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建全 程璐扬
(1.辽宁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2.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困难学生在我国高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经济贫困,这些家庭常常无法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生活费和学费。尽管国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一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政府、社会的资助。为此,他们中很多人都在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打工挣钱,但同时为能获得高额的奖学金他们又不得不努力学习。然而打工势必要耽误学习,这使得他们经常处于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和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中。
经济困难学生问题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性问题,就实际而言,它不仅是物质贫困问题,更是精神贫困问题。其精神贫困主要表现为心理贫困和思想贫困。
第一,心理贫困,主要是指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物质贫困的巨大压力下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一、自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经济困难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二、敏感、多疑和自我封闭。结果是不愿与同学交往,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封闭自己。三、焦虑、抑郁、消极和悲观。
第二,思想贫困,主要是指其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产生的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滑坡等现象。其主要表现: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自立自强意识淡薄。主要表现是缺乏自立、自强意识,不愿吃苦受累自己赚学费、生活费,把过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减免和政府、社会和企业、个人的资助上。二、缺乏责任意识和感恩心理。主要表现是无视父母、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不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经常上网、打游戏,浪费青春,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对政府、学校和他人给予的补助视为理所当然,毫无感恩心理。
总之,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多管齐下,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彻底、有效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
[2]蔡雷雷.贫困生的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同样重要[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