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薇 蔡若妍 (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 650000)
杨•盖尔说过,“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户外生活要比仍和形形色色扭捏作态的建筑形式组合更加切合实际,也更引人入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城市公共空间的数量空前高涨,城市公园绿地也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在这样一种情状下,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案例和空间的不均匀分布。有的公园绿地建设一味的追求视觉审美而忽略了生态层面的需求,而有的则为了达到生态要求导致景观空间过于杂乱无序。艺术能够提高人们在景观空间中的享受程度,生态能够使景观得到更加合理而可持续的发展,怎样将生态与艺术进行完美的融合是当代每个景观设计师面临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中将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将以往人们所熟知的“公共绿地”变为“公园绿地”,含义基本不变,强调了公园绿地的概念,即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规模可大可小。“公园绿地”并非“公园”和“绿地”的叠加,不是公园和其他类别绿地的并列,而是对具有公园作用的所有绿地的统称,即公园性质的绿地。
随着发展我国建设生态理念的呼声越来越普遍,大部分人心中都有环保意识,国家也会对一些好的理念给予重点关注,例如对某些新型材料有一个合理的规范和使用原则。使用的初衷主要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响应政府的生态保护理念,已经在环境保护方面造成了一些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是面向公众的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如果不对生态环保问题加以重视,还会给人们造成一定的健康问题。同时我国应该加大对西方先进的生态保护理念的尝试与研究,毕竟西方比我们更早的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现在这方面的一个积极的举措,同时是表现我国景观设计中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各个少数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休闲活动场所,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承载了当地的人文和地理。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将属于当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元素融合到景观里面去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植物选取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土植物,构筑物的外观以及选材选择上融入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或者演变而来的形象,这样一来既保持了生态性每个公园绿地也都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
由于城市的发展,各种废弃地、垃圾场和被人类破坏的场地遍布城市的角落,对于当代城市来说,已经越来越少的自然生态用地可供人们使用。此种情况下,曾经的废弃用地成为了设计师们所面对的对象,对这些废弃地的修复和再利用,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生态问题,不是一味地重建,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和修复。例如曾经工业存在的痕迹被保留下来,构筑物和材料都可用作其他的用途,既节约了资源也让景观空间与其它的公园绿地有了不同之处,这就是一种艺术。
德国北杜伊斯堡公园就是典型的作品,该公园本来是工业革命后遗留的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工业作业使周围地区受到严重污染。设计师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构筑物被保留甚至赋予新的功能,原有废弃材料尽可能利用,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保证水循环与利用,植被得以保留,达到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
大地艺术即“利用大地材料、在大地上创造的、有关大地的艺术”,起源于纯艺术领域,直到慢慢的发展到与其它领域相交叉,在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领域都有它的一部分,景观设计师们有了新的设计方法来建设景观,而艺术家们也可以在广阔的自然里进行创作。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在设计时加入大地艺术的设计方法,将那些被人类活动严重降质的场地进行艺术化的再创造,把人类生活的痕迹和场地原有的地形进行融合设计,创造出一种“人造”的自然景观。巧妙的将生态与艺术结合在一起。
哈格里夫斯是将大地艺术和生态主义完美融合在景观作品之中的代表人物,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大地艺术运用到景观设计中来,这无疑是生态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各式各样的科技手段层出不穷,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科技可以对资源进行回收和再生,可以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还可以更加快速便捷的建设景观。例如一些景观设计师利用雨水的收集,产生景观用水,用于景观互动装置中,自给自足,既实现了对城市水资源的零消耗也创造了与人互动的装置艺术品。公园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多一些高新技术的尝试与运用,创造出更多节约资源又具有艺术美感的景观空间和装置。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场地生态性也是城市生态链中的一部分,而作为公众活动场所也必须满足当地人们的艺术追求和审美需求,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要注意生态和艺术的融合,只有具有文化含义和艺术性的生态景观才是一个长久和可持续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