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环境特征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2018-01-26 07:43李宏飞
教师博览 2018年2期
关键词:湘教版区域环境特征

李宏飞

(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江苏徐州 221300)

区域环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区域环境特征就是关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描述。区域环境是区域地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最基本要素。以区域环境特征为主题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

一、感知获取相关地理信息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只有对地理环境感知,了解区域环境的特征,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才能为下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1.阅读地理文字材料,概括地理环境信息

在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地理环境的内容用文字呈现出来,学生要能从有关文字的表述中提取相关环境特征的信息,能总结、概括出区域环境的某个特征,为下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这个环节是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比如在湘教版初中地理《两极地区》的教学中,教材有相关北冰洋、南极洲的阅读材料,活动部分有大量关于南极气候的特点资料。这就要求学生能在阅读文字提取中感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地表的形态,感性地得出极地地区是冰雪的世界,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的知识点。

2.观察地理图片内容,挖掘地理环境信息

无论是教材中还是教师自己开发的地理教学图片,其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呈现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地理图片来进行教学。通过观察地理图片,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区域的某个特征。教师如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观察地理图片,以图导学,从图中挖掘环境信息,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教学也能更深入、高效。比如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中国的地形》这一部分,找出各地形区的位置和分析各地形区的地形特点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教材中有大量反映各种地形区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区景观图,就能够得出其地形特点。以观察黄土高原的景观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黄土高原地表土层的颜色,然后观察地表的形态,再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广布、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这比学生阅读教材中黄土高原文字材料得出结论更直观、更形象。

二、分析寻找知识内在联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性质的一个重要特征,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要求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1.分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区域内自然环境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阐述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几个方面入手。因为课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联系起来,交给学生初步综合分析的方法。例如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北地区》一节,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在教学时首先要根据唐诗中关于西北地区的描述,如“大漠孤烟直”“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分析,让学生感知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干旱的原因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地形和降水分布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影响干旱的主要因素,用线性的问题把各种自然要素串联起来。教学中出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放手让学生来分析,根据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形特点,梳理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加上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这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在干旱的环境下该地区的河流、植被情况。这样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有机地联系起来。

2.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在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一节中,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地位体现在世界的交通运输中心、国际性信息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购物天堂”等定位和称号。此部分内容较多,较零散。在组织教学时,笔者设计“比比看,看谁找得快”这一环节,让学生快速查找香港关于“世界中心”的称号。下一步让学生结合香港区域自然环境来分析为什么有这些称号。通过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将教材整合起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比较凸显区域环境特色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编写世界地理区域部分内容时,从认识“大洲”“地区”“国家”三个层面编写,无论不同版本的教材里都凸显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色。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各区域的环境主要特征,抓住各区域环境的主要特征,在比较中学会分析和总结,形成地理的思维。

以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走进国家》这一节内容设置为例。教材选取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七个国家。如果在教学中,以国家农业发展为专题,以各个国家农业分布、主要农作物为线索,指导学生分析各个国家的农业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就能把各国家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这样既比较了区域的环境差异,又把各区域的特色显现出来,促进学生系统性、兴趣化的学习。

四、形成正确环境观念

目前地理教学中涉及了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科学地阐明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区域环境特征,认知环境,关注环境,对环境形成积极态度和责任,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习惯性自觉性。

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巴西》一节中一个活动内容为例,教材中设置世界环保组织官员、当地居民、政府官员、开发商等四个角色,他们从各自的视角对当地热带雨林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假如你是一位地理学家,面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现象,谈一谈你的观点。设置地理学家这个角色,就是让学生从发展和保护的角度来分析,解决热带雨林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学生在认知热带雨林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融合以上四个角色的观点来综合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样在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节中,涉及如何运用当地环境特征来促进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传统生活方式下的居民和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居民这两个角色。让他们讲述各自的生活方式,在对比中分析环境跟人类生活的关系。这两个案例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运用当地的环境特征,在学习中发现影响环境的因素,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发现环境问题,分析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正确价值观。

基于区域环境特征的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在地理教学中以区域环境为突破口,抓住地理教学的“根”,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这样地理教学设计更容易走向深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湘教版区域环境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打造无声教材 助力幸福成长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