:36:58卢荷琴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8年8期
关键词:入库申报规范

□卢荷琴

“四上”企业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本文概述了“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一套表调查单位管理改革后“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加强“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各地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明确“四上”企业统计入库职责,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四上”企业培育、入库,提高“四上”企业入库率和数据质量,能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成果[1]。

“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的意义

“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

“四上”企业是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重要来源,其数量、规模、结构和增速直接决定着一个地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速度。做好“四上”企业统计入库,确保“四上”企业能及时、全面在企业一套表平台填报数据,对客观、准确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有效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运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基本单位名录库,加强“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审核确认工作,已经成为各级统计工作的重点[3]。

“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存在的问题

“四上”企业新增、退出和变更的审核确认工作原先是由各个专业各自开展,这几年进行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管理改革,目前已经实现在平台上进行科学统一管理。改革对“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申报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基层申报不重视

一是部分地方领导思想认识不深,虽然在工作中把“四上”企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和主抓手,但是对“要出数、先入库”理解不到位,未能在“四上”法人培育并促进符合条件企业及时入库上下功夫,存在“应统未统”情况。二是部门挖掘潜力力度不大。申报入库工作每年都有考核任务,一些部门一旦年内的任务已完成,为了来年考虑,不但会停止寻找新的准达规企业,还会故意压下已达规企业资料,导致企业未能及时入库,造成数据损失。三是基层业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忽视系统性的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对相关政策、规定了解不深不实,在实际工作中,人为的降低了对营业执照、利润表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审核标准,导致申报数次被打回,延迟入库。

(二)企业申报不积极

企业对申报入库不积极,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一些准达规企业,尤其是财务台账没有很规范的企业,不愿意为准备申报材料花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在申报过程中因材料不合格需要多次返工,厌烦情绪就会更加明显。二是申报成功纳入一套表平台,对企业的统计要求大幅提高,企业顾虑会增加。如一些准达规企业是个体户身份,需要进行“个转企”,但是企业考虑到入库后增加统计工作量、不定时接受上级检查查询等因素而顾虑颇多,主观上不愿意转换身份。三是基层业务人员在和企业沟通时,由于方式方法和态度不恰当,或者缺乏法律知识支持,导致企业产生抵触情绪。

(三)审批流程不规范

“四上”企业入库申报材料应由县级统计部门收集,并严格按照申报要求上传到平台,确保入库企业信息真实合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导致相应的工作流程、标准不规范。一是申报材料不规范。部分企业没有按照申报要求准备材料,出现材料缺少、照片不清晰、证照过期、公章不符、报表时间不是最新等情况。二是申报时间不规范。新开业企业在月度和年度入库,小升规企业只能在年度入库。部分新开业企业没有及时入库,推迟到年底入库;部分小升规企业费尽心机想走月度申报,新开证明材料破绽百出。三是指标填写不规范。企业申报入库需要填写一张审核登记表,出现较多的差错有:主要业务活动填写不规范或者所填内容与行业代码不匹配,单位详细名称和营业执照上的详细名称不一致,登记表上的开业时间和法人单位表上的时间不一致,利润表数据不合逻辑等。

(四)审核工作不严谨

入库审批工作遵循“申报简便、核查易行”的基本原则,对审核流程做了简化处理,对名录人员和专业人员在审核内容上作了明确分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涉及专业较多、申报材料较复杂,名录人员和专业人员对审核材料的要求是否一致,对审核标准的理解是否相同,对企业能否顺利入库影响很大。同时,有些专业人员对入库企业有自己的考虑,在入库审核标准上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有所不同,导致有些没有达到入库标准的企业进行申报,最后还被退回,不但拉低了入库通过率,也拉低了企业入库积极性和对相关部门的好感度。

提高“四上”企业入库质量的措施研究

“四上”企业入库是开展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是区域经济考核的有力支撑,当前整个经济形势对加快“四上”企业培育入库提出了新要求,这就需要精准发力,协同合作,努力提高“四上”企业入库质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政策扶持

“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十分重要,且量大面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目标,加强督查考核;优化工作机制,推动提质增效。一是加强对“小升规”企业的扶持和培育,重点将经营能力强、增长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列入培育对象,精准发力,定制个性化扶持方案,推动企业可持续、高速发展。二是加强对多产业、跨行业生产经营,且辅(副)业已经或即将达到“四上”标准的大企业的梳理、引导,鼓励向集团化、总部化方向转变,引导主辅(副)业分离、专业化经营,使本地相关产业均有对应的独立法人,单独入库统计,避免辅业和副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漏统问题,为统计数据全面、精准反映产业结构变化动态把好第一关。三是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引进和培育具有增长潜力、发展前景和产业带动力的规模法人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兼并重组,建立“四上”企业预备库,及时将符合“四上”标准的企业纳入统计库。

(二)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四上”预备库

企业从培育、管理到入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做到实处。一是通过一套表单位和基本单位信息交换平台提前对接过滤税务营业收入数据,建立“四上”单位预备库。二是发改、经信、民政等经济部门通过行政审批资料筛选准四上单位信息,建立新增投资项目、新增单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招商引资、浙商回归项目等“四上”单位预备库。三是商务部门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交易信息的筛查,及时抓取本地新增“四上”企业信息,建立电子商务“四上”单位预备库。四是利用乡镇(街道)网格化全员统计网络,加强对基层“四上”单位信息的搜集、分析,及时充实“四上”单位预备库。五是行业经济部门及时登记非法人单位转为法人、辅(副)业剥离转法人等工作成果,及时将有关信息纳入“四上”单位预备库。日常工作中要对预备库调查单位进行重点监测,便于及时有序入库。

(三)加强制度完善,严格规范流程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规定的申报审核要求,从企业申报材料收集、审核到录入、审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规范,每个指标都要认真核对。一是统一标准,从严审核。按照规范化要求,做到申报条件标准统一,审核把关尺度一致。二是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名录人员和专业人员的沟通协作,建立前置审核制度,对申报入库的各类资料,根据企业类别不同,由工业、建筑业、房地产、贸易、服务业等专业协助审查,确认符合相关规定要求后,由名录库专业进一步审核把关,确保平台上录入的资料规范、齐全。建立联合审查制度,对于有争议的“边缘地带”的企业,由名录人员梳理相关资料并提出议题,联合相关专业或其他职能部门共同审查,确保顺利、规范入库。三是加强执法,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于弄虚作假的企业抓到一个处罚一个,对存在失职、渎职的相关工作人员,从严、从重处理。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供优质服务

为了进一步做好“四上”企业的服务工作,为企业申报入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需要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开拓新的服务模式。一是面向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督导,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消除企业不必要的顾虑,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提升企业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和配合程度,促使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建立统计台账,夯实统计基础,努力营造“四上”企业统计入库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最多报一次”服务模式,积极指导企业做好申报准备工作,全程跟进企业申报入库,帮助企业采集相关的申报材料,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工作指导,确保新增企业申报入库便捷、准确。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四上”企业在各地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四上”企业入库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入库后的规范运营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申报入库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结合以上措施,不断加强入库申报质量。

猜你喜欢
入库申报规范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少先队活动(2022年9期)2022-11-23 06:56:24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中国食品(2021年2期)2021-02-24 03:55:35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2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9:02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