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礼崇隆话年装

2018-01-26 00:59王鹤北
紫禁城 2018年1期
关键词:常服貂皮缂丝

王鹤北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

从腊月正朔,到来年正月二十日,清帝在新年期间诸事纷繁,典仪场合应接不暇,从郊坛大祭、拜佛拈香、百官朝贺、宴会诸藩、重华宫赐福、茶宴词臣,到侍奉太后观剧、看灯,与皇后及诸妃嫔家宴,皇帝几无一日不需履行天子、人子之职。作为帝王,需着天子衣冠,其衣着装束,无论礼服、吉服,抑或常服,皆是帝王威仪的诸种面向……

明清两代之旧历年,乃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上至六部衙门,下至各地知县,无论大小机关,一过腊月二十,即要封印,不再办公。自是日起,举国上下便沉浸在辞旧迎新的节日气氛之中。皇帝在新年期间活动纷繁,其所穿着的装束,需要依其所临幸的场合地点、所进行的活动内容,根据典制规定穿着替换。清代宫廷自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年)编撰《穿戴档》,每年自正月初一起,由太监逐日记录皇帝不同时刻的服饰穿着,极为详细具体。此例延续至清末,几乎未曾间断。清宫《穿戴档》现存第一历史档案馆,原档案业已封存,尚待公开。但从已刊印出版的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穿戴档》圆明园部分(乾隆二十一年有闰月,全年共计三百九十三日,这一年皇帝共计在园中盘桓一百六十八日)、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全年《穿戴档》中,可大致了解乾隆、咸丰两朝皇帝在此两年中,于不同场合、时刻的服饰穿戴。

清朝宫里的新年,实在是一年之中最为繁忙喧哗的时刻。年终岁末,皇帝为了履行在天坛、太庙、堂子以及宫中各殿祭拜天地、神祇和祖先,向太后请安、道贺新年,接受王公大臣元旦朝贺的职责,必须留在紫禁城中度过元旦。有时待到元旦朝贺、宴会诸事完毕,皇帝会即刻起驾至行宫别苑,在行宫欢度元宵佳节(乾隆皇帝于该年正月初八临幸圆明园,此年上元佳节在园中度过)。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圆明园部分,记录皇帝在园中过年的情况,即从正月初八日开始。事实上,除去因巡幸、围猎、参拜曲阜孔庙等缘由驻跸在外,清帝一年之中绝大多数时光,皆在圆明园、颐和园、西苑等处度过,因为行宫园林不仅院落疏阔轩敞,且不受繁缛宫廷礼节的拘束。皇帝在其中可观看花灯、杂耍、掼跤、演剧,在楼台水榭或蒙古包宴会诸藩王公、各国使节,承欢太后消遣佳节。自顺治以后的诸帝,无不钟爱在各处离宫处理政务、燕居消闲。甚至有时连万寿节庆典亦在离宫别苑举行。康熙皇帝长驻南苑(俗称南海子);雍正皇帝于皇子时期得赐圆明园,登基后乃大加建筑,乾隆皇帝更是对其加以扩充,此二帝长期居住于圆明园;咸丰时由于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焚毁,故皇帝多驻跸西苑;光绪时重修颐和园,故而慈禧太后长居于颐和园。

宫中过年,从腊月初即开始进行。十二月初一日,皇帝书「福」字赏赐群臣,是新年庆祝活动的开始。书福赐字之举,始于圣祖康熙皇帝御书「福」字赏赐翰林院编修查慎行。至世宗乃创为成例,且保留康熙书福之笔,题名「赐福苍生」笔,每年元旦开笔第一个福字(书后悬于乾清宫正殿),即用此笔书写,用后珍藏于紫檀木匣,以待来年再启。乾隆朝因循其制,仅将书「福」地点由乾清宫配殿之懋勤殿,改至重华宫东边漱芳斋。

乾隆朝腊月穿戴档案由于尚未得见,故而从略,仅以咸丰朝为例。咸丰四年十二月初一,咸丰皇帝至天穹宝殿、钦安殿、斗坛、大西天、阐福寺、极乐世界、万佛楼诸处拈香。玉兰轩进早膳、见大人毕,回宫,至漱芳斋书福。咸丰四年《穿戴档》「十二月初一日」所载内容如下:

是日,漱芳斋巳时开笔。上戴中毛本色貂皮缎台冠,穿蓝江绸面青白膁袍,貂皮黄面如意端罩,戴红宝石朝珠,束铜镶珠三块瓦线鞓带,穿青缎毡里皂靴……至漱芳斋开笔毕,朝珠下来。进晚膳毕,还养心殿。

