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生殖道常见疾病,多为良性肿瘤,一般发病于30~50岁之间[1],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月经紊乱、下腹坠痛、盆腔压迫、继发性贫血、不孕等症状。到目前为止,腹腔镜下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最好的方法,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等优点,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本文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并加强了围术期的护理服务,共计6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7岁,肌瘤数量在2~5个,子宫肌瘤直径大约是2.73~8.11cm。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5~49岁,肌瘤数量在2~4个,子宫肌瘤直径大约是2.65~8.08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具有临床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方法,并实施相应的综合护理技术,相关流程如下所示:
1.2.1 术前护理 对患者实施的术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和各项术前检查护理。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真实的内心需求,向解释子宫肌瘤发病的起因、特征和治疗手段,介绍手术的全过程及成功案例,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让患者意识到手术的必要性,消除手术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1.2.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和仔细核对,并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以及焦虑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应该保证手术室的安静,避免与手术无关的闲杂人等进入,监督手术操作人员术中的无菌操作,并协助医生为患者做好麻醉处理,帮助患者调整舒适的体位,并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受压的情况,以免损伤患者的神经[2]。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回病房修养,并嘱咐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
1.2.3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手术结束之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按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电监护、血压监护和体温监护等,如果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主治医师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2)并发症护理:①肩背部疼痛:原因很大可能是膈下少量的二氧化碳刺激膈肌,可自行恢复。也可采取适当按摩来、增加翻身次数等方法来缓解疼痛,疼痛感严重者可遵循医嘱服用止痛药物;②出血:对于继发性出血、伤口疼痛、尿储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做好护理预防工作,护理人员应操作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同时注重患者的情绪状况,消除患者的紧张感,让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③预防腹胀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尽可能避免腹胀和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医护人员应鼓励并协助病情条件允许的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如翻身、坐起等来疏通血液和促进肠胃蠕动的恢复。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再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然后进行比较。
实施了综合性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普通护理的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由于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如今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3]。而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是患者治疗的核心,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等,为患者提供最贴心、最全面、最有效的服务。本文研究显示,实施了综合性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对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适合临床上广泛推广。
[1]凤芝,冷金花,郎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3(1):29.
[2]高岩,樊平,毛仑,等.腹腔镜手术及孔皮肤清洁准备方法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
[3]高秀珍,李桂英,李海燕,等.妇产科腔镜手术前后[J].中国医药前沿,2016,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