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心灵的享受

2018-01-25 10:24裴虎林
甘肃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共鸣心灵小学语文

裴虎林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中悟情;心灵;共鸣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2—0099—01

美国兰登书屋的创建人贝内特·塞尔夫说:“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阅读的快乐不在于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任何时代的智慧,任何长久为人类所喜爱的故事,我们都可以用极小的代价从书页之中获得,但我们必须先知道如何去接触这些宝藏,如何能从中获取最大的好处。”诚哉斯言。阅读是发展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浓缩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且具有形象性、故事性的特点。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抓重点词,读中悟情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以规范的语言文字告诉读者,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更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阅读教学要抓课文的思想感情的支撑点,即重点词、句、段,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感受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上《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读道: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他提出“卧龙”指什么?我没有及时给予回答,而是让他再读课文。慢慢地品读,学生在读中渐渐感悟,悟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图文对照,激发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取材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包含其中。为了使学生能在阅读时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立体画面,唤起学生的想象,许多文章都会配上精美的插图,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以图阅文,图文对照,反复深入地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如,教《桂林山水》可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以图阅文,图文对照,反复深入地诵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还可以插入多媒体视频,使桂林的山水静、清、绿、奇、险的独特风姿展现眼前,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瑰丽河山的情感,让语言文字和具体形象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心灵,和他们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图的能力和写真情实感的文风。使他们从图的意境中,体会到图外的真实生活的情景,从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抓住图片联想理解课文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有些课文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些距离,学生在学习时较难理解文章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不易产生情感体验。在教学中,笔者一般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投影、录像、音响等均可使用,在上《九寨沟》这篇课文时,笔者首先投影九寨沟美丽的画面,让学生初步直观地感受一下九寨沟的美景。然后再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陶醉其中。这些手段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较好地创造和渲染气氛,使课文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都活跃起来。

四、以情激情,引发共鸣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使学生感动,首先自己感动。”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做到以情激情。教师的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都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分析,品味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情怀,深入理解文中蕴含的意思,以激起情感上的共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语言朴实无华,真实感人。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这次战斗的重要意义,了解邱少云严守纪律,保证战斗胜利的重大意义,由此深刻认识邱少云以生命为代价严守纪律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品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做的?他可能是怎么想的?邱少云的思想活动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文中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段落反复朗读,品味“我”矛盾、担心、痛苦的内心活动,来激起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渲染一定的氛围,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才能入境入情,引发共鸣。因此,阅读书籍,就像是在柔软的沙滩上漫步,那里定会有许多遗落的贝壳,你可能会捡获色泽明丽的虎斑贝,也可能会拾得素静无暇的白玉贝,但无论是哪一种,那都是美丽的。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享受,也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学生通过这扇“窗”,感悟作者的“言外之意”,体会人物精神品格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人文素养,养成了正确的人生观。

猜你喜欢
共鸣心灵小学语文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唤醒心灵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