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芯
荆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调查
我国淡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并不多。早期城市建设、河湖治理因大量采取硬化措施使得城市雨水资源不能自然净化、收集利用而白白流失,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环境。近几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了全社会重视,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海绵城市理念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型的新标志。许多专家学者在理论上作了深入探讨。为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先后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提出“城市双修”(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策略。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东卧大洪山,西倚荆山,南接江汉平原。汉江自北向南流过,国土面积约1.24万平方公里,自古有“荆楚门户”之称。中心城区面积约65平方公里,紧邻湖北省最大的人工水库—漳河水库,下辖东宝、掇刀和漳河新区,是著名的石化新城,青山绿都。2016年以来,荆门市住建委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等项目建设中都运用了海绵技术。
荆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美丽荆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政府领导重视规划,在基于现有生态资源和建设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域汉江生态保护和大洪山、荆山生态屏障以及境内河湖水网生态修复、多条生态廊道建设规划。
以漳河新区为例,该区成立于2011年。新成立的漳河新区西接漳河,水域面积大,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将承载主城区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主要功能。全区将规划用地划分为已建、适建、限建和禁建区,通过空间管制来提高城市土地与空间的使用效率。项目建设规划上要求实现全区市政综合管廊、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绿道和绿色产业等全覆盖。
今天的城市发展并不是无序扩张,而是基于科学严谨的前期规划。生态规划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写入城市发展蓝图,为城市发展植入了美丽、宜居的基因,成为工程技术的重要遵循。
2016年,市住建委启动了四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工程面积约5平方公里,分别为象山大道综合整治工程、双喜片区停车场配套工程、千佛洞植物园、凤凰湖湿地公园,工程已经全部施工完毕。千佛洞植物园位于东宝山脚坡地,建成后的植物园结合原有地貌构建山水景观格局,一片碧绿,曲径水绕,充分展现以山言志、以水喻情。2016年10月28日,全国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在此成功举办,荷兰、日本等国家,北京、上海等64个单位、城市参展,收到良好效果。凤凰湖湿地公园位于象山大道南端,长约2.5公里,该工程顺应原有地面自然水系开沟清淤,植草复绿,点缀种植高大树木,沿岸架设木质步行廊道和观景台,公园内廊桥水榭,绿草如茵,雨水自然收集,自然净化,彻底改变了沿湖路、凤凰湖东岸周边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象山大道是荆门主城区南北向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之一,由于早期城市建设未充分考虑车流、综合管网等原因,一度成为下雨易涝、平时易堵的“闹心路”,雨污混合使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不堪重负。实施综合整治以后,车道拓宽为8车道,实现了雨污管网分开,人行道透水铺装,步道下方收集雨水补充到绿化带积水池,建设了综合管沟,解决了城市修补“马路开拉链”问题,加上街道立面整治和照明灯的网络化控制,该道路已经成为城市“高颜值”景观路、民生路,工程完工后在荆门社区网获得市民上万次点赞。紧接着,另一条南北向主干道白云大道综合整治也开工了,目前即将完成验收。
2017年,市住建委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六个,工程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竹皮河治理工程和深圳大道西段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最引人注目。竹皮河是一条流经中心城区的季节性河流,曾经是水清岸绿,鱼虾满河,全长约74公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竹皮河成为城区纳污河,水体发臭发黑,市民意见较大。九十年代开始,虽经几次整治,但治理区域集中在城区河段,效果不明显。本次治理工程采用PPP模式,实现了上下游统一规划,分段施工,雨污分流,彻底改造。目前主城区河道清淤、污水截流、河岸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基础工程已完成,现在河水明显变清澈了,即将开始绿化及景观照明施工。工程全部完工后,竹皮河将是风景优美、自然和谐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
在深圳大道西段,道路中央和两侧绿化带略低于马路,绿化带中设有水位控制管道,可以将多余积水收集到积水池,改变了以往绿化带高出路面,采用路沿石分隔的办法,实现了雨水自然收集利用,节约了绿化带管护成本。该道路南侧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建设采用了108项低碳技术,实现全透水铺装,雨水全回收循环利用,完全按照漳河新区规划要求建设。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没能对城区新建或改建的游园、小广场、道路等进行全面了解和实地考察。据住建委领导介绍,新建广场、游园和道路等都渗透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走访中市民的体会是天变得更蓝了,城市变得更绿了。
发展是全方位的。2017年,荆门中心城区重点实施城市跨越、产城融合、生态文明、民生保障四大工程,全年安排城市建设项目87个。荆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让绿色成为城市底色”的宜居城市目标建设效果明显。早在2011年,荆门市全面启动“创森”工作,2015年11月24日,荆门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85%。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一个个工程项目中诠释了“海绵技术”,贡献了“城建作为”,城市收获的不止是绿色、美丽,还有幸福和文明。
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改善了城市水环境,使雨水资源得以重复利用,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地下水环境。海绵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在基础设施、旧城改造、河道治理、湿地保护、游园绿地、生态绿道、停车设施、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中得以运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楼房越来越高,城市发展也带来了新问题。
首先,城市热岛效应在增强。在更加高大的城市建筑群里,高大的树木不过像一颗小草而已。城市绿化带在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缓解视觉疲劳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每到盛夏季节,主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如何缓解建筑物热岛效应,把海绵理念用在建筑物立面上目前还没有看到大型建筑物在这方面的实践案例。
其次,评价一项工程海绵理念是否充分运用没有量化的技术标准。工程项目需要管理与评价。海绵理念涵盖面广,而项目种类繁多,尽管下凹式绿地、渍水点改造、透水铺装、雨污分流、黑臭治理等技术和工艺已经运用其中,但是缺乏定量评价数据标准,工程评价目前只能使用模糊评价或者半定量评价。另外,如何科学统计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果,发挥统计评价的导向作用,也需要尽快出台办法。加快出台这些标准有助于规划初期确定目标,也便于项目单位量化考核,把握尺度,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