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桂 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文化馆
随着当前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越发突出。群众文化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开展组织基础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需要长期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研究。
文化设施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发全民热潮的广场舞在风靡之时,随之而来的扰民矛盾冲突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该现象说明了我国基础文化设施仍然存在不足,跟不上群众的精神发展,需要为其文化生活提供良好支持。一些地区对群众文化活动重视不足,基层公共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供求不足,甚至有的地方根本未建设图书馆,不利于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1]。
由于当前人们在选择就业区域时多考虑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导致我国基层群众文化事业缺乏组织统筹丰富活动的相关人才,加上对基层文化人员的培训方面力度较小,待遇不足,人才流动较大。这样,文化事业的两极分化明显加大。
完备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当地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新时期,我国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越发明显,但基层仍然存在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的思想。我们应该争取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支持,除了政府投入资金为群众提供相关文化设施,在一些大型基础文化开展时,要提前向相关领导审批经费,邀请其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感受优秀文化活动对当地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重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引导作用,不断充实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筹建队伍,多与其他区域联合开展探讨会,互相交流经验;不断引进有经验、有能力的骨干人员,培养年轻有激情的年轻工作者投入基础文化建设工作中,挖掘群众文化人才中具有领导能力的人,实现文化工作者的结构优化,逐步建立起群众文化工作机制和网络化管理,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组织夯实基础。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需要文化工作者不断改变思路,坚持与时俱进,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组织中发挥创新精神,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特点及群众实际文化需求开展工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多样化文化活动。
只有深入群众生活,开展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总结提炼当地特色群众文化的精华,才能逐步产生新的文化工作思路,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例如,让群众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化活动组织形式,舞蹈、插画、剪纸、阅读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展活动的主要方面,且开展活动一定要符合当地的特色。例如,山东潍坊的风筝节、玉树的卓舞、回族的宴席曲等,都是传承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
在实际组织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往往不够集中,呈现分散的特点。对于某些活动,当时组织热闹一阵,过一段时间又消弭不见了。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文化工作者要做好文化活动的后期工作,调查群众对某一文化组织形式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将优秀的基础文化活动保持住,成为当地常态化的活动。当然,这需要各方人士共同支持。例如,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我们文化馆经过周密的筹划组织,带动基层群众加入读书分享会,通过前期的铺垫和准备,让基层群众分享读书的心得及学习体会,在此过程中加强读书教育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强基础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引进人才对现有单一的群众文化形式有所创新,通过结合当地特色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激活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活力,做好后期的工作,保持一些优秀活动的常态化进行。唯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我国精神文化需求,引领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