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声声念•经典咏流传”
——古诗词歌曲演习课程心得

2018-01-27 11:46:39郭军遥陕西师范大学710119
大众文艺 2018年13期
关键词:古曲装饰音渔翁

郭军遥 (陕西师范大学 710119)

一、古曲《渔翁-道情》演唱韵味探究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学期“古诗词歌曲演习”课程中,所学习的“诗词歌曲”范围主要有三种:由资深学者译谱打谱整理成的古曲、近现当代作曲家以古诗词为基础谱曲而成的具有古风古韵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及针对于儿童和音乐爱好者创作的具有通俗风味的诗词歌曲。其中,《渔翁-道情》属于第一种原汁原味的古曲。

《渔翁-道情》为清代郑夔所做,王震亚编曲;整首作品表达了江上渔翁怡然自得、寄情于山水的情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浓郁的中国山水场景。歌词如下: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弯,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青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本作品一共3句,前两句的每一小句的最后一字以及最后一句的最后一字都押“an”韵,使得本作品无论诵读还是演唱都颇有韵味,流动顺畅,给人一种自然美感。歌词分3句,笔者认为可以划分为“近-远-近”的3个层次。“老渔翁”一句很明显是在描写人,“镜头”比较近,“沙鸥点点青波远”一句则是在描写远景,试图展现老渔翁身边的景色,“一霎时”作为最后一句,笔者认为不妨理解为是描写了老渔翁的深情与动作,“月上东山”既可以是老渔翁看到的景色,也可以是作为第三人称来描写的景象。

那么在演唱过程中,笔者认为依然要考虑到上文提到的“3个层次”。宏观来讲,这三大句每一句之间都要给予不同的气息与情感。第一大句可以平稳地演唱,要给人一种诉说的感觉,描述一位渔翁;第二大句开始描写景色,音区随时移高,那么这时气息应该强烈推动,把整个乐句拉宽,唱的气息要足,把大符点的节奏特征唱出来;第三句歌词较少,作为尾句,要有收拢之感,强弱对比较之于上句应该及时做好弱处理的准备。

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强调的是,这首作品是使用五线谱来进行学习的,但是众所周知,中国作品(尤其是古曲)在演唱时应该把“装饰音”唱准确,这里所谓的“装饰音”就是中国作品的“韵”。“中国古曲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含蓄、典雅、意境深远是其主要特点。它蕴含着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古曲演唱应借鉴科学发声方法,才能藉由美好的声音表现去传递古韵,同时保留中国古文化的特殊气质。”从五线谱上来看,很多应该有的装饰音有时因为某种原因是无法在谱面上打出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地去学习别人的演唱,学会自己加装饰音,使作品听起来更具有中国文化内涵。通过演唱,笔者发现,本周作品所需要加的装饰音都在弱拍上,像“老渔翁”的“翁”字、“一钓竿”的“钓”字等等。

二、原创歌曲《鹊桥仙•纤云弄巧》创作构思

在本次课程学习过程中,笔者还以一首北宋词为基础,进行谱曲,创作了一首诗词歌曲《鹊桥仙》。这首宋词的文本作者是秦观,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歌词如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是词牌名,多咏七夕;笔者翻到这首宋词的时候,忽然有感而发,想谱一段关于“爱情”的旋律,尽可能把婉约派的风格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设计前奏的时候,采用了“xx xx x”及“xx xx x x|x-”,使用对仗的形式来完成前奏,同时还使得前奏成为本作品的主题音调。笔者将这首作品设置为D羽调式,整个作品在听觉上具有小调的悠扬感,更加具有中国古曲风味,还避免了过于冗长缓慢的进行,旋律轻快流畅。在第一句,笔者把其旋律写成“F宫”的感觉,具有大调感,用以稳定调式。在旋律发展过程中,笔者适当使用了三连音,符合古曲悠远、慢速的风格特点,同时可以推动旋律进行至高潮。此外,笔者把“两情若是久长时”一句设为副歌的开始,为了适当扩充旋律及作品的内容,使其结构更加丰满,在歌词方面又加入了“相逢胜人间,情不在朝暮。惋恻缠绵慕君之念”一句作为过渡句,紧接着进入高潮,避免了前一句进入副歌的仓促和紧张感。在谱例的后两行,出现了整个作品的主题乐思,即以“A”音为角音的旋律进行,使主题进一步明确,首尾呼应。

