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麟+苏娴
摘要:根据唐纳德的《情感化设计》的3个特征层次:“本能、行为、反思”分析案例,从反思水平设计的角度,总结反思水平设计的特点和内容,提出反思价值的概念,并总结反思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反思价值;反思水平设计分析;情感化设计
在《情感化设计》中揭示了3个特征层次:“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这三种水平的设计与产品特点的对应关系:本能水平的设计——五感;行为水平的设计——使用的乐趣和效率;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稍作解释,本能水平设计是令人愉悦的产品,一般基于视觉层面,包括:形态、色彩,其他感官层次也属于这一水平。行为水平设计是易于交互、容易理解的可用产品,是含蓄且理性的。优秀的行为水平设计包括4个方面:功能,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觉。反思水平设计是可以满足需求,并长期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设计心理学》中提到“声望、罕有性、独特性在反思层起作用”。
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设计在情感激发上,都较直观,而反思水平决定了对某件产品的整体印象,是本能水平和行为水平共同作用的引申层次,连接认知和思考,它通过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推导帮助理解世界。《设计心理学》中提过反思价值,反思水平设计的意义在于它的反思价值,是在直观感受后思考过产生的价值效应,举4个例子。
案例一:
苹果手机系列在本能水平上:形态:圆角和形状的尺寸比例准确。颜色:黑、白、灰、金、玫瑰金、红,纯色为主。触觉:阳极氧化的表面处理,富有质感,防滑,轻薄。行为水平:iPhone功能多;物理感觉良好;它的易懂性和可用性极具争议,有人认为iOS系统处理器速度快,一键HOME方便,操作界面简洁,功能符合需要。也有人认为不易使用。可能涉及习惯性问题,那就要说明在反思设计中的独特性。反思水平:1、独特性。一个长期使用iphone的用户,用其他手机在出错、返回和退出应用的时,会下意识点按Home键右侧的位置来完成想要的操作;会在需要完成命令时寻找桌面的“小方块”等等,这些习惯的积累,是基于反思水平设计的。2、人们心中固定的印象价值。iphone的价格普遍高,人们心中的印象是:用iPhone都是“土豪”,iPhone的用户会产生虚荣心理。它的反思价值应该体现在独特性带来的习惯形成和心理满足。
案例二:
辣条手机壳在本能水平:形态:贴合手机外围。色彩:用辣条照片圖,油腻的。触觉:磨砂表面。行为水平:保护手机的功能。反思水平:一、它的独特性:因为直观的油腻感,让人不信它的存在,给人新奇感。二、它的回忆性:辣条之于90后是小时候放学的必买品,看到它会在新奇后感到惊喜和怀念。三、基于卫龙在“萨德”事件中的个人品牌得到了认可和赞扬,带来了品牌效应。辣条手机壳的反思价值在于它的新奇创意、童年回忆和品牌效应。
案例三:
福力士拍立得在本能水平上,形态:外形酷似Hello Kitty,给人可爱、精致感;颜色:色彩鲜艳亮丽。行为水平:功能:相纸美观,自动测光、调节亮度、四种模式,可拍后立刻冲洗。易懂性、易用性:正常的拍照使用规律。物理感觉:萌。反思水平:一、外形的独特性:可爱的形象,是大多数相机不具有的,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二、动漫形象,儿时回忆:Hello Kitty是几乎7-50岁的人都熟悉的日本动漫的形象,让人怀念。三、名牌效应:富士是一个知名的品牌,在完全不了解性能的情况下,品牌效应会给人安全和信任感。四、拍照本身是一种反思,留下回忆,可以说,相机是为反思而存在的。拍立得的反思价值在于它的形象效应、品牌效应和它自身的功能。
案例四:
动漫周边在本能水平上:形态:方正;色彩:图案酷炫,花哨。触觉:皮质。行为水平:基本装钱功能。反思水平:一、了解过动漫人物形象,喜爱或者讨厌过这个形象,在看到这个动漫形象时,会产生莫名的亲切感和喜爱(讨厌)的情绪,会产生附加情绪。二、它的独特性会让不熟悉动漫的人去购买它,显示自己的独特。它的反思价值在于它产品的附加情绪,大部分文化周边都有这样的反思价值,吸引动漫爱好者。
由以上4个例子,可以看出反思设计的反思价值体现在:1、它是意识、情感、认知的最高水平,在这一水平才能体验到思维和情感的潜在影响、理解、解释和推理。2、会产生由前两个层次的作用在用户内心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等种种交织在一起的影响。3、有助于建立用户和产品之间的长期纽带。4、与拥有、展示和使用产品时使用的满足感有关(声望)5、产品的罕有性、独特性。反思水平设计的意义在于它的反思价值。
如果说设计心理学的研究的目的是以严谨理性的态度、科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去验证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命题和假设,探求各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反思水平设计会是情感化设计中最能够客观分析它的存在性的层面。当设计与反思结合,设计则迈入了一个新的进阶:产品不再只是他们研究所实现功能的集合体,而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诉求,并建立起自我形象,及产品在社会中的建立地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49-82.
[2]张凯.传统民间造物艺术情感化设计反思水平的思考[A].2014:104-108.
[3]宋明亮.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下的日用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