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孝,二戒,三勤”是我家的家风。“一孝”即孝顺父母;“二戒”即戒骄戒躁;“三勤”即勤读书,勤学习,勤思考。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我家的家风。我的父母都很孝顺,是我最好的榜样。由于故土难离,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都生活在老家。虽然爸爸妈妈忙于工作,不能经常去看望他们,但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陪他们聊聊天。当老人问起我们的情况时,爸爸妈妈总是报喜不报忧。每当听到爸爸妈妈往老家打电话,问来问去都是那几个问题时,我都忍不住吐槽:“这样的电话天天打,有什么意义啊?”妈妈却说:“一个小小的问候,对父母来说却是一份大大的爱,老人需要陪伴和关怀。”每到放假,我们全家必定回老家探望老人。一进屋,爸爸妈妈就忙着干这干那,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似的,停不下来。好几次,妈妈都累得腰酸背痛。即便如此,一有时间,爸爸妈妈依旧高高兴兴回老家探望老人。爸爸妈妈孝顺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看在眼里,学在行动上。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我便开始了服务: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捶捶背,洗些水果给他们润润嗓。看着我忙得团团转,爸爸妈妈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
我的家庭不仅充满孝心,而且还书墨飘香,爸爸温文尔雅,妈妈知书达礼。他们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绝不小肚鸡肠;生活俭朴,不贪求奢华;为人诚信,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不急功近利。
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每天都会空出时间来阅读。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妈妈便经常教我读《三字经》、唐诗等,尽管我发音含混不清,他们仍耐心地教我诵读。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家庭良好阅读氛围的熏陶下,在日积月累的诵读中,我的知识积累越来越丰富。上幼儿园后,老师教其他孩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已经能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了。课余时间,我的身边总会围上一圈小伙伴,他们喜欢听我读故事,我读得声情并茂,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上小学之前我就读过许多书,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注音版四大名著等。我5岁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她说:“你可以把每天发生的事,都写在笔记本上。”我如获至宝,从一开始记录简单的一句话到后来的好几行字,感觉越写越顺手。有时看完一个故事或一本书,妈妈总会不失时机地引导我写下一段读后感。上小学后,即使是简单的看图写话,我也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还会写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老师给我的作文评语常常是“优”,我的作文也常被老师当成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自入学以来,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要归功于我那勤读书,勤学习,勤思考的家风。但无论取得多好的成绩,我从不沾沾自喜,因为戒骄戒躁的家训时刻警醒着我。妈妈常常对我说:“取得一点儿成绩不要骄傲,谦虚才能使人进步;遇事不要浮躁,要脚踏实地。”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让我们难以入手的趣味数学题。每个同学都想第一个把它做出来,好在其他同学面前炫耀一番。下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少了往日的喧闹,取而代之的是飞速旋转的笔尖在草稿纸上滑动而发出的“沙沙”声。因为题目比较难,又正值课间休息时间,许多同学做着做着就放弃了,气呼呼地扔下笔玩了起来。而我也在一次次碰壁后变得急躁起来,真想把笔一扔了之。就在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的话:“发脾气是一个人的本能,控制脾气才是一个人的本事。”于是我冷静下来,仔细分析题意,认真思考,最终攻下了那道难题。尝到甜头后,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我总会静下心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我的家训真是一件法宝,让我受益良多。
良好的家风是每个家庭成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庆幸,我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家庭里。我们不急不躁,不卑不亢;我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我们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的人生目标,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