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萍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了无数奇人异事,人造紫砂,紫砂亦在造人,这种文化互动催生了灿烂的中国紫砂艺术。宜兴紫砂茗壶,因其造型千姿百态、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丰富多彩,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艺精美绝伦,成为造型艺术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审美体系。
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延续。在岁月的凝练中,紫砂壶艺也如所有的艺术一样,渐渐地进入形式与思想的桎梏。对于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形、态、功用外,还必须讲究它的形神兼备与否,也就是说考虑其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和谐,在拥有实体的形态美的同时,要拥有相适应的装饰内容。
思亭壶是由陆思亭制造的紫砂壶,是清代初期陶人,出生时间史书没有记载。在朱泥器型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等几家都是清代的制壶好手,也正是因为其名声比较大,为后世陶人藉名,成为了宜兴朱泥小品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标准形态紫砂壶的名称。
《思亭》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圆球形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圆包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身曲线蜿蜒,珠钮截盖。三弯流明接,体现力度与优雅,如鹤引吭高歌。壶体鼓腹,反弧匀称,秀美端庄,和谐饱满。圈把、平底内凹成圈足,线条简洁流畅。
“泉为地心语,茶是泉知音,紫砂容茶舞,客饮精气神。”这把《思亭壶》真正打动人心的不只是单纯的泥料、工艺等,而是它深藏的文化底蕴。壶小乾坤大,万事万物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哲理融于这紫玉金砂之中。当沸水注入壶中,观壶色莹润如玉,听泉眼细流汩汩,茶香袅袅而来,洗去了尘世间所有的疲惫,也净化了心灵!
当代的紫砂人,应该考虑如何去突破传统,如何将实用性与鉴赏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便在设计上无法达到突破,至少也应该在工艺上完成前人未曾达到的效果,例如纯手工完成制作高难度器形。要用当代紫砂审美的新标准,叠加传统壶作的古朴大度,再加上自己对紫砂器理解的创新概念,只有这样,紫砂才更有希望。
紫砂在创作时既遵循传统,又要在传统上有所创新,赋于韵律的自然,这样的作品才具有延展性,才有延续生命的可能性。在继承创新中,师法自然,使得艺术的紫砂独具魅力。一件紫砂作品的内在质量好坏、档次的高低,都取决于设计制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技艺水准及实践经验。
紫砂壶是茶的知己,茶人的知音。当你用一颗心试着解读它,一把壶也就有了生命。紫砂承载了多少茶人的情怀,一把紫砂壶的历史,就是一部茶人把玩的寄情史。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这就是数百年来无数艺人创作经验的累积。现在紫砂工艺又继续在早期砂器基础上不断地承袭与发展,将紫砂艺术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实乃当今收藏家所乐见。
紫砂壶的使用,因材质的特点,表现出一种其他器皿所无法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它与使用者能进行感情交流,对它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宝爱,它对你的回报也越深沉,越发可爱,光润古雅。明人周高起说:“壶经用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
宜兴紫砂艺术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不融汇文人文化的气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的创作中,创新观念,融入美学元素,新的艺术形式也将扩展出紫砂新的艺术空间。
综上所述,《思亭壶》既朴实典雅,又美观秀气,制作技艺高超,使作品更加完美,是难得的一件力作。“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一丸土”就是宜兴紫砂!也许是上苍的偏爱,唯独把紫砂泥撒在了宜兴。独步世界的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永恒的魅力。宜兴紫砂艺术艺无止境,题材丰富,立意新颖,是紫砂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作为新一代的紫砂后代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制作工艺,烧制工艺,以及制作技法作出更多的探索,为宜兴紫砂争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