皇帝在书「福」时戴本色貂皮制成的常服冠,内穿蓝色江绸面、青白狐腹皮里的常服袍,外套明黄绸缎面、貂皮里的外褂,戴红宝石朝珠,束铜镶珍珠銙的常服带,足蹬青色缎面、毛毡里的高靿方头厚底靴。当一日诸事皆毕,皇帝在用晚膳前,会将朝珠退下,咸丰帝在漱芳斋开笔结束后,档案中记「朝珠下来」,所以这一日的晚膳很可能就开在漱芳斋。

又如,咸丰四年十二月初八日皇帝出宫至西苑。这一日皇帝在万善殿供腊八粥,在大高殿祈雪。《穿戴档》记录如下:

上戴大毛本色貂皮台冠,穿蓝江绸面染狐膁袍,貂皮黄面褂,戴催生石朝珠(即青金石朝珠),束黄绉绸褡包,穿青缎毡里皂靴。至天穹殿、钦安殿斗坛拈香毕,至延晖阁,朝珠,黄面褂下来,换青江绸面白狐颏褂。至大高殿拈香毕……青褂下来,仍穿貂皮黄面褂,戴催生石朝珠。至自在观拈香,至遐瞩楼上拈香楼下办事,进早膳。春藕斋见大人毕,至万善殿拈香毕,还养心殿,朝珠下来。

清 青金石带珠石朝珠故宫博物院藏

咸丰皇帝这一日早膳前至宫内、西苑各处拈香,余下绝大多数时间在西苑春藕斋内度过。春藕斋有戏台,可演出乐舞小戏,是一处极为咸丰所喜爱的所在,常蒙圣临。抑或皇帝在此一日不仅办事,且于此听戏消遣。皇帝此日仍旧戴常服冠,穿蓝色江绸狐皮常服袍,拈香时换石青色常服褂,事毕换明黄色貂褂,戴催生石(青金石)朝珠,腰间束黄色褡包(由绉绸制成,是一种柔软、可折叠的腰带)。

清 绛色缎二则团龙暗花纹绵男常服袍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常服包括常服冠、常服袍、常服褂及常服带(式样与吉服带同),为皇帝制度服装中使用最频繁的类型,其等级不下于吉服。常服袍,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式袍,前后左右四开裾(即开叉),马蹄袖端。除使用素织暗花绸缎制成外,其样式与皇帝龙袍一般无二。皇帝常服褂为圆领、对襟,长度及膝,左右及后侧开裾。常服袍可以套穿在朝袍之内,且穿着常服时亦可佩戴朝珠。由于常服无一例外使用单色素织材料制成,材料的花纹和地色的颜色一致,穿着效果庄重、肃穆。皇帝于斋戒、先朝帝后忌辰、拈香、祷告以及经筵大典中,皆穿常服。狐膁,是指位于狐狸两肋部位的毛皮,峰尖较长,毛绒密度大,柔软蓬松。《白虎通·衣裳》有曰:「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苍,士羔裘。」青白膁要求白色狐皮纯白无暇,胸部毛皮要青灰色无杂毛,得之非常不易。清朝先祖女真族,发源于北方极寒之地,「以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御寒,所以无贫富皆服之。富人春夏多以丝、锦衲为衫裳。亦间用细皮、布。秋冬以貂鼠、狐貉或羔皮,或作纻丝绸绢。贫者春秋并衣衫裳,秋冬亦衣牛、马、猪、羊、猫、犬、熊、蛇之皮,或獞、鹿、麋皮为衫。裤、袜皆以皮」。(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天聪九年(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族称为「满洲」。满洲入关后为表不忘旧制,在冬、春寒冷季节,仍旧保留着使用毛皮制作御寒服装的习俗。加之毛皮的装饰效果华丽尊贵,自明代中期,即被视为一种贵重的服装材料,在中原各地备受推崇,至清季更是种类繁多,大为盛行。

自初八日起,咸丰皇帝每日至各处临幸,仍以常服为主要装束:

十二月初九日,中正殿送岁。穿酱色江绸染狐膁常服袍,明黄色貂褂,戴椰子吗呢字朝珠;十二月初十日,中正殿看步踏。穿蓝色江绸染狐膁常服袍,明黄色貂褂,戴崇珠克石朝珠;十二月十一日,孝和睿皇后忌辰。穿蓝色江绸貂皮常服袍,石青色江绸白狐颏皮常服褂;十二月十二日,孝德皇后忌辰。穿驼色江绸貂皮常服袍,明黄色貂皮外褂。

