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中国人喜欢整数,“汶川十周年”成为媒体人提前数月就开始准备的题材。网络媒体用几组公路今夕、城市旧貌新颜的图片表意,主流报刊都在回访当年第一时间深入灾区直击震后救援的记者,于是,整个汶川十周年祭的舆论环境就沉浸在欣慰和感伤里。
此时,我们不行悲天悯人的虚礼,不表焕然一新的欢喜,就想好好说说一条路——映卧路。映卧路的起点是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终点是卧龙镇,对于一条二级公路来说,并不短,45公里,然而全线都横卧在当年的地震核心带上。阿坝的海拔落差极大,从岷江流经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岷江在阿坝境内狂野不羁,河床时有无定,砾石乱伏,而一出州境,地势缓和,加之都江堰的分江而治,水势立即平稳。
因为连通阿坝,环扣九寨沟,映卧路即使处于复杂的地质条件中,也得建设。2005年,建设正式启动,直到2008年初,主体才完工,就在铺设路面时,爆发了那场特大地震。地震对四川的重创是持久的,后续的基础设施重建、医疗、居民安置等一系列工作导致全省GDP持续放缓。而这些也体现在了映卧路的修复上。
震后,山河改观,映卧路全线被山体掩埋,最高处达80米,由香港负责援建的映卧路,修复时间长达一年,期间,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崩塌、飞石等自然灾害不曾间断。然而,2010年8月14日,特大山洪泥石流袭击映秀,刚刚建成的映秀新城进水2米,山体壅塞逼迫岷江改道。映卧路再次彻底被毁。
特大泥石流灾害之后,重建工作并没有即刻启动,而是回过头来看看建设之初的选择是否正确。经过六次专家研讨会之后,映卧路重新选线——多穿洞,抬高路基,以弥补第一次重建选线的缺憾。
就像《南方周末》震后回过头去调查那段在2008年以前,延续了20年的“是否迁城”的争论,写就《北川县城遗址考》,还原争论始末,留下了“那个人间炼狱本可以避免”的叹息。
现在回头已是往事,但在下一个工程新建之时做这样的“回头”,甚是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