三、课程汇报音乐会艺术指导体会

实践可检验真理,实践是我们日常理论学习的一种体现。在本课程结课之际,师生共同组织了一场“古诗词歌曲汇报音乐会”。在笔者所负责伴奏的作品中,涉及多个朝代的诗、词作品“先秦、唐、宋、清”等等;其中风格总体为婉约派,不乏豪放派作品,有表达对爱人的爱慕与思念、对友人的赞颂与惜别,但不管是什么风格的作品,笔者认为都要从作品本身出发,探究其内涵,同时与歌唱者形成良好的默契与配合。

此外,从古诗词本体来看,中国的诗词歌赋从先秦时期就已然出现;在古代,人们吟诵、演唱古诗词都以民族音乐伴奏为多,在白居易《琵琶行》就有记载,在王昌龄等人的作品中还流传着歌女竞相演唱的佳话。现在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引进,钢琴伴奏逐步引入至古诗词伴奏。笔者相信这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会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欣赏到东方韵律美,还可以体会到西方音乐的严谨、古典美。

正如笔者上文中提到,不同作者、不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好比婉约派与豪放派所寄托的情感是具有明显的差异的。在作品《月满西楼》、《紫菱洲歌》、《如梦令》、《关雎》、《越人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雨霖铃》等作品中,大多都表达了对于爱人的渴望、思念与爱慕,整个钢琴伴奏织体会以流动性线条节奏为主,在一些作品里还出现了临时变化音,这就相对具有古风。伴奏里常出现六连音、十二连音的音型,演奏过程中会给人一种流水的质感,推进旋律及演唱者的演唱情绪。在其他作品里,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阳关三叠》等作品中,由于表达的感情不单单是对于爱人,还掺杂了作者本身一些悲愤或者依依不舍的情绪,所以有部分乐句所对应的伴奏织体会以注视和弦为主,配合流动性的旋律线条。

总之,担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需要常与演唱者进行交流,及时总结演唱者的气息习惯,在演出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可以用余光观察演唱者的动作,来探寻其情感表达。

其次,钢琴伴奏是和演唱者相辅相成的,尤其对于中国古代诗词艺术歌曲来讲,更不同于一般歌曲的伴奏。笔者发现,在伴奏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触键的力度以及踏板的使用,如果太重,就会影响演唱者的音量,不能做到很好地配合,这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与伴奏者对于艺术歌曲的理解深度,方可进一步进行建立的技术支撑之上的情感表达。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要有临场发挥、面对任何情况都可以平稳应对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台下要把作品熟练掌握,多磨合,才可能使作品演绎得越来越熟练。

四、结语

可以说“古诗词演唱”这种形式,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诗词歌赋提供了一个新颖、受欢迎的载体,为其在新时代的思潮之中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我们以音乐的形式来传承经典,让中华文化中的含蓄美、内在美、山水美留在我们心中,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诗词文化、了解音乐韵律之美。这种形式是值得我们坚持的,让我们受益匪浅,将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传承。

猜你喜欢
古曲装饰音渔翁
渔翁钓雪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艺术评鉴(2022年18期)2022-11-05 18:14:20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浅谈古曲的演唱风格
丝路艺术(2018年12期)2018-04-01 13:36:20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北方音乐(2018年19期)2018-01-23 15:42:58
神秘的“渔翁”
旅途探险记之“渔翁”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大众文艺(2016年18期)2016-07-13 08:55:37
板鼓与大鼓音乐中的装饰音演奏探讨
齐鲁艺苑(2016年3期)2016-04-08 18: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