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经济发展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为全世界所罕有。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快速老龄化使我国不得不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实质上,近年来多个省份出现养老基金当期结余“收不抵支”,且缺口在不断扩大,这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敲响了警钟。除了养老支出压力不断增大,老龄化社会还将带来劳动力减少、医疗健康体系承压、社会经济活力减退等一系列问题。
危机同样也是契机,“银发经济”所蕴藏的万亿级市场是一片尚待挖掘的蓝海,包括房地产、保险等企业早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进行试水,养老地产也被视为房地产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之一。
虽然势头火热,但养老地产的发展仍呈现“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不少房企仅是战略上打打概念牌,或是蜻蜓点水用以装点门面。同时,养老地产仍然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定位不明确、发展同质化、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加上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开发企业面临相当大的资金压力,目前尚未找到脉络清晰、值得信赖的盈利路径。值得警惕的是,少数房地产企业打着养老的旗号进行圈地,引起业内外的广泛争议,不少人甚至对此嗤之以鼻,称养老地产为伪命题。
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切不可因噎废食。不管概念如何定义、名字如何称呼,老年人确实需要有满足其特殊需求的生活功能空间,养老地产也有其发展的必要性和市场空间。地产、保险、信托等企业也在通过资源整合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养老地产模式不断升级,运营意识和服务意识逐步强化,产品形态逐步多元化,行业发迎来全新发展格局。
政策层面上,国家也在积极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为养老地产发展搭建了良好的政策框架。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中国也必须正视走入“银发时代”的现实。养老地产健康发展的根本,是需要开发企业秉承初心,以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以解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养老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导向,沉下心做好产品服务,这样才能让这项“夕阳生意”迎来新朝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