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霄楠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随着高校扩招和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方向的转型,实践教学成为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需要进行的改革重点。“政校企”模式可以在坚持地方需求导向的基础上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作用,推进需求式的改革,深化产教研相结合。基于此本文就行政管理专业以政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展开分析。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于20世纪末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这一理论与高校教育的公共性及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相符,也为行政管理专业政校企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广泛被认可的政校企模式是指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校企双方致力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利用高校和企业联系协作的服务平台,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政校企协同发展的模式最早始于职业教育,国内外关于政校企协同发展的研究主体也大多为职业教育,其中享誉全球的有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日本校企合作模式。依据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和国外的办学经验,我国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开展了政校企合作办学的尝试,也使得政校企协同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有了理论依据。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事务为研究对象,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专门人才。结合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质本文提出的政校企协同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同时需要政府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
高等教育只有培养符合市场、社会需求的学生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目前全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专业实习两种。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专业实习是一种与社会化的过程,但是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实习内容通常为办公室的日常或者后勤工作,无法将课堂知识结合实际工作。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深厚的老师,同时也需要教授实际技能的老师,“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教师培养力度不够、人才引进不到位等原因,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师资结构不合理。1998年教育部将公共管理从政治学中提升出来,国内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时间比较晚,全国高校中年轻教师比例比较高,职称结构中高职称教师比较少;二是实践经验少。教师缺乏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历,公共管理专业高校教师多为高校毕业后进入学校成为教师,理论知识扎实而实践能力较弱。且工作后实践锻炼机会少,“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足。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于2018年2月5日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这些政策均是针对职业院校,没有对本科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校企合作有具体的指导意见。
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四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校企互动模式、“订单”式合作。职业院校的政校企合作中常推崇以政府指导、校企“订单”式培养人才实现政校企的方式。而本科教育的制度无法展开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因此更适合于采用政校企互动模式开展。即以政府牵线,政府、企业提供实习基地,政府或企业与学校老师双指导展开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指导。学校还应主动走进企业和政府对企业和政府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展开调研,甚至邀请企业、政府参与学校教学计划制定。
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聘请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专家到校为兼职教师,聘任其展开教学、讲座的方式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学校选派老师到相关政府机关或企业中兼职。这种岗位互聘制度不仅加强学校社会联系、实践教学,同时也使得老师向“双师型”教师成长。政校企三方合作实现了学校和政府、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必须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此看出,本科院校的应用转型过程中也需要政府指导、校企共建。为了保证政府的宏观调控高效执行,应出台相关政策,以政策明确教育过程中的基本权利和责任义务。
政校企协同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涉及主体、对象、利益较广。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明确各方机制和责任,以促进政、校、企三方合作培养人才不断深入,方法不断创新,制度不断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善庆.“政校企行”深度融合中的难点与解决机制[J].成人教育,2012(2).
[2]傅伟,赵淑兰.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7).
[3]张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14(35).
[4]孙宁.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地方高校政校企合作创新联盟建设研究[A].见: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中国会议,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