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导师制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8-01-26 14:51孔翠薇
山西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问卷

孔翠薇

(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的要求,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努力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北华大学2015年开始实施了班导师制度,在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发展指导以及配合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班导师制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并能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一、班导师制概述

班导师制始于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引进,继而竺可桢在1037年于浙江大学施行,建国后少有提及,2000年浙江大学率先开启,而后北京大学在2002年提出恢复班导师并开始施行,2004年以后各高校广泛推行。目前对于班导师制尚无明确官方文件规范,但各高校都有自己的规定。

班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有助于强化学风建设以及对学生发展进行个性化指导。班导师的选聘条件包括: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学习、选课、考研或者撰写论文,关注学生业余时间的学习生活等。

二、班导师制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班导师制实施以来,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选聘,均采取了自荐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一批符合学校聘任条件并愿意为学生服务的专业教师承担了班导师工作。每名班导师负责一个班级,任期与所负责班级学制年限相同。由学生工作部负责班导师岗位设置、培训、业务指导及考核组织。同时对考核优秀者、合格者分别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学校制定了具体的例会制度和联系制度,极大地保证了班导师工作的实施。笔者根据自身参与工作情况,发现在班导师制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部分班导师以及学生进行了调查和非正式访谈,共发放班导师问卷30份,有效回收率为92.3%,发放学生问卷100份,每个年级各25份,有效回收率为95%,现将调查及访谈情况呈现如下。

(一)班导师的应聘主动性情况——是否主动是基础

根据调查统计,75%的班导师是根据学校的选聘条件自荐担任的班导师工作;14.3%的班导师是经过组织动员而接受的工作,在访谈中他们谈到,主要是考虑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一些因素,如年末考核或是评职、评优的需要;10.7%的班导师是被指令承担的工作,在访谈中他们表示实在是无奈,别的老师都接任务了,自己不得不接受,因而在后续的工作中有的也是不能全情投入。针对被动接受工作的班导师,在学生访谈中,学生也认为他们有应付差事的表现,甚至有1名班导师从没与学生见面,形同虚位。

(二)班导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情况——是否认真是关键

调查显示,班导师自认能有积极、认真态度对待班导师工作的为92.9%,认为较积极的为7.1%,认为不积极的没有。学生问卷统计显示,认为班导师积极、认真的有78.9%,认为较积极、认真的有10.5%,认为不积极、不认真的比例为10.6%。在访谈中学生谈到,有的班导师对于学生的问题不能够给予与针对性的回答,有的问题不能给予切实的解决和帮助,就是走过场,包括参与班会也是空洞的讲道理,缺少实用价值。

(三)班导师对工作职责的认识情况——是否清楚是核心

在调查中有89.3%的班导师对于学校所规定的工作职责能回答出来,有7.1%的班导师能够回答出大部分职责,有3.6%的班导师只能答出一小部分职责的内容。学生问卷认为教师对职责的认知情况比例与班导师问卷的比例大体相当。在访谈中学生认为班导师对于思想的引导、学业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还是比较多的,且指导的比较到位,对学生帮助较大,而对于创新创业、选课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相对较弱。

(四)班导师对工作制度的了解情况——是否了解是重点

在调查中有78.6%的班导师对于学校规定的制度要求表示很了解,有10.7%的班导师认为自己一般了解,有10.7%的班导师认为不够了解,访谈中一些班导师谈到会按照自己的时间和认识开展工作,并不拘泥于学校规定的次数,会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对重点问题的倾斜,这样更符合精干效能的原则。学生问卷的选项比例与班导师问卷的比例大体相当。学生在访谈中也提及有的班导师虽没有达到一些活动规定的次数,但能关注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解决切实问题,有针对性的个别的、小组的辅导方式要好于组织班级会议的形式。学生访谈中还提及班导师的工作有时会与辅导员的工作有重复、对一些政策的答复或解释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规定有矛盾之处。

(五)对班导师考核制度的认可情况——是否认同是重心

根据调查,75%的班导师认可考核制度,认为对工作有促进作

用,14.3%的班导师较认可,有10.7%的班导师认为考核制度起不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访谈中,有班导师认为此项考核过程是认认真真,班导师都能认真述职,但在评优结果上还是有“轮班”的情况,特别优秀的班导师并不能连选,也有班导师认为评优的结果除了多计10学时工作量,没有任何实际激励作用,在职称评聘和其他的一些选先评优中没有任何体现。在学生问卷中,对于班导师评优情况的认同比例,认为符合学生心中人选的比例为70.5%,认为不符合的为29.5%。访谈中,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哪个班导师评了优秀,学生提出在班导师的考核中他们没有发言权,也不了解考核的依据和标准。

(六)对实施班导师制的认同情况——是否接受是保障

从整体来看,班导师对实施班导师制的认同情况要高于学生的认同情况。96.4%的班导师认为实施班导师制很有必要且有效果,3.6%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实施效果较好,不认同的没有。学生的认同度为,认为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效果的是78.9%。认为很有必要,实施效果比较好的为12.6%,认为有必要,但实施效果不好的有6.3%,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效果的为2.2%。访谈中,班导师都认为实施班导师制确有必要,总体看取得的效果可圈可点,但对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规定还应注重落实,如学生综合测评、学生奖惩、学生资助等工作辅导员应征求班导师意见;同时对于班导师的奖惩标准和力度还需完善和提高,能真正激励多工作、认真工作班导师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切实提升班导师制实施的效果,促进对学生发展的引领力度。学生访谈中则认为针对不同年级的班导师工作任务应有所侧重,指导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期望,要有不同的符合年级需要的主题,同时全体集中的频率要低,要提升学生去找班导师的主动性。

三、有效实施班导师制的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使班导师制的实施发挥最大效度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转变:

首先,要实现班导师选拔的双向性,这不仅是学校的工作部署和学院层面的荐,还要考虑学生的选,即有选择余地情况下,有谁上谁不上的权衡;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有哪位老师与哪个班结对的平衡。

其次,要突出班导师导的工作特质,实际工作中提倡班导师充分发挥导的特点,各方提供条件,加强班导师导的能力,增强指导的针对性,还要丰富班导师导的形式,实现良性互动。这也是前述“权衡”与“平衡”的依据:教师的要导与学生的需导契合是关键。

再次,形成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实现管理部门、导师之间、学生的多方参与,提升评价的效度和激励性。导师的工作态度是否积极要考核,导师的工作能力,即是否能导、会导、善导更要考核,毕竟班导师制的初衷是“导的结果”,实现学生的“不导而导”。

最后,强化班导师的激励形式和力度,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时奖励或者简单的精神奖励,更重要的是工作奖励,如晋升或承担重要工作,激发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王淼.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的必要性和实践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

[2]吴彩燕,等.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5).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问卷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住院医师对“全程导师制”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分析
V eraW an g
问卷网
爱情导师
问卷大调查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