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洵 余子媛 吴红卫
最近,王叔没什么胃口,吃东西的口味也变得越来越重。经就诊检查后发现,王叔长期服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影响了他的味觉神经,让他“食不知味”。为什么药物会让你“重口味”,应如何改善呢?
药物改变人的味觉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药物通过直接途径影响味觉神经而导致味觉障碍;其二是人体中锌的流失,有些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锌形成水溶性络合物,或某些药物增加尿中锌的排泄量,从而导致体内锌含量不足而引起味觉障碍。
如果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味觉改变,但身体又没什么问题,就要警惕是药物在影响你的味觉。一般情况下,影响味觉的药物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等;②化疗药物:阿霉素等;③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等。
那么,如果被服用的药物影响到味觉,该如何恢复味觉呢?多数药物在停用后,患者的味觉可以很快恢复正常。仅有少数药物在停药后,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正常味觉才能恢复。
所以,在服用药物期间,如果发现自己的口味变化较大,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换药。另外,有些药物会和锌发生络合反应,导致体内锌缺失。此时,可以多吃含锌量高的食物,如芝麻、黄豆等来补充锌元素,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补锌20~40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