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内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8-01-27 12:15钊,贾
天津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涝城市化海绵

刘 钊,贾 贺

(天津市环鉴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天津300381)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现状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300,t,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且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平衡,在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尤为严重[1]。根据《中国水资源公报》2014年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2014年全国总用水量达到了6,095亿m3。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部署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相关工作。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城市内涝的出现,将 70%,的降雨就地吸收和回收利用[2]。主要从4个方面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落实、统筹有序建设,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用来指导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

统计显示,2008—2016年,全国超过百个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其中 50多个城市单次内涝淹水时间超过 12,h,且受淹水深度超过 0.5,m,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有数据统计以来,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超过三千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500亿元[3]。造成这些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城市雨水管网设施不能够满足排水需求,当雨季降水集中就非常容易出现城市内涝,而且城市整体绿化相对较差,地表截流蓄水能力偏低。城市化建设对于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增加。不透水路面面积占比较大,可以自然入渗的雨水不能渗透,变为地表径流,城市绿化面积降低,导致地表径流系数变大。②城市化后使得降雨时地面汇流时间缩短,降水不能及时排出,洪峰产生时间提前。

1.2 国外先进模式

在德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齐全,地下管网系统发达,目前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内合理规划绿地建设,德国的“海绵城市”效益显著。瑞士早在 20世纪就开始推行“城市雨水工程”。在瑞士大部分建筑都装有专用雨水流通管道,以居民住户为单元或者整栋建筑物都建有蓄水池,将雨水收集起来[4],经过处理达标进行综合利用。先进的地下管网系统规划建设是城市整个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大多数城市有非常先进的水利设施,不仅仅在城市地区,在一些郊外也储存雨水,然后将收集的雨水利用水渠送到市区,城市地区的污水通过地下沟渠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这一循环不仅仅能够解决城市降水、污水的压力,还能够充分利用郊区的资源[4]。

2 海绵城市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发展迅速,大量城市化设施的建设不仅增加了雨水径流总量,同时还使径流中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河流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危害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及饮水水源。城市非点源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水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这也是导致水体黑臭和水体生态功能退化的第三大污染源。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策略(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是伴随着城市“空间限制”“自然景观融合”“雨水收集利用”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建设模式[5]。加强环保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广大民众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十分必要。在雨洪资源管理方面,引进新的理念和技术、建设海绵城市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恢复并修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及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其总体目标是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及污染三方面的控制,并将雨水资源化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海绵体”,增大城市整体多降水的吸收能力。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具有很好的“弹性”。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论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这一过程都必须要生态、市政、交通等部门多专项协调发展,改变传统的雨水管理理念,解决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6]。

3 结 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城市内洪涝灾害问题日渐突出,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主要结论如下:①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要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区域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现状、气候特征、河道水系系统、降水水质水量等信息。根据雨水回用水质标准对 pH、SS、浊度、BOD5、CODCr、DO 这些主要污染物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变化规律。②设计雨水过滤装置,进行雨水的综合利用,实现循环化的经济效益。实地考察目标区域的排水系统现状,特别是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雨水收集利用方案,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并对城市建筑设施做出整体的规划。

[1]王文静. 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方向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25):11-12.

[2]张旺,庞靖鹏. 海绵城市建设应作为新时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内容[J]. 水利发展研究,2014(9):5-7.

[3]Zhang W,Che W,Liu D K,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noff from various urban catchment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in Beijing,China[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66(1):21-27.

[4]户园凌.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综合效益的分析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S]. 2014.

[6]吕华薇,董志国. 绿色市政道路中的雨水利用技术[J]. 给水排水,2012(S1):183-187.

猜你喜欢
内涝城市化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探析
构建城市水文监测系统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探索
《城市暴雨内涝仿真模拟技术及其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老旧小区内涝防治策略研究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