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诗词吟诵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以李妲娜课例《天净沙·秋思》为源

2018-01-26 01:32:09徐双雨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18年4期
关键词:秋思传统音乐

□徐双雨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邓思杭 四川音乐学院

一、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古诗词吟诵

中国传统音乐与欧洲古典音乐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欧洲古典音乐认为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是音程,他们通常不研究单个的音,因为对于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来说,单个的音是一个比较简单、稳定的状态,同时单音与单音之间基本是直线连接。而对于东方民族来说,单音是可以游走的,它是一个流动的、不稳定的状态——正如中国的语言,咬字、吐字、归韵的时候,嘴唇、口腔、音色、共鸣都会有变化,因此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过程”。中国传统音乐的美不仅蕴含在每个音里,更在音与音之间的连接过程中。这种连接是曲线的,百转千回,有无数种可能性。单音的千变万化加上音与音之间的百转千回,形成了不同的音腔,而这正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之所在。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有着各自的文化源流和历史演进过程。管建华教授在其专著《中西音乐比较》中指出,“西方传统音乐创作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作曲与演奏、演唱的分离,其音乐流派的形成和繁衍主要依赖于作曲家,演唱、演奏基本属于再现型的创造”①;而东方传统音乐的音乐作品属于集体创作,没有作曲家。表演者个人拥有个性化解读的权利,音乐流派的形成和繁衍主要依赖于演唱者、演奏者个人或团体,他们可以根据表演的场地、天气、自己的心情、听众的反应等即兴发挥很多东西,因此演唱者和演奏者有巨大的创造空间。②吟诵也是如此。即使吟诵的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吟诵出来的效果自然很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吟诵同一个作品,由于每次吟诵的时间、环境、情绪、状态不同,吟诵出来的感觉也不会完全相同。

李妲娜教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及认知,通过在音乐教学中对吟诵的关注和应用,在这之中发现诸多异同点,及时引导学生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可以带动学生更好地走入中国文化语境、品味中国文化的魅力,最终让音乐教育发挥更多维度的实际价值。

二、应用:课例《秋思》在音乐教学的具体呈现

朗诵歌词是我们普通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朗诵从西方传入中国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而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吟诵的基本特征是“长言之”,就是把每个音拖长,腔音特征比较明显,讲究以气驭声,依字行腔,且要辨音识义,不能倒字。吟诵的语音,与当地方言有密切的关系。汉语诗词文赋大多是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因此通过吟诵的方式最能体会其内涵和韵味。李妲娜选择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众人所熟知的元曲作品,它既不失为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也可与受众尽快拉近距离,进入教学活动。

(一)前期准备及基础构建

李妲娜在简单回顾了作者、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之后,她首先让受传者讨论朗读与吟诵的区别。维尔纳·托马斯曾说:“言语训练是一切音乐学习的开端,不论是节奏的还是旋律的练习,居于首位的训练当属言语。”①在《天净沙·秋思》课例中,李妲娜没有从节奏或旋律进入,而是从语言进入,把吟诵引入了音乐课堂的教学,便是对这一理论的探索性实践。语言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因此通过中国语言来体会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是初学者最容易体验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我们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家习惯了朗诵,而且是有节律的朗诵,结果每个人念出来的效果都差不多。李妲娜让大家用吟诵代替朗诵,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控制声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变化,并且让大家拖长声音来体会这首元曲的情感、意境和韵味。她除了强调要认真体会每个字的发音过程,即每个字的咬字、吐字及吟诵时的音、腔、韵,同时还要仔细感受字与字之间的连接过程。通过体会音腔上高低音色变化的过程,以此来帮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在普通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音乐的进入通常是从节奏或旋律开始的。

(二)沉浸式体验教学

在做好基础准备之后,李妲娜让大家讨论《天净沙·秋思》这首曲中有哪些声音(如寒鸦的叫声、流水、西风、马蹄声),接着讨论具体的声音特质。例如,在谈论到寒鸦的叫声的时候,她启发大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声音,所以不同的乌鸦有不同的叫声,没有对错。”以此鼓励学生勇敢地探索自己嗓音的可能性。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尝试模仿。然后又讨论并模仿流水的声音(提示大家是流水的音响)、西风的声音(提示大家此处需要运用合唱教学中的循环呼吸法)、马蹄的声音(因为文中所述是瘦马,所以马蹄的声音速度不会很快)。用声音模仿完以后,李妲娜又让大家讨论这四种声响里面哪一些适合用乐器来表现,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流水可以用散响类乐器表现(串铃),马蹄声可以用木质类乐器表现(双响筒),学生对于声音的特质有了较为深入的切身体会。随后,李妲娜让一个人吟诵,其他人分组用嗓音或乐器配合吟诵,表现乌鸦叫声、流水声、西风的声音和马蹄声,以达到综合表现的效果[1]。