清 青色素缎乌云豹皮常服褂故宫博物院藏

清 青色缎夹皂靴故宫博物院藏

孝和睿皇后为嘉庆帝皇后。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龙驭上宾后,近侍与大臣遍寻盛装立储密旨的鐍匣而不得,留守北京的王大臣在圆明园和紫禁城太和殿「正大光明」匾后也未找到此最为关键之物。孝和皇后当机立断,以懿旨驰寄热河,命皇二子旻宁「即正尊位」,立下拥立之功,后被道光皇帝称为皇母,地位尊荣无比。是故咸丰皇帝在其忌辰,穿着青色常服袍褂,表现深切的哀悼与思慕之情;相形之下,孝德皇后是咸丰皇子时的嫡福晋,殁于道光二十九年,咸丰继位后,追谥「孝德显皇后」。其地位、辈分皆不及孝和睿皇后,故而皇帝于其忌辰仍旧穿着明黄色貂褂(明黄色貂褂在档案中又被称为寻常端罩,是皇帝冬季最为常见的外褂,可以与吉服袍和常服袍搭配使用,通常将毛皮朝内穿着)。由此可见,石青色常服褂较之明黄色貂褂更为严正肃穆,使用的场合更加庄重。此外,咸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文皇后忌辰,皇帝至慈宁宫、寿康宫发塔,以及康慈皇贵太妃母前拈香。是日,皇帝穿蓝色江绸青白膁常服袍,青色缎青狐颏皮常服褂;正月初三日为高宗忌辰,咸丰皇帝穿蓝江绸狐皮常服袍,石青绸青狐皮常服褂,至寿皇殿行礼,至关帝庙拈香。后换石青江绸乌云豹皮常服褂至斗坛拜斗,亦同此理。

元旦,乃宫中「三大节」之首,其前后数日,依例为「花衣期」,从皇帝、皇后,各宫主位,至亲王大臣,文武官员,皆着吉服。如咸丰四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皇帝戴吉服冠,穿明黄色缂丝二色金青白狐膁皮龙袍,明黄色貂褂,戴菩提朝珠。皇帝吉服袍,又称作「龙袍」,为圆领,大襟右衽,直身式袍。带马蹄袖端,前后左右四开裾。于上身前、后正中,左右肩上,各装饰正龙一条,前后下摆左右两侧,以及袍子底襟处,各装饰行龙一条,周身共计九条。乾隆中期以后,皇帝龙袍上使用十二章纹样成为定制。皇帝龙袍之外需套穿衮服或端罩。衮服,为圆领、对襟,其长度在膝线略上,于前后正中、左右肩处各饰正龙团花一。端罩是一种对襟、平袖,长度及膝的翻毛外褂,左右两腋下分别缀有两条垂带,质地与里子相同。据嘉庆朝《大清会典·皇帝冠服》所载:「端罩,紫貂为之,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每年十一月一日至次年上元节,端罩被穿在朝袍、吉服袍和常服袍之外,用来替代衮服和常服褂。

清 明黄色绸玄狐皮端罩故宫博物院藏

清 蓝色缎平金银绣勾莲龙纹青白膁狐皮男龙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明黄缎绣云蝠金龙银鼠皮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色缂丝彩云龙纹青白狐膁皮男龙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石青色妆花缎织团龙寿字纹皮衮服故宫博物院藏

正月初一日,皇帝戴黑狐皮朝冠,明黄缂丝白膁接青白膁狐皮冬朝袍,玄狐端罩,戴东珠朝珠,束松石朝带。先在养心殿各处拈香,后明窗开笔,看时宪书。然后至乾清宫、奉先殿、坤宁宫、钟粹宫各处拈香。拈香完毕,至弘德殿进煮饽饽(饺子)。寅初三刻,至堂子行礼。回宫后,先至寿康宫皇贵太妃前递如意,然后至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贺。太和殿礼成,再至乾清宫,受皇后、妃嫔、常在、贵人与亲王朝贺。朝贺仪式皆毕,换大毛貂尾吉服冠,明黄缂丝黑狐膁龙袍,玄狐端罩,戴东珠朝珠,束蓝宝石吉服带,至漱芳斋看戏、进膳。

