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会治理”释放新动能

2018-01-26 02:50杨建华
杭州 2018年2期
关键词:网格公共服务街道

文∣杨建华

强化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建设,将行政执法、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社会管理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四个平台建设是互联网+社会治理方式的具体实现,是牢牢把握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应用,以“互联网+”驱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矛盾化解、风险预警、网格管理、基层自治等的模式创新,将加快释放“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动能。

“四个平台”建设突出了四个理念

更加突出固本强基基础治理理念。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努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把固本强基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更加突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理念,以民生促民安,努力把各类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激活公民自我管理资源,积极引导和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组织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作用。

更加突出民生保障源头治理理念。“四个平台”建设突出了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及改善,突出了对弱势群体、困难人群的扶助关爱,加强了对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未就业的大学生、残障工伤职业病人群、离退休人群、破产企业人群、文盲无业人群等弱势群体,刑释解教人员、流浪人员、闲散青少年等这些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让他们老有所安、弱有所助、急有所济、危有所帮,社会基层就稳定了一半。

更加突出“互联网+社会治理智能治理”理念。科学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引领平安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四个平台”建设牢牢把握了互联网发展新机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探索,以“互联网+”驱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矛盾化解、风险预警、网格管理、基层自治等模式创新,加快释放“互联网+”在社会治理领域的新动能。

更加突出党政主导、社会共治合作共治理念。“四个平台”建设突出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了政府加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的责任,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与社会组织作用,构建社会合作网络体系,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多机会与平台,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保障落实公民权利、形成公民与政府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共享公共资源,参与公共治理,各方共同受益,推动社会治理体制向党政主导、社会共治转变,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四个平台”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创建

“四个平台”建设的功能在于: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更加牢固,社会合作共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更加成熟,大平安建设更加深入,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更加提升。这就需要将“四个平台”建设与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

首先,“四个平台”建设要与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升级版相结合。

要科学划分网格,做到空间和职能全覆盖,实施社会治理“一张网”工程,构建县(区)、乡(镇)、行政村(社区)、自然村(小区)、“网组片”四级网格建设,统筹职能、力量、资源和经费。要促进网格和指挥中心的有机整合,实现科学管理的高效力和有效执行力。构建完善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推进服务信息化,通过热线电话、手机短信、信息网络等多种渠道,及时收集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为市民、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

其次,“四个平台”建设要与完善街道治理体系相结合。

要推动乡镇(街道)把工作重心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积极开展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的立法论证活动,推动街道治理法治化建设。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加强街道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化技术规范和街道全科政务服务规范,推动各地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通、标准统一的街道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不同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积极推进街道服务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积极制定《街道协商工作示范规程》,完善街道社会治理体制,形成共治加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法综治组织建设。

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增效,优化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布局,拓展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有机衔接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加强农村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的照料、帮扶等服务。推行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制度,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有机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总结推广一些地方建立邻里中心、民众联络所、幸福驿站等基层服务管理新平台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第三,“四个平台”建设要与深化推进基层系列平安创建机制相结合。

要继续组织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校园、

平安公路、平安市场、平安餐饮、平安交通等各种形式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力争每年有一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城乡居民家庭达到平安创建标准。打造一批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矛盾零上交的村居社区,培育和命名一批行业平安创建先进典型。研究制定深化行业、系统平安建设标准,健全平安县(市、区)考评体系与考核评比机制,把重大案(事)件增减、犯罪率升降、治安状况优劣、公众安全感指数和群众满意度等结果性指标,作为衡量平安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把评判权交给群众,形成“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的评价取向,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系列平安创建覆盖率达100%。

猜你喜欢
网格公共服务街道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地权分置、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基于公共服务的视角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热闹的街道
追逐
街道生活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风居住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