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诩从肝论治咳嗽的学术特色研究❋

2018-01-27 04:16:04黄江鹏王国为张绍峰徐雯洁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胸胁肺热栝楼

黄江鹏,王国为,张绍峰,徐雯洁,高 雅,徐世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1]75”由此可见,虽然咳嗽是以肺的病变为主,但并不只是患有肺病的人才会咳嗽,而其他脏腑患病影响到肺也会令人咳嗽。孔令诩教授生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他认为当今社会竞争日剧,人们心理压力日增,心态难于平衡,而致病涉肝木居多[2],临床上肝咳也较为常见。肝肺生理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相因、调畅气血、五行相制、将相和谐、经络相连[3]5个方面。笔者有幸跟师徐世杰研究员从事医家学术思想研究,得以搜集整理孔令诩教授大量临床验案,发现其临证治疗咳嗽颇多,善于从肝论治,现总结其从肝论治咳嗽学术特色如下。

1 和解少阳,疏利肝胆

《伤寒论》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4]”少阳受邪,枢机不利,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症,若兼见寒饮犯肺之咳嗽,仍可用小柴胡汤加减化裁治之。此时,和解少阳、疏利肝胆仍然作为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方用柴胡配伍黄芩调达枢机,清半夏和胃降逆止呕,去人参、大枣甘温壅滞及生姜辛散之品,加干姜温中化饮,加五味子敛肺止咳[5]。《素问·咳论》言:“胆咳之状,咳呕胆汁。[1]76”可见,“呕”是病入少阳的主要表现之一。孔令诩遇到咳嗽患者,兼见口苦、恶呕症状时,便言病在少阳,常配伍小柴胡汤每获良效。

2 祛风散热,疏肝达络

辛凉轻剂桑菊饮是《温病条辨》治疗咳嗽的一张名方,方中桑叶、菊花、薄荷既可祛风散热,又能疏肝达络。如其方论载:“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春季风木盛行,天气转暖,人体腠理开泄,易于感受风温邪气得外感疾患,往往伴随咳嗽症状。而此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津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5]。孔令诩重视对风温咳嗽的辨证论治,认为咳虽属肺,病机常受肝木影响,临证见干咳少痰,鼻干咽痒,甚则胸部微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弦数,常配伍桑叶、菊花、薄荷等轻清通络之品。眼目不适者重用菊花,咽痛甚加板蓝根、玄参、桔梗,胸胁不适、咳痰黏稠者加丝瓜络、竹沥水。

3 清肝泻火,宁肺止嗽

五行归类中,肝属木,肺属金。由于肝郁化火,或肝气上逆,肝火上炎,耗伤肺阴,可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均属肝木化火而加剧肺金病证的变化。阴阳学说称为“左升太过,右降不及”,五行学说称为“木火刑金”或“木旺侮金”[7],叶天士称之为“木扣而金鸣”,治“当清金治木,佐以柔肝入络”[8]。孔令诩治疗此类咳嗽常以加减泻白散打底,在清泻肺火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际辨证施治。如见咳而息肩、眼目红赤、急躁易怒者属肝郁化火,加黛蛤散清肝泻火;咳嗽频剧、脘闷头胀者属胆火上炎,加黄芩、栀子、白芍、连翘、栝楼、枳实清降胆火;经年咳嗽、胸胁闷痛、喜引长息者属邪伤肝络,加旋覆花、代赭石、郁金、佛手、川楝子疏理肝络;咳而痰多色黄,伴阴囊潮湿或带下黄臭、小便色黄、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者属肝胆湿热,加龙胆草、木瓜,配合清热祛湿之品清利肝胆。

4 平肝潜阳,滋养肝阴

肺失清肃,燥热内盛,常可损及肝阴,致肝阳亢逆,而出现头痛、易怒、胁肋胀痛等肺病及肝的表现。孔令诩常用生牡蛎、珍珠母、海蛤壳等贝壳类药物为主药,既可平肝潜阳又可并化湿痰、热痰、老痰[9]。若阴虚较甚,而见咽干咽痛、口腔溃疡等虚火上炎症状时,常加生地、玄参、麦冬等滋阴柔肝之品。

5 病案举例

案1:患者,男,66岁,2014年1月24日初诊:主诉咳嗽、胸闷、胸胁痛1周。患者吸烟史几十年,每日约抽2包,去年因胸闷、气喘入院1次。症见咳痰黄稠,纳食不馨,时腹胀,夜眠欠佳,便干,心率在56次/min左右,舌红苔厚润,脉缓左弦。处方:桑白皮10 g,冬桑叶15 g,黄芩10 g,川郁金10 g,青黛5 g(布包),陈皮10 g,栝楼15 g,杏仁10 g,莱菔子10 g,竹茹20 g,川贝粉(冲)2 g,苏子10 g,法半夏10 g,当归3 g,川厚朴10 g,川楝子5 g,枳实10 g,生甘草3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4年2月14日二诊:咳嗽、气喘已减,咳痰减少,胁痛感消失,仅活动时牵扯右侧胸部不适感。舌红苔厚较前已减,脉弦滑。再依前方化裁,改杏仁为桃仁10 g,加橘络10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后患者随诊咳喘已愈,胸部不适感亦消失。

