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彪
摘要: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关,也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奠基石。因此,进行高素质的小学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在这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有时甚至十分严重,上升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其实,这样的矛盾是两方都没有树立良好的心态造成的,初入小学的学生由于突然受到了管束,不相信老师,不把老师当做人生路上的引路者,反而对着干,有逆反情绪。而老师受到学生的质疑时,也很容易炸毛,认为自己辛辛苦苦的工作都不到回报,功劳和苦劳都白费了。诸如此类的矛盾是正常又难解的。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小学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如何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小学班主任;沟通;和谐交流
构建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一句喊了多年的口号,卻始终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就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不考虑给小学生们心理上带来的波动,很多也并不民主的去决定事情。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公平,甚至有苦难言的事情发生。接下来,笔者将具体分析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希望能为教师提供灵感。
1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首先笔者认为,小学生是具有天生的逆反性的。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便越是想要对着来。老师不喜欢我上课讲话,我偏偏要用这样的方法相信自己的个性。在教师面对这样的心理状况,却没有好好的疏导和解决时,许多小学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上学校家长的对抗之路的。
第二点是他们既渴望独立,又依赖老师。这是小学生性格上的矛盾之处,也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们非常显著的特点。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应该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却又一方面只能依靠家长和老师,在心理上带来的痛苦和落差,也是需要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疏导的。
第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的。也就是说,没有孩子是天生就热爱学习,并且能够积极地与他人沟通,小学生们对世界比较懵懂,需要教师们循序渐进的诱导,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了解这个世界。
2 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的矛盾
2.1 沟通不足,矛盾有余
小学班主任在面对一群聒噪的孩子时,很容易产生矛盾,愤怒,难以忍受等等情感,因为在孩子们面前,逻辑,理论都不重要,只有他们自己是最重要的,教师只有在顺着他们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去听教师在讲些什么。而许多时候小学班主任要面临一大群这样的孩子,一次两次多次的重复,会使教师对哄孩子这一行为产生厌倦,从而容易产生愤怒的情绪。在愤怒的时候,教师是很难与孩子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的,而孩子不可能主动的理顺逻辑,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就造成了沟通的困难和低效率。
2.2 管理不严,制度不优
社会上还是有许多的理论认为对小学生的管理不需要太严格,只要让孩子开心就好。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刚刚步入学生时代,需要严格的制度和一定的框架来将他们放到一个有规矩的情景当中,让他们适应各种各样的规则。当然也不可以过于严格,不能遏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等等,然而在当前的制度下正好相反,在纪律方面对孩子的把控较为宽松,却在学习方面抓得很紧,让小学生自然而然的在还没有适应规则的时候,就讨厌上了学习。
2.3 心态不好,素质不高
小学班主任的高素质是小学教育成功的必要因素,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教学者,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然而在当前的我国小学教育中,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非常严格的要求,有的人甚至将小学教师当做一个备选条件,并不是真的热爱教学,喜欢孩子。而这样的心态是很危险的,一旦孩子惹弄教师,便可能发生各种各样可怕的虐童事件,不仅无法将孩子教育得知书达理,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童年阴影。
3 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的途径
3.1 心态确立
目前,教师们大多抱有着疲惫,不耐心,无所谓等工作态度,由于教师普遍工资较低,许多教师会认为自己每天与学生打交道,累的不行,却只有微薄的收入,很苦很累。因此在与学生的沟通和和谐相处方面做的十分的不够,许多时候只将分数作为给家长交差的一个标准,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事实上,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神圣的,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是教师的毕生期望,因此,在从业的过程中,需要从孩子们的特点出发,时时顾及到孩子们的情绪,并且努力满足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发展,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发展。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3.2 积极沟通
积极沟通,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积极,在对待聒噪吵闹的孩子时,教师不应当怀抱厌烦,讨厌,疲惫等情绪,而是应该耐心地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样态度的教师会在言传身教中给孩子形成积极的影响,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听从教师的教诲,将教师当成值得信任的人。第二是沟通。所谓沟通,其实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意识到自己与孩子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人一等的老师,也没有低人一等的学生,所以无论是学生犯了错,教师应当给予纠正,还是学生值得表扬,教师需要给予鼓励,都应当抱有一种平等的态度。
3.3 温情教育
正如其名,温情教育就是用温情感染学生,用爱与欢笑,温暖学生。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桥梁,还是构建世界观价值观的钢铁。只有当教师在学生相处时温言软语,以礼相待,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这种温暖他人,感化他人的沟通方式。从另一个层次来说,对于教师的教学,温情教育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顺利教学,通常建立在学生信任的基础上,因此,通过温情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经常是愿意聆听,认真倾听的人,他们更容易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生活中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丹丹.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才智,2015,(27):8-9+11.
[2]杨春波.论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和学生关系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5,(15):220-221.
[3]李云洁.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32-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