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

2018-01-25 19:19刘凯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汉语言中学生重要性

刘凯

摘要:自素质教育的提出及不断深化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语文教育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文文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学校也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学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发挥的作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响应国家和人民的号召,不断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使得学生能接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的熏陶,发展自身的文学修养,成为一个精神富足、社会适应性良好的人。

关键词:汉语言;重要性;中学生;教学

1 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奠定学生坚实的语言知识基础

汉语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最具魅力的创造之一,它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达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汉语言,人们的思想得以表达,古人的智慧得以流传。在汉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表情达意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其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和鉴赏力。随着全球学汉语热潮的兴起,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学好汉语言,学好我们的母语,对于中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掌握好我们的汉语言,我们才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1.2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為

汉语言文学中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最为广泛。千百年,人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崇“仁”“礼”,提倡“以和为贵”。除此之外,道家的“无为”、法家“法治”思想都或多或少影响着人们。但无论人们思想上认同或接受了哪家学派,对于人们的行为总有一种塑造或规范作用。正是汉语言文学中种种思想的影响,才使得社会井然有序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才有了参照的规范或准则。现代社会的法律从根本上强制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确立了一个底线。但这并不是我们社会最终的追求。我们理想中的“法律”,是发自人们内心的认同与约束,是人们道德感驱使下的行为规范。而汉语言的学习对于人们道德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继而表现为行为的规范。无论是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还是汉语言文学的潜在规范,学习它们都有利于塑造人们的行为,规范人的思想,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2]

1.3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人文”两个字最先出现在《易经》中:“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重视人的内在修养。那么学习汉语言文学,则有利于提高人的内在修养。[3]汉语言文学中的经典,让我们能直接感受古人的智慧,学习他们的高尚品格,并使我们不自觉的朝向好的一面发展。四书五经,让我们从中找到了做人、处事、人际、亲子多个方面的启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寥寥几语,把如何了解一个人完美的展现在眼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简单的两个字,把孝的精髓,孝的真谛阐释的淋漓尽致,既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让我们对孝与敬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类似这样的思想数不胜数,学生浸淫在汉语文的海洋之中,一定能吸收到古人最经典的思想,提升自身的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2 中学生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探究

2.1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使用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之一。人只有学会了语言,才能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继而更好的融入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学习是人成其为人的重要活动。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并能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发展、更新语言。因此,语言的积累和丰富则十分必要。它为语言知识基础的奠定做了有效的铺垫。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集中有效的学习汉语言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中学生汉语言知识的积累并引导其进行运用。有教师认为,语言的积累主要为以下几种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积累:一是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指掌握丰富的词汇、俗语、谚语等;二是积累语言形式,背育一些典型结构的短语和段落,如识记一些好的排比句、顶针句,总分、转折、递进等结构的段落;三是积累语言范例,主要指背育一些优美诗文、小说、戏曲名著的片段等;四是积累语言形象,对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典故和意象等做到胸中有数。[4]不管何种形式的语言积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加强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运用的引导,增强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为其汉语言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汉语言学习的开始,教师应注重学生汉语言学习兴趣的引导,不仅要从其生活中寻找灵感,启发思维,更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环节,教师要能够深入挖掘教材的主题思想,进行巧妙的构思与教学设计,营造合适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汉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不自觉的接受情境所传递的暗示信息,促进对汉语言的理解与建构。近年来,语文阅读中兴起的“群文阅读”,是以一组同一主题的文章作为学习的素材,多篇同一主题的文章,能够更好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更快的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理解到文章的思想,达到精神熏陶、情感升华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所强调的“情境”,不单单指在教学之间所营造的客观环境,更注重的在学习中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学生通过良好的情境,能够深入的了解文学作品的本质,并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我们要充分利用单篇教学所无法兼容的系统性、整体性、综合性等三个方面的优势,个别突出各篇作品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结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较高的审美品位。[5]

2.3教师能够与时俱进

自2011版新课标出台后,学校愈发重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新课标的研读与分析,汉语言教学的目的应以培养学生能动学习汉语言的能力为目标,注重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具有相应的沟通协作能力。这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明确自身的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于学,同时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要将培养学生学习汉语言的过程视为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其次,教师要有大胆创新的魄力,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围绕学生的学情和年龄特点,选择创造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不仅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更是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正确看待各种专业培训,谨记“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要从根本上明白教师不止是学生学习上的答疑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示范。教师要想方设法参与到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获取与积累过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肩责任鼓励和监督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育好学生的语言能力全面均衡地发展智力焙养健全的人格。[6]

3 结束语

汉语言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语言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汉语言学习对中学生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并在相关的教学实践中给予高度的重视,既能因时而变,又能因材施教,使中学生能够在汉语言文学中感受到母语的魅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宝月.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J].科技展望,2017,27(29):139-140.

[2]胥会晶.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学,2016,7(13):98-98,100.DOI:10.3969/j.issn.1674-8646. 2016. 13.048.

[3]周雪景.论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17,(6):149.

[4]李宗昊.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浅析[J].科技视界,2014,(15):238.

[5]王娇.浅析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J].才智,2015,(15):152.

[6]吴桐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言中学生重要性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0”的重要性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