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丽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3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声乐表演在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载体。由于声乐表演艺术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声乐表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贴近,人们更加重视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实践,这也促进了声乐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针对现阶段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和艺术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声乐表演艺术非常丰富,既包含声乐表演,也包括戏剧、文学、历史和语言等领域,综合性较强。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是在创作主体、工具和作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通过对原有作品的理解,才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在声乐表演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声乐艺术表现和声乐演唱技巧的相结合,这两个要素是声乐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演唱技巧,那么声乐艺术表现也就成为空谈;如果声乐表演缺乏艺术表现,演唱技巧的价值也不能体现。声乐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是相互结合、辩证统一的,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需要将其进行结合,才能体现出声乐表演的价值,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相结合是声乐表演中一项重要的原则。
声乐表演艺术历史悠久,要想使声乐表演艺术得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遵守历史风貌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声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一部声乐作品其风格、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等要素与一定的时代特点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审美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声乐表演还应该在保留一定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特点,对其进行不断优化,创作出既保留历史风貌,又体现时代特点的优秀作品。
客观真实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是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则,要求声乐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客观真实性,也不能缺乏主观能动性。客观真实性要求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以自身的修养为基础,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再现,在进行一部作品的表演之前,必须将该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前因后果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完美的呈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性。主观能动性要求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能一味的模仿前人的表演,应该在表演的过程中体现表演的个人特色。只有坚持客观真实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完美的展现声乐表演艺术。
声乐表演是一种艺术,是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艺术,声乐表演艺术通过将优美的嗓音和丰富的表演相结合,从而塑造出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分析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对进行声乐表演艺术实践和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两个方面对声乐表演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声乐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歌唱表演,因此,声腔造型是否生动是声乐表演艺术性高低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表演者运用声腔将声乐作品展现给观众,只有以气韵生动的声腔造型进行声韵表演,才能与观众的心灵进行交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要想做到声腔造型的气韵生动,必须应该合理的利用声腔,底气充足,气沉丹田,做到发声运气的收放自如,高低音的变化相互协调,把握好声乐作品中各部分的韵律和节奏的变化,使语言和音乐的融合更加完美,从而使得声乐表演优美动听。
声乐表演必须遵守客观真实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此,声乐表演也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是在原有声乐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的艺术。要想做到完美的“二度创作”,要做到以下两点:
1.应该对“二度创作”与原有作品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在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对原有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内涵等了解清楚,在尊重原有作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表现出作品的特色。
2.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在进行“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个性,充分展现自身的风格,创造出富有个性和感染力的作品。
声乐表演是一种艺术,需要一定手段对其进行展现,从而发挥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
1.声乐表演的艺术处理。在进行声乐表演时,不能单纯的利用声音来表现作品,应该在声音中融入情感,在演唱之前对作品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细细的品味和推敲,合理的处理运用和表现语调的艺术,提升声乐表演艺术的感染力。
2.声乐表演的艺术处理手段。首先,应该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楚真切,语言和声调相互协调,以字行腔;其次,应该合理的处理声乐表演中的语调,对语调中的轻重强弱进行合理的处理,掌握语调轻重强弱的变化规律,通过处理语调中的高低抑扬体现出音调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变化,把握语调的快慢缓急,体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从而塑造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最后,还要注意语调的断连顿挫,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
声乐表演的表演形态较为丰富,可以以多种形态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由于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使得表现形态多种多样。
1.叙事性。该种形态声乐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叙述故事,根据不同的体裁和篇幅确定故事内容的详略和繁简。
2.抒情性。抒情性是声乐表演都具有的一种特征,但是以抒情性为主要形态的声乐作品,具有的抒情性要远远的高于其他形态的作品。
3.戏剧性。该种形态的声乐表演作品,体裁主要是戏剧,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展开抒情或者叙事。
4.影视性。以影视性为主的声乐作品,通过在电视或者电影上影视画面之间的相互映衬,来表达声乐表演的艺术价值。
声乐教学中的理论应用是声乐表演的重要艺术实践,声乐教学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实践的基础,通过声乐教学,培养具备良好艺术修养的声乐歌唱人员,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一些技术手段进行学习,但是,这些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真正能获得成就的很少,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用声歌唱而不是用心歌唱,只有用心歌唱,体会声乐表演艺术,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
综上所述,声乐表演艺术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背景和人们生活的再现,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声乐艺术表现和演唱技巧相结合、历史风貌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以及客观真实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原则,对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进行分析,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李超.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J].当代音乐,2016(12):48-49.
[2]李军.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J].音乐时空,2015(18):116-116.
[3]陈俊虎.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王亚诺.声乐艺术审美特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0):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