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民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50000)
“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完完全全算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是翻译西方学术的产物。当前,我国对美学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十分丰富的审美论述,并且,能渗透到文化的每一个领域当中。如今我们来探索中国传统美学的时候,从与西方美学对比态度来审视中国传统审美,我们会发现,它是以审美文化形态存在的,是由心灵去触发体验艺术修养与人格追求一体化的文化形态。
中国文化在文艺美学方面是十分发达的,文学语言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对称以及铿锵有力,写意画在水墨的干湿浓淡之间把握很好,园林艺术对空间的把握,以及各种实用的工艺美术技术,都能很好的诠释中国文化的形式之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自然之美,很早就把自然空间与人生哲学、感悟融合贯通,抒发在审美的体验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的审美较为普遍了,体现在文学与绘画之间,是当时名门贵族的精神寄托。于此可见,中国文化从古至今都具有高度的审美能力,中国传统美学的经典文献中,积累了许多和审美相关的论述。艺术化的生活形态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至高无上的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严格来说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形态,对于美学原理以及概论都缺乏相关的文献,审美心理与美学观念已经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心理模式,审美在整体的文化格局上来说,占主导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当下的文艺美学的教学中中国传统教学还是占主导作用,这对学生们的人格修养以及精神追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高度的审美认知下没有形成美学这一学科,但是形成了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在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形态上,这是重要的研究背景,直观的表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美术学科形式的不同,中国传统美学总的表现为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美学是以一种文化态度以及精神气质的形式存在的,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形态,分布在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没有具体的形态却无处不在。当然,学科形态和知识形态是两种不同的定义,审美精神是一种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中国传统美学研究一定要与西方美学所对比,这样更能直观的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进一步的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以及与西方美学的特征形态的差异。西方美学的知识形态是哲学的,学科性的,相比来说,中国传统美学的知识形态是艺术性的以及诗意的。这种中西方文化文艺美学的差异,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美学和文艺是分不开的,这种知识形态上的差异让中西方文化各具特色。
西方美学要追溯到古希腊文化,19世纪才奠定了现代美学的基础。这一漫长的形成过程,西方美学还是始终定义在哲学的一个分支里,近代对哲学学科的加强建设,让美学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这对后来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就知识体系来说,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中国传统美学知识形态恰好与西方美学形成鲜明的对比。没有固定的形态,非系统性的,从感性的角度,来对美的认识。在古汉语词典中,最早对美的解释就是“羊大为美”,这是从文字的组成来诠释美的定义,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解释。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实力来解释某个概念,从而不断的积累,避免的抽象性。中国传统智慧是无穷的,以“羊大为美”来说,关注的重点不是美的本质,它是从具体的经验中来感受美。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美学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不断的追求事物的本质。在追求的过程中会导致不可避免的缺失,但中国传统美学很少纠缠于此。以传统的智慧论述,“大美不言”足可以解释。美的本质是不可言说的。是无数华丽的语音所不能表现的。中国传统美学就审美经验为基础中生存。中国传统审美要进行区分的话,偏向于这三个领域:自然、艺术、人生。都是由心灵主体进入审美状态,形成一个共同的“场”。自然在中国文化里总是带来很多感悟,亲近自然,从自然中领悟出更多的道理,自然同时也是身心安顿的场所。自然在中国文化里与人是分不开的。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人生都离不开自然。这是返归自然的最高境界,超越自然实际是一种艺术化的自然。所以,在审美中,自然、艺术以及人生合三为一。
中国美学以及艺术精神最具默契。中国传统美学在文化形态上与古典艺术理论是统一的,美学和艺术是分不开的。这让中国传统美学不拘于任何学科的约束。不像西方美学还拘于哲学的范畴。中国传统美学没有学科的局限,适用于任何学科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美学文化形态分两个层次。一种是与西方美学相对的文化形态,另一种是不拘泥于学科的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具有包容性以及吸纳性强的特征。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吸收更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