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其师苏格拉底的“由小见大”的谈话来表达他对于正义的立场。《理想国》是柏拉图最为著名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和深刻反思,正义这种理念是贯穿《理想国》全文的主旨,柏拉图则成为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阐述正义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观,完全是从个人的立场,以具有经验的、具体的正义为出发点,紧接着升华到国家正义,最后直接跳入正义的理念境界。《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话题有三点,这三点一一都遭到了柏拉图的质疑: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一一驳斥了上述三种观点,在“反答”中进一步探讨正义的真谛。那么柏拉图本人是如何解释正义这种理念的呢?在他看来,“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④。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内在约束力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一种秩序和和谐。每个人都得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种“自我”式的正义如何才能探寻?于是他认为想要探寻个人的正义,必须先来找寻国家的正义。“大的东西里面有较多的正义,也更容易理解”,也就如苏格拉底所说:大字比小字容易辨认。柏拉图正是通过继承其师由大见小的表达方式来阐述正义的。这就表现在从正义的城邦来凸显个人的正义,这个正义的城邦也就是“理想国”。那么何为一个正义的城邦呢?一个善的城邦,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所以一个正义的城邦必须具有三种美德:智慧、勇敢、节制。
通过以上三点,正义这种美德就是通过智慧、勇敢、节制来确认和强化的。在《理想国》中,统治者由于他们的智慧而成了统治者,勇敢的美德体现在城邦的护卫者中,而节制必须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形成协调一致,由智慧节制欲望。任何一部分不服从这种关系,城邦也就不能具有节制的美德。在这一点上柏拉图说的十分明确,不应该认为节制是属于被统治者的,统治者也应该节制过度的欲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统治者用智慧统治被统治者,因为后者因为无知而陷于情欲。就整个城邦而言,就是城邦的智慧的统治者节制被统治者的情欲。⑦
注释:
①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民,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13.
②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民,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15.
③李秋华.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江西社会科学,2007,3:65.
④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民,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154.
⑤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民,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145.
⑥柏拉图,著.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民,译.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149.
⑦朱清华,方朝晖,著.理想国家的宣言——<理想国>.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