通过嗓音和乐器的加入,受传者可以体会到音乐(嗓音、乐器)与文学的两种结合方式:一是用嗓音或乐器来模拟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声音的形象,如乌鸦、流水、风声、马蹄声等;二是可以用乐器或嗓音来为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制造一些气氛和氛围,如用凄凉的人声或一个锣的声音来表现秋天悲凉的氛围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即兴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

(三)多角度文化教学

在做到这里的时候,接下来李妲娜在课例中以这首曲中的形声字和象形字为例进行说明。她通过分组,让学生每个人挑选一个字,让他们一边吟诵,一边用身体来表现那个字的含义。李妲娜特别强调,在用身体表达每一个字的含义的时候,一方面要关注到吟诵的每一句,每一个字与其他字的音高位置关系(即由每个字的声音位置高低来决定身体位置高低,这个可以培养学生音高的分辨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此处的身体表现不是一个固定动作,而是一个字的含义的表达。例如“老”字,表现起来可能就是用几个连贯动作来表现“老”的状态,而不是做一个固定的造型。在《天净沙·秋思》课堂上,李妲娜让大家用身体来表现字的含义这个环节,让大家不知不觉开始关注每个字的“形”“音(音高、音腔)”“意”,体会了中国汉字的独有魅力。通过这样的讲解和教学,结合上面所开展的文化教学行为,实现从音乐、文字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学习,以期实现其更多应用价值[2]。

(四)吟诵与音乐性教学

让学生在吟诵的基础上,试着吟唱。需要说明的是,吟诵是吟和诵的合称。在古代,吟即吟咏,一般来说是有曲调旋律的,吟咏的对象一般是诗词;诵即诵读,一般来说没有曲调旋律,诵读的对象一般来说是文赋。在课例《天净沙·秋思》之中,李妲娜把没有旋律的称为“吟诵”(和“朗诵”进行区分),把有旋律的称为“吟唱”。在有的课上,时间比较充裕,学生能力也比较强,李妲娜会让学生尝试在吟诵的基础上进行吟唱。

吟唱的腔调,旧称为吟诗调、读书调等,受当地语言影响,与当地的民歌、说唱、戏曲等有密切的关系。吟唱的腔调各地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不同,每一次也不同。在课例《秋思》的吟唱这一部分,李妲娜是用的即兴的方式来强调这种“人人不同,次次不同”。 她要求学生先找到吟诵的感觉,然后根据个人的歌唱能力用即兴的方式来吟唱旋律。在吟唱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陌生,然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即兴”,并进一步体会了“音腔”韵味。不论是吟诵还是吟唱,都包含有语言和传统文化习俗,也都有多样性的文化色彩和意味。

三、价值:实现音乐教育价值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在中国,音乐与文学之间不仅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诗”“词”“曲”相互交融,相互推动。在古代凡文人皆会吟诵,唱、酬答和教育学习,皆用吟诵。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通过吟诵传递给学生。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且不光文人会吟诵,许多体力劳动者和妇女也会吟诵。它是自娱性质的,不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学习文化的方法。我们的成语、歇后语、童谣也是用这种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承的。吟诵还是传承中国人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吟诵的内容里包含着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对世界和生命的理解。不论是民间说书、民间故事还是少数民族的史诗,都蕴含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和生活哲理,亦是中国人不应丢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3]。

李妲娜音乐教育思想中的本土化理念值得推崇的原因是,她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文化视野,聚焦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希望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吟诵,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体会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通过用身体做出每个字的含义来体会中国汉字的构成方式,进一步了解我们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会热爱传统文化,从而明确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立场,也才能实现唤醒文化自觉、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目的。

注:

①管建华:《中西音乐比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3页。

②同上。

③维尔纳·托马斯:《“言语是音乐学习的开端”:说词在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价值》,转引自[德]芭芭拉·哈泽尔巴赫主编《奥尔夫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第一卷经典文选(1932—2010年),刘沛英译,康啸德文校订,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61页。

猜你喜欢
秋思传统音乐
秋思
秋思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本期推荐主题 秋思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4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圣诞音乐路
儿童绘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音乐
秋思
音乐生活(2014年9期)2014-09-04 09: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