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川
摘要:本文以大型政论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为依托,贯穿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各领域的蓬勃进展,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体分析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时所涌现出的各项矛盾。其中,尤为突出、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有矛盾论、实践论和人民中心论。三大理论支撑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不断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进程输送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我党凭借其科学方法论,由此得以取得改革攻坚战的胜利,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向新的高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改革;哲学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一经播出,便取得了好的反响。观看结束后,我也对此感触颇深。笔者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支撑,试对中国改革各方面表现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浅析研究。
一、时代呼声:全面深化改革
音乐声渐进,祖国的大好河山配合着流畅的剪辑特效一幕幕在眼前延展开来。从有五岳独尊之称的巍巍泰山到气势磅礴的奔腾巨浪,恢宏大气的布景无一不映衬出当代中国强盛的国力。然而,面对着国内社会结构性的诸多顽疾以及国外地缘政治格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经受着历史、人民和时代的考验。自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梦逐渐成为十三亿中国人的共同追求。国家主席习近平着眼于社会现实,结合地方治理的经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出重要讲话。由此,“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历史性的关键词呼之欲出。
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新常态”的提出带来了经济工作思路的大调整,随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党中央壮士断腕的决心下积极推行,我国实体经济得以重焕生机,由有到优。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正确方向,通过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关系、实行群团改革、建立新型智库等措施,巩固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司法体制改革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司法责任制的施行,让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能够有效降低冤假错案的出现率;而司法员额制则保证了司法人员过硬的素养,其中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旨在打破铁饭碗,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和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待传统文化坚持继承与发展,为其注入时代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功勋表彰制度,为中国梦汇聚精神力量。处理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让文化市场全面繁荣。
二、改革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一)审时度势,坚持矛盾论
问题倒逼改革,坚持问题指向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特点,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放眼世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散,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全球治理困局凸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甚嚣尘上……党中央正是基于国内外此种诸多困境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而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GDP增速自2012起开始回落,一时间,国外媒体发出不少对中国经济的悲观解读,而我国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否应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审时度势的习总书记最终给出了答案: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国人海外消费的上升、产能过剩充分暴露了供给侧的低效率,仅靠要素和投资驱动无法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故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新时期我国经济的突出矛盾亟待党和人民采取新思路、新方法加以甄别,并用科学分析的态度指导我国的建设实践。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召唤。
(二)综合考量,把握认识论
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实践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最后又将有益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在生态环境问题上,长汀从荒山到绿洲再到生态家园,成为各地的生态治理样本,其成功经验被推广到全国。长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了“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有力证明,也为传统政绩观的转变埋下了伏笔。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最终助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形成。在司法体制改革中,重基层,抓落实为党中央所高度强调。“当领导的人多了,办案子的人就少了。”司法体制中的“冗官”现象直接影响了基层的办案效率,工作重点向开会、作指导的倾斜也必将导致了执行的不力。而司法去行政化和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犹如一剂良药,让会断案的人坚守在了基层,将决策转化为切实的行动,真正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执政为民,坚守历史观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改革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人民。这句话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为密切人大代表與群众关系所做出的正确决策。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复兴之路也固然不能缺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在我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起着了解民情、反映人民诉求的纽带作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而近年来,我国反腐拍蝇的重要举措更是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扫除了障碍。拉票贿选、“带病提拔”不仅使政治生态恶化,还伤害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公信力。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系列活动对净化党内风气,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起到了显著作用。另外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针对就业、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的改革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真正改善了民生,增进了人民福祉。
三、结语
我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今天的长征便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李佐军.步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J].纺织科学研究,2013,(04):12-13.
[2]金碚.世界工业化历史中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J].财贸经济,2008,(11):73-81+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