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虹
(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鸦片也叫大烟,原产于西亚,最早传入是在唐朝,因花朵美丽鲜艳主要作为贡品来观赏。刚传入时很少有人吸食,宋金元医家普遍用罂粟治疗咳嗽及痢疾,在民间人们普遍视罂粟子煮粥为大补之物。万历十七年,鸦片首次被列入关税货物的范围,随着输入量的增多,民间逐渐出现了吸食鸦片的人。吸食者人数变多也使价钱急剧上涨。明末吸烟者已遍及全国。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急剧增多,扭转中国经济局面造成白银外流的同时还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山西是烟毒重灾区之一,据有关资料考察,鸦片在山西的传入种植早于鸦片战争之前,鸦片在山西的起源从什么时候开始,还需进一步探讨。
鸦片在山西的引入最早是在嘉庆年间,史料记载,嘉庆年间太谷知县曾立碑文责备鸦片毒害:“自令以往,凡吾县中商民,往闽、广、苏、杭置货之人,誓不兴鸦片烟一丝一毫入我太谷,害我百姓”。可以读出两层意思,一是在嘉庆时期,鸦片已经在山西流通,二是鸦片的引入与通商者有很大关系。山西作为一个内陆省对外交流不是很方便,清末山西商人经商闻名全国,是山西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交流中鸦片被其作为“福寿膏”带回山西。同时,鸦片利润丰厚为商人带来巨大的利润。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英国开始大肆倾销鸦片来赚取巨额利润,软弱的清政府既不能阻止鸦片的输入,又不能阻止吸食成瘾的百姓戒食,所以开始在国内种植鸦片,这种方法使鸦片的种植合法化。本以为这种方法可以挽救晚清的命运,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寓禁于征”的做法反而带来更大的不幸,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一时间晋、陕、甘、豫、川等地大量种植鸦片。
关于鸦片在山西的种植时间以及种植情况,道光十一年文献记载山西巡抚阿勒清阿上奏说,晋省鸦片尤其是太谷、平遥、介休等,他们的鸦片都是从东南沿海贩运过来,说明道光十一年鸦片还没有种植。道光十九年山西已有很多地方种植鸦片,而光绪初年的时候,山西也开始响应清政府的政策大面积种植鸦片,由此山西成为种植鸦片最多的省份之一。到了光绪中期,种植多达二十余厅州县,几乎没有一个县不种植。
丁戊奇荒,发生于光绪年间华北地区的旱灾饥荒,从1875年到1878年历时三年之久,当时山西巡抚曾国荃称之为“二百余年未有之灾”。这场灾难波及晋、陕、豫、鲁、直隶等省,造成华北数省所到之处“饿殍载途,白骨盈野”,其中晋、豫两省最为严重。
从劳动力的角度分析,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而山西地处内陆以农业生产为主。鸦片的传入打破了这里对的农业生活,鸦片种植合法化使得在山西的肆虐越来越严重,导致农业劳动者大量减少。
从农业种植环境分析,山西是内陆大省,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黄土高原覆盖的地貌决定了农业种植环境本身就存在缺陷,而鸦片大量种植使得农业环境遭到破坏,农业产量急剧下降,鸦片大量种植与粮食争夺着水分、饲料与地力。
烟毒祸国殃民,一些爱国人士开始上奏朝廷请求禁烟,清政府在内外压力的条件下放弃征烟税开始抵制鸦片的种植,然而禁烟历程也是十分曲折的。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投入到禁烟运动中,为了禁烟献计献策推动禁烟运动取得了成效。
《山西大事件》记载到郭嵩熹曾向清政府提出过禁烟政策:一是限期三年禁食鸦片;二是严禁种栽;三是严禁胥力干扰;四是选派绅员为稽查人员;五是规定章程以示惩戒。而当时清廷对郭嵩熹的禁烟政策只是采取漠视的态度,但为后来历代官员的禁烟提供了借鉴。
紧接着一场大旱灾席卷了整个华北地区,曾国荃再一次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拔除罂粟的建议,这一次清廷终于不再摇摆不定开始禁烟。道光时期的阿勒阿清、杨国桢对烟贩严厉制裁。
山西的禁烟运动中,无论是历任巡抚还是爱国之士他们都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到禁烟运动,尽职尽责热爱百姓,成果有大有小虽这个过程有些曲折,但使晋省人民受鸦片的毒害还是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