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美好

2018-01-26 00:37刘艳琼
速读·下旬 2018年1期

摘 要:通过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文,通过步步质疑走进文本,师生以旅游的方式快乐地学习这篇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明白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例;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关于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教育。讲述了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了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十分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的重要。

这篇文章以拟人化的手法,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

二、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洪水泛滥”的意思。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采用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破坏森林所带来的危害,感受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认识森林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及破坏森林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激发学生创作童话故事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云雀和妈妈的头饰。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步步质疑: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实现,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2.注重学生充分的读。本文采用不同形式的读,通过充分的读,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人物情感变化。

3.情景教学法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在教学中出示不同场景的图片,使用头饰为学生创设和小云雀一起旅游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探究分析能力。

1.小组自学讨论。采用小组自学、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学、合作交流的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进行表演,充当小老师解说文本。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努力为学生营造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9课《云雀的心愿》教学课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老师很想知道谁学得最认真?现在我来考考大家: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生:让沙漠变成绿洲。

反思:语文教学对话始于问题,因此在教学开始,便根据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记忆类的问题,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文本的回忆。

师:为什么小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现在请同学们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回忆文章内容并填空。

反思: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主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的课程变革也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小云雀和妈妈旅行的所见所感为主线,以“为什么小云雀会有这样的心愿”为本节课的主问题。围绕这个有概括性的问题,让学生怀着探求的兴趣走进文本,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品评咀嚼,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整體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协调学生差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生:汇报讨论结果

反思:《个性优化教育的探索》一书中表明: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成绩,激发认知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都需要有及时而有效的反馈,通过学生的汇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检测,也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性,从而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之所在。

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自学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很好。

师:请同学们同桌纠读课文,为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同学画一张笑脸。

师:同学们读得十分认真,恭喜获得笑脸的同学,没有获得的同学也不要灰心,能告诉老师哪部分最难读最难理解吗?我们一起去攻克它。

生:第10自然段。

师:出示文章第10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并结合图示说一说森林是如何蓄水的?

师:这个部分真难理解,老师也不太明白森林蓄水的原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当小老师上台为我们介绍森林蓄水的原理吗?

师:随即在黑板画一棵大树。

生:结合简笔画,为大家讲解森林蓄水的原理。

反思:此部分是文章最难读通,最难理解的部分。采用参照图示进行解说的方式,让学生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将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再以“小老师”的身份与同学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endprint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随与小云雀去旅游吧!

师:我们的第一站马上就到了。(幻灯片展示图片)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第2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

生:黄沙漫天飞舞。

师:哎呀!黄沙漫天飞舞,我的眼睛可睁不开了,你们呢?

生:我們的眼睛也被黄沙迷得睁不开了。

师:你们此刻是什么心情?

生:生气、愤怒。

师:你们喜欢这个旅游景点吗?

生:不喜欢。

师:小云雀的心情如何呢?文中哪一个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生:生气、怨恨,可以从文中“真讨厌”看出。

师:谁来当云雀妈妈读一读第4自然段?

师:云雀妈妈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

生:难过,从“心疼”可以看出来。

师: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生:防风固沙。

师:既然我们都不喜欢这里,那我们就赶快离开吧!快看,我们到今天旅行的第二站:大河。(展示图片)

反思:通过展示的一幅幅黄沙滚滚、洪水泛滥的画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知破坏森林的严重后果,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结合图片,用“---”画出描写洪水的词句。

生:浑黄、咆哮,像脱缰的野马。

师:谁可以结合句子说一说“咆哮”是什么意思?

生:咆哮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师:想象一下洪水像千万匹野马挣脱了缰绳向我们奔腾而来,你们是什么感受?

生:害怕。

师:谁能结合图片说一说“洪水泛滥”是什么意思呢?

师:请男生为我们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小云雀看到这咆哮的河水有什么反应?

师:老师是云雀妈妈,谁愿意当小云雀和老师表演一下,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做?(让学生带上小云雀的头饰)

生:表演“不由得挨近了妈妈”。

反思:四年级的学生热衷于表现自己,通过让他们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更有利于加深对词语和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画面进行想象的兴趣。

师:谁来当温柔的云雀妈妈,告诉我们河水凶猛的原因?

生:上游的森林被砍光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森林的作用吗?让我们来一起读读第10自然段,回顾森林的作用。

生:蓄水防洪。

师:今天的旅行真不愉快,不仅被黄沙迷住了眼睛,还遇到了洪水泛滥。看来,我们还是回森林吧!(出示图片)回到森林,小云雀的感受是什么?

生:开心,森林里好凉快!

师:森林的作用是什么?

生:调节气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觉得森林扮演着什么角色?

生: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情绪较为兴奋时最易汲取知识,采用带领学生与小云雀一起旅行的方式学习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更投入学习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在分析某种现象时在多大程度上积极地表现了智慧的努力,不仅决定了知识的深度,而且决定着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样的脑力劳动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牢固和深刻。因此由一个个问题入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感知文章主旨,一步步剥析问题,领悟森林的作用。

师:老师可以从同学们的眼神里看出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但老师还想听听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森林的作用读出来。

反思: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角色,通过朗读升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童话故事的喜爱。

课后作业: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你准备怎样邀请你的小伙伴一起去种树呢?请同学们和你的好伙伴练习说一说。

反思: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对学生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通过让学生练说邀请小伙伴去种树的原由,来实现学生的拓展训练。这是一个生成性的问题,其思维基础不仅是创造性思维,也包括了对问题进行记忆,分析加工,理解和运用。这个看似简单的拓展训练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升华,更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2014.

[2]李镇西.民主教育在课堂[M].山东文艺,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刘艳琼,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职硕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