按语:本案患者为老年男性,常年吸烟,肺热素盛,每年冬春季节易患咳喘、胸闷。诊前又因情志不节,郁怒伤肝,木火刑金,肺阴亏耗,而致干咳、胁痛。此时若单从肺论治不惟咳嗽难愈,而恐肝络邪陷更深,故治宜泻肺止咳、清肝降火为要。方中桑白皮味甘气寒性降,甘寒生津,性降泻肺实,故可泻肺热、降肺气、润肺体、消痰喘,为方中君药。与轻清疏散、疏风清热、平肝宣肺止咳之桑叶配伍,一宣一降,宣降得宜,治风热蕴肺、咳嗽上气效果甚佳。黄芩味苦气寒,偏走上焦,苦可燥湿,寒可泄热,故可泻肝火、清痰热,与甘寒之桑白皮合用泄热力甚,而其苦燥之性减,故可泻肺热而不伤阴,用于肺热喘嗽甚宜。陈皮具有燥湿化痰、理气止嗽之功,与桑白皮同用则性降止咳。栝楼甘寒,宽胸理气,化痰平喘。二药合用降气化痰平咳喘,治疗肺热咳嗽、痰热互结、咳痰黄稠而量多、气逆喘息之热痰热嗽甚效。栝楼、青黛、川楝子、郁金利肺清肝为方中臣药。栝楼甘寒,合桑白皮,共奏降气化痰止咳之功,治疗肺热咳嗽、痰热互结、咳痰黄稠而量多、气逆喘息之热痰热嗽甚效。《重庆堂随笔》言:“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而不知其舒肝郁,润肝燥,平肝逆,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10]”可见,栝楼在“木火刑金”之时功兼二用,用之甚妙。青黛既可泻肝胆、散郁火[11],又可治肺经咳嗽有热痰者。川楝子入肝经,舒肝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热导热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药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强,对肝郁气滞化火之胁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半夏、厚朴、枳实、苏子、莱菔子化痰下气,消胀除满;竹茹清肺火,化热痰;川贝润肺;当归、橘络疏达肝络;桃仁活血调肝,杏仁肃肺止咳,二者均可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从肝肺论治,清肝火、泻肺热,佐以化痰理气、消胀除满之法,用药精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案2:患者,男,33岁,2013年2月22日初诊:主诉半月前感冒未治,1周后咳嗽振作、痰多、咽中不利,有先天性颌面部血管瘤病史,舌质暗、苔少、脉左弦,右关滑。处方:珍珠母30 g(先煎),黄芩10 g,杭芍10 g,夏枯草10 g,钩藤10 g(后下),炒白术10 g,茯苓10 g,台乌药5 g,陈皮10 g,莱菔子5 g,防风10 g,荷叶15 g,野菊10 g,制南星10 g,木蝴蝶10 g,生甘草3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3年3月1日二诊:上方已服5剂略显减而不著,自知多抑郁而重思,食欲差,餐后口中黏,咽痒痰多,憋气息不畅,低头重,头痒甚。舌红绛,苔少,脉滑,右显弦。再依上方加青皮10 g,栝楼15 g,川楝子10 g,黄柏10 g,炙乳没各10 g,土茯苓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后患者复诊咳嗽已愈,呼吸渐畅,痰少,头痒已除。惟觉少气乏力,纳食乏味,处以健脾养胃之药调理月余而愈。

按语:本案患者因先天性颌面部血管瘤而平素多心情抑郁,久病郁而化火,复因外感失治而现咳嗽、痰多、咽痒等症状。病机为肝郁化火,木火刑金,治宜清肝降火、止咳化痰。方中珍珠母既可平肝潜阳又可化痰为君药;加黄芩、杭芍、夏枯草、钩藤、野菊、荷叶清泻肝胆之火;炒白术、茯苓、陈皮健运中焦,理气化痰;台乌药、莱菔子、制南星降气涤痰;木蝴蝶疏肝解郁兼可利咽化痰。二诊加青皮、川楝子增强疏肝理气作用,加栝楼增强化痰止咳作用,加黄柏、土茯苓增强清热祛湿作用,加炙乳没增加活血功用。

6 结语

患者咳嗽前后,由于情志因素或抑郁或恼怒,常可致邪入肝络,使疾病迁延不愈,变证百出。孔令诩治疗此类咳嗽善于从肝论治,临证用药变化灵活,希望对当代中医同道辨治咳嗽有一定学习和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胸胁肺热栝楼
《针灸甲乙经》中胸胁满痛的治疗特色探赜
双叶茶治肺热咳嗽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小栝楼“宝葫芦”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天冷肺热令人咳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2-13 04:51:13
给自己开一剂开胸顺气的药
长寿(2017年7期)2017-03-17 13:27:31
浅论栝楼皮、栝楼种子和栝楼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蒋健教授胸胁痛经验方介绍及验案举隅
栝楼产业开发者谢献忠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