清 石青色缎绣彩云福如东海金龙纹乌云豹皮衮服故宫博物院藏

清 薰貂皮红缨皇帝冬吉服冠故宫博物院藏

吉服主要在时令节日中与衮服配合使用,此外,还在万寿庆典、以及朝、祭仪式中与朝袍配合使用。如腊月二十九日,祭太庙,皇帝戴貂皮吉服冠,穿明黄色缂丝白狐膁接青白狐膁里貂皮边冬朝袍,明黄色玄狐端罩,戴黄缎钉金银线斋戒牌,戴东珠朝珠,系自鸣钟,束金镶珠线纽带,足蹬蓝缎毡䩷狼皮里皂靴,先至佛前礼拜。祭祀前,换为黑狐皮朝冠。还养心殿,换为吉服冠,明黄色缂丝二色金黑狐膁皮龙袍,明黄色貂褂,珊瑚朝珠。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典、万寿圣节、大婚典礼、元旦朝贺、冬至祭天、祈榖等重大典礼和祭祀仪式中,使用的服装。皇帝朝服由朝冠、朝袍、朝带、衮服、端罩和朝靴组成。朝袍由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属的袍服构成。上衣于前后正中和左右两肩各装饰一条正龙,衣袖有素接袖和马蹄袖端;腰帷处装饰五条行龙,下裳与上衣连接处有襞积(即褶裥),襞积处共有团龙十八,其右侧有一正方形衽,上有一条正龙纹样。雍正以后列十二章纹样。皇帝在隆冬季节所穿朝袍,其披领以及襞积以下部位皆为裘皮制成。皇帝朝服自雍正以后,分为朝服和祭服。朝服为明黄色袍身,石青色接袖并石青色马蹄袖端。祭服分为明黄(祀地)、石青(祭天)、月白(夕月)和红色(朝日),用于郊坛祭祀。祭服与朝服之区别,在于祭服「袖同衣色」,与朝服的石青色接袖和石青色马蹄袖端不同。正月初二,坤宁宫祭新月神,率王大臣等进肉。戴貂尾吉服冠,穿明黄缂丝青白膁龙袍,黑狐膁衮服,戴菩提朝珠,束吉服带。后至弘德殿办事,至漱芳斋看戏,进晚膳,将衮服换为明黄色貂褂。

清 绒缨料石顶皇帝冬朝冠故宫博物院藏

清 明黄缎绣五彩云金龙男棉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蓝色缎绣彩云金龙纹男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月白纱织金过肩龙袷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清 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纹染银鼠皮边男夹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正月初四日,至坤宁宫神杆磕头,进肉。戴吉服冠,穿蓝色缂丝白狐皮龙袍,石青缂丝乌云豹皮衮服,戴血珀朝珠。还养心殿办事,换明黄貂褂。事毕,换常服冠,石青缂丝白狐膁衮服;正月初六、七、八日,为斋戒期,初七日为世祖忌辰。三日依次穿香色、驼色、酱色狐皮常服袍,明黄貂褂;正月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太庙有祀。咸丰四年,皇帝并未亲祀,派遣亲王代为行礼,仅在天穹殿、养心殿拈香。穿蓝色江绸青颏皮常服袍,石青缂丝貂皮衮服,戴金镶松石斋戒牌,东珠朝珠。拈香完毕,召见大臣时,换明黄色貂褂,红宝石朝珠。乾隆二十一年,皇帝此日在圆明园,于九洲清晏设供,侍奉太后看灯,宴请蒙古王子。穿蓝色江绸黑狐膁常服袍,明黄色貂褂,戴红宝石朝珠。

清 明黄妆花缎织彩云金龙纹貂皮边天马皮男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咸丰四年,正月十一日,祭祈榖坛,名曰「为民祈榖」。此日还为孝全成皇后忌辰。是日,皇帝戴黑狐皮朝冠,穿蓝色缂丝貂皮边白狐膁接青白狐膁朝袍,玄狐端罩,戴金镶松石斋戒牌,东珠朝珠,系自鸣钟,束青金石祭带。祭祀完毕,换为吉服冠,油绿江绸貂皮常服袍,内穿蓝缎夹袍,外套明黄色貂褂,戴东珠朝珠、自鸣钟。关帝庙拈香毕,换为大毛薰貂常服冠,石青缎黑狐常服褂,至钟粹宫孝全成皇后御容前拈香;乾隆二十一年,皇帝于十二日回宫,十三日至天坛祈榖坛。皇帝穿黑狐皮朝冠,内穿蓝色宁绸黑狐膁常服袍,外套蓝色缎绣五彩貂皮边夹祭服,玄狐端罩,青金石祭带,东珠朝珠。

