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 星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从哲学角度而言,有效地将精神与思想进行完整的把握是解读启蒙的基础和必须的条件。什么是启蒙的精神?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的康德解答了这个问题,向人们解释了启蒙的内涵。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加诸给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什么是成熟呢?一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用理性,能够有效地支配理性,这就是成熟。以康德的立场来看,勇气,是人们不成熟的一个主要因素,人们没有勇气去选择理性,没有决心去走向成熟,是人们自己把自己束缚在了不成熟的牢笼里。因此康德提出了启蒙运动的口号: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性。在康德看来,启蒙并不是某一个或者说某一些人的事情,启蒙是整个“人类”的集体活动,从康德对“人类”这一词的使用频率,便可以看出这一点,“人类”这个词语贯穿于康德谈论启蒙的始终。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组成了集体,集体又包括了每一个个人,所以启蒙这一项全人类的自我反省的运动,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的参加,积极的去改造自己的思想,那么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如何能够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
启蒙运动,其实可由法国大革命分割开来讲,法国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的一些思想家无限的推崇理性,希望以此来洗涤人们的思想与灵魂,去除人们那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而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启蒙思想家们由对理性的浅层理解转向更加深层、更加接近于本质的理解。启蒙的全部含义在这种深入的探索之后才向我们全部展现。这种全部展现启蒙的思想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这篇文章中所展现的“批判理性”的思想。这篇文章让人觉得康德对于“什么是启蒙”的概念非常肯定,因为他在文章的一开始就对启蒙下了定义:“启蒙就是人们走出由他自己所招致的不成熟状态。没有他人的引导便无法去正确的使用自己理性的力量,这就是所谓的不成熟的状态,必须要去借助他人的力量,不成熟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信念和勇气,而不是因为自己本身没有理性,这种错误的状态来源于自己,而不是其他外物。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①
不成熟不是指的生理上的身体发育不完全,而是指的缺乏所谓的心理勇气和决心这种心理上的缺陷。②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于人心中的懒惰和怯懦,想要处于不成熟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康德所写的文章中提到的。康德还写到,如果我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被其它的外物所解决,比如书本来替我理解、医生来给我制定食谱,那么任何事情都不需要我自己去费力气,所有麻烦的事情都被他人处理。而成熟被大部分的人认为是非常危险且及其不容易的,大部分的监护人都在不断的想尽办法的控制住他们所饲养的“牲口”,他们向被监护人一遍又一遍的演示所谓成熟的危险,希望能将自己的“牲口”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即使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很小的尝试,他们都无法去鼓起勇气尝试。而启蒙就是呼吁人们去开发这种勇气和决心,勇敢的去发挥自己理性的力量。启蒙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勇气,这里所说的勇气更多的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由的运用自己理性的精神,他不来源于理智本身,而是来源于实际的生活。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理性”之光。
在康德看来,启蒙要想获得成功,最重要也是必须的一点就是要赋予人民言论自由权,要让人们有权力、有自由去运用自己的理性。在所有的被叫做自由的东西中,这种自由是最为有益的。这种自由的益处表现在哪呢?康德通过将理性运用分为公开运用和私下运用的思想,进一步阐释了这种自由的益处。康德思想中的公开运用和私下运用不同于人们普遍所知道的运用。详细的解释就是某个单独的人处于某一个社会职位或工作岗位上所运用的理性是康德思想中所提到的私下运用,而康德思想中的公开运用则是指每一个作为学者的人,把自己所要讲的话,模拟面对全世界时的场景,所说的话能够面对全世界任何一位听众,这就是所谓的公开运用。就好比一位僧人的理性运用和一位学者的理性运用,前者在运用自己的理性时必须要符合他所处的那个场所的意愿也就是所在寺庙的佛性的意愿,这是就私下运用,而作为一名学者则可以全面公开的表达和向世人传播自己的对佛的优缺点的认识,不必受到任何外界物质的束缚,能够通过自己的合理的手段自由的传递自己的观点,这叫做公开运用,人们只有拥有了这项自由公开运用的权利,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启蒙。自由加上勇气,尤其是有勇气和决心对宗教进行批判,启蒙就一定能够实现。勇气和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是启蒙的关键。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没有他人的帮助便无法去运用自己的理性,这就是不成熟的状态。只要能对我合算,我就无需去思想;那些麻烦的事情别人会帮助我解决,我只需做符合我意愿的简单事情便可以了”。③用中国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追求随性”,这是一种非常懒惰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人们不断的去逃避麻烦,不敢去正视现实,一步一步的陷入泥潭。康德从这一点中总结出了一个“保护人”的概念,指的就是那种替你包办一切麻烦事物的人,它不仅仅是来源于人们心中的懒惰,同时也来源于人们心中的“怯懦”,人们害怕成熟,害怕成熟所要面临的危险。“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强调“他们独自行走时会威胁他们的那种危险”。④对于所谓的“危险”,康德旋即便说:“这种危险其实就如同儿童学走路一般的简单,所要面临的危险也只不过是跌几跤罢了,而在这种极小危险之后则是学会走路的成功”。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的成熟之路,学习走路是身体上的成长,而心理上成熟的标志则是对理性的自由运用。虽然说成熟必将是一个困苦的过程,但是启蒙对于整个世界的人民来说,意义重大,所以即便历程艰辛,也必须去实现。在我看来,自由是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这个自由和民主要建立在理智的思考之上,不能是所谓的盲目的自由。真正的启蒙需要一个人理智的去看待每一件事情,只有他所做的所有的自由的事情是合理的、正确的,他才算是真正的被启蒙。我所说的这种启蒙后的真正的自由与康德所表示的“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这种思想比较接近。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被允许公开使用自己的理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将他的思想公之于众,如果属于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无法公开使用自己的理性,只能像康德所论述的那种“私下运用理性”,即按照他所属的组织的规章、制度使用理性,那么一切便如死水一般无法向前发展,只能被禁锢在已有的牢笼之中。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服从已有的制度,安定与秩序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保持稳定,但不能一成不变,真理要不断的向前发展,一味的服从于安稳,只会陷入教条化的泥潭。“后一个时代要相比于前一个时代有所发展,没有说哪一个时代有义务去将这种发展和认识的继续阻断,错误的认识和正确的认识要在不断的发展中一步步的被认识清楚,一味的想要剥夺后世扩大认识的权利是错误的。不论是整个世界还是所处于世界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不断追求进步的天性,所以人类的发展进步是任何人、任何时代都不能阻挡的。”康德曾经说过“当我们不以刻意的方法去保持人类的蛮荒状态时,整个世界才可能在人类的不断努力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⑤
启蒙运动将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永远也没有终点,这并不是意味着人类无法过上康德所说的那种理性而自由的生活,而是象征着人类美好生活的无穷无尽。但是启蒙又可以看做是一种态度,一种哲学批判的态度,即启蒙是对理性本身或者说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批判。启蒙作为一种哲学的批判所反映和思考的问题将是人的构成的问题,这种启蒙在当时就被称为理性与自由,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直到今天,理性和自由已经不是启蒙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它将会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去发展,去探索更为广阔的关于人性的努力,启蒙的思想将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增添新的内容,为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注 释:
①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③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⑤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参考文献: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