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

2018-01-25 12:59潘晶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兴趣

潘晶

摘要:本文从树立学习数学必须建立在兴趣上,分组学习,因材施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没有乐趣就没有动力,没有方法就没有效率,个体差异接受程度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授课“进度”。

关键词:兴趣;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

罗素曾说过:“数学是符号加逻辑。”他揭示了数学的本质的逻辑思想。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沉的压力。在教学授课中,我常感觉到一部分学生对于数学不感兴趣,并主观上认为数学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经过五年来的授课讲解,我也逐渐总结了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学习数学必须建立在兴趣上

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问题,其中提到要“形成爱学习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有效形式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而长效机制则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个主观能动性就来源于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与兴趣。

如何建立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有的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并不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对数学失去兴趣了。

第一、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需要应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数学才是这个宇宙的语言。

第二、要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只有一个个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才能让学生从数学的学习中体会乐趣并逐渐培养兴趣。

二、关于建立数学学习小组

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教育改革相关问题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成和长效机制,增強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数学的学习小组的建立无疑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助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月月评先进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心理,为学习数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教过的一个班级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建立数学学习小组的时候,我原本打算选出10名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的负责人。告知了这10名同学,结果有一名同学找到我,对我说他不想当这个组长。我很疑惑,听了他的解释才知道他担心自己不能够胜任这份职责,害怕自己责任心不够强,干不好这个组长,怕协调不好组员。我鼓励他说:“你有来找我诉说自己的难处就已经显示了你的勇气,我想这也是对你的锻炼,我相信你的能力更相信你的态度,你试着去做老师相信你。”经过我的了解我才知道这是一个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的孩子。后来我一直关注这他所在小组的学习情况,他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逐渐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不仅让他自己的数学成绩得到了提高,再对小组成员的帮助过程中自己的基础更加牢固,也建立了他责任感和与他人交流的信心。

在建立数学小组的时候我们采取组长和组员的双向选取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确实有一些组长及个别组员大家都不愿意选取。这其中一名同学所有的组都不愿意接受他,经过了解以及上课时的一些表现我发现,该同学不愿意学习数学,对数学极度厌烦,所有的组长都害怕拖累自己小组的成绩。我找到该同学了解到,他对于数学课听不懂也不愿意去听,这次他自己选了张某的组也仅仅是因为两人关系较好。后来我又找来了作为组长的张某,张某当中他的面笑到“老师这不是关系好不好的问题,是他水平实在太次了,坑队友的货。”我对张某说:“你们既是同学又是朋友你不帮他谁帮他,你必须要他,但有一点我得说好如果他成绩上不来丢的可是你们整个组的脸,我可是希望看到好的结果。”后来该名同学果真在张某的帮助取得了很大进步。

这两个小事件对我感触很大,学习数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老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课本则是载体。教师要调节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完成好因材施教。客观地我们要承认学生中存在着差异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角度的不同,我们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我学习能力,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思路及解题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教材提供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对于学习过程快进的学生,我们应鼓励他们往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学习;对于慢进的学生,我们应多鼓励,帮助他分析原因,采用个别教育的方法使其跟上其他同学的脚步。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观点和想法难免有谬误之处,希望由此能够抛砖引玉,请各位同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兴趣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