清 蓝色缂丝彩云金龙纹貂皮边夹男朝袍故宫博物院藏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宫中各处供元宵。咸丰四年,皇帝穿明黄色缂丝二色金黑狐膁皮龙袍,石青缂丝貂皮衮服,戴东珠朝珠;乾隆二十一年,皇帝这一日在圆明园中,戴吉服冠,明黄色缂丝黑狐膁龙袍,貂皮端罩,东珠朝珠,在山高水长与蒙古王子、台吉看掼跤、放花炮、盒子、烟火舞灯。后九洲清晏供元宵,再至同乐园看灯会。

正月十六日,花衣期内,仍旧穿蓝色缂丝皮龙袍,明黄色貂褂。自此日起,至正月十九日交泰殿开宝,皇帝皆穿蓝色或酱色江绸狐皮常服袍,明黄色貂褂。开宝之后,宫中的除旧迎新的活动,亦告结束。

与咸丰四年相比,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在服饰类型、等级与场合、仪制对应上,皆无大出入,仅后者将江绸记作宁绸,朝珠记为数珠(朝珠由数珠加「庄严」而成,此时名称尚未固定)。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咸丰皇帝在隆冬季节多穿白狐和青白相间的狐膁皮袍,而乾隆二十一年冬季园居时,皇帝袍褂黑狐皮使用最多,玄狐端罩使用亦更频繁。究其原因:其一,园中居住,室外活动较多,玄狐端罩和黑狐膁皮袍褂保暖效果最好。《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曾云:「衣冠定制,寒暑更换,皆有次序。由隆冬貂衣起,凡黑风毛袍褂,如玄狐、海龙等,皆在期内应穿。由此换白风毛,如狐皮、猞猁、倭刀之类,再换羊灰鼠,再换灰鼠,再换银鼠,再换寒羊皮,皮衣至此而止。」(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其二,玄狐端罩极为贵重,依典仅为皇帝一人独享。王士祯在《池北偶谈》卷四《谈故四·玄狐》中提到:「本朝极贵玄狐、次貂、次猞猁狲。玄狐惟王公以上始得服。康熙十一年,重定衣服等威之制,三品以上始得服貂及猞猁狲,未久复故。」(王士祯《池北偶谈》)王士祯生活于顺康时期,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议准俄国商队至北京进行贸易,并自此强化了清廷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管理。至康熙中期,该地区向朝廷贡貂逐渐制度化,俄国的皮货贸易活动亦使得皮货市场日趋饱和,至康熙晚期,中国市场上的毛皮已经供大于求,内府皮货库存数量亦逐年累积,经久更不免腐朽糟烂。后内务府通过诸多途径将貂皮在京折价处理。从乾隆二十一年《穿戴档》来看,此时对于内府来说,貂皮实在太过寻常,以至于皇帝的貂皮端罩,被称为寻常端罩,实在是非玄狐皮衣无以昭示天子尊贵无比之地位。

从腊月正朔,重华宫书福,至来年正月二十日,交泰殿开宝,清帝在新年期间诸事纷繁,典仪场合应接不暇。从郊坛大祭、拜佛拈香、百官朝贺、宴会诸藩、重华宫赐福、茶宴词臣,到侍奉太后观剧、看灯,与皇后及诸妃嫔家宴,皇帝几无一日不需履行天子、人子之职。作为帝王,需着天子衣冠。自雍正洎乎乾隆,凡此事项,莫不踵事增华,至咸丰初年,余韵尚存;作为天帝神佛的子民与先祖之子孙,皇帝在礼佛、斋戒,列位帝后忌辰之日,需严肃衣冠,庄重自持,且时刻不忘满洲先民筚路蓝缕时的质朴风尚,其衣着装束,皆青、酱纯色暗花材料制成,亦是帝王威仪的另一面向。

猜你喜欢
常服貂皮缂丝
宋代服饰“褙子”的形制及其功能考释
以衣载道·修身明德:中小学校服的价值省思与未来趋向
清帝服饰分类述略
2019年5月3~9日丹麦哥本哈根毛皮拍卖会皮张拍卖结果报告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1907年晚清学堂服制考
2018年9月1~11日丹麦哥本哈根毛皮拍卖会皮张拍卖结果报告
貂皮验友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织中之圣”藏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