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方言土语词构造形式中的文化象似性研究

2018-01-25 20:53张新颖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1期

张新颖

摘 要:本文凭借象似性理论,分析存在于安阳方言中的部分土语自身具有的意义、形式构造及形成原因,发现这些土语词结构形式的形成与语言象似性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土语词语的构造形式象似于长幼有别的传统文化观念。2.土语词语的构造形式象似于人们心中先重后轻的思想观念。3.土语词语的构造形式象似于人们规矩本分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安阳方言 土语 象似性 构造形式

引 言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性相似的现象。{1}此定义中提到的“所指”指语言的概念即语言的意义,“语音、语形或结构”指的是语言的形式。对于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唯实论与唯名论,并且这两种对立观点一直贯穿着整个语言研究的历史。{2}Simone将这两种对立观点称为柏拉图模式与亚里士多德—索绪尔模式。{3}其中,20世纪以来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占据着主要地位,但也一直有人认为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有着关联性。于是,20世纪60年代Jacobson、Greenberg等再次提出象似性,70年代末认知语言学的登场,才使象似性理论逐步被人们接受。{4}

国外象似性研究包括象似性本体特征研究、宏观语言模型与象似背景之间的关系、象似性理论的应用与实践等;国内学者同样关注语言符号的本体特征、象似性表征以及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与应用等。{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象似性的研究有在概念上的确定,比如:王德春认为象似性有两种含义。{6}开始运用象似性原则来解释汉语现象的研究,主要有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重叠象似性研究、对称象似性研究、意义象似性研究、语音形式的大小与语言意义的大小之间的象似性研究、标点符号的叠用或合用与心理状态或概念结构间的象似性研究、话题象似性研究以及王寅探讨的社会文化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象似性研究。

安阳市及所辖区县位于河南省北端,太行山的东边。太行山东麓是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这一区域方言分布复杂,跨晋语、中原官话两区。侯精一先生在1986年《晋语的分区》中将安阳方言划为“晋语”的“邯新片获济小片”。{7}其中,安阳方言中的土语是安阳老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反映了本地方言的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透过这些土话,我们可以看出其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的组合,所表示的意义、内涵与其客观现实有着很大的象似性。郭鸿认为应该把语言符号与符号组合分开,对符号组合(语言结构)来讲,理据性和象似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就单个符号而言,任意性是普遍的。{8}也就是指语言符号的组合是有理据的。顾嘉祖、王静认为象似性与任意性互补,共存于语言符号特征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单个符号之中,而象似性主要表现在符号组合之间。{9}他们都认为语言符号的组合,即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简单地说,象似性指的是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有联系,具有相似的特点。而意义的象似不仅包括与外界客观物质世界意义的象似,还包括对人造自然如知识系统、文化系统、语言自身等的象似。{10}安阳方言中的部分土语的意义,就是由语言符号的组合而形成的。本文就是要凭借学术界所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与语言符号之间有着象似性的研究理论,对安阳土语的含义、形式构造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安阳土语中土语的构造形式分别与长幼有别的传统文化观念、人们心中常有的先重后轻的思想观念、人们生活中规矩本分的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的象似性。

一、土语中词语的构造形式与长幼有别文化观念间的象似性

用作指称的语词叫作称谓语。安阳方言中有一部分称谓语的构造形式很明显地反映出长幼次序。反过来说,也就是这些称谓语跟其长幼次序有着重要联系,即这些称谓语象似于长幼次序。

老祖爷,指高祖。即爷爷的爷爷。

老爷爷,指曾祖,即爷爷的父亲。

爷,指祖父,即爷爷。

伯(bai),父亲。老安阳话称父亲为“伯”。

大爷,与父亲同辈儿,是父亲的哥哥。对父亲的知交、同事、同学中较父亲年长者也称大爷。

同是“爷”这个字组成的不同称谓语,却反映着长幼次序,其辈分的大小为:老祖爷>老爷爷>爷>大爷(其中,爺和大爷是根据音调区别的)。与“爷”一系列词对应的有祖奶奶、老奶奶、奶奶。其辈分大小为祖奶奶>老奶奶>奶奶。类似的有老姥爷>姥爷,与此对应的是老姥姥>姥姥。

二、土语中词语的构造形式与先重后轻思想间的象似性

汉语中有大量的词语成分、句子成分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数量大小、距离远近、事情主次等进行排列的。这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安阳方言中一部分土话的形式也不例外。

1.吃屁喝风,指没有饭吃,喝西北风。戏话。

这一土话中“吃屁”“喝风”的先后顺序就体现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将“吃”放在第一位。类似的还有“吃穿”并不说成“穿吃”。这充分证明了土语的结构形式象似于人们生活中先重后轻的思想观念。

2.菜饭,指①放入盐和菜的稀饭;②喻指没学问,不中用,外行的人。

在人们的观念中“饭”比“菜”更重要。将“菜”放在“饭”之前时,表示咸味儿的有菜的稀饭。稀饭并不怎么充饥,进而引申出“不中用、没学问”之义。可见词语成分的先后顺序透露出人们的生活观念。

三、土语中词语的构造形式与规矩本分的思想观念间的象似性

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之间有联系,安阳方言中部分土语的组合形式就体现着人造自然文化系统中,要求做人或做事安分守己、规矩本分的思想观念。

1.按时按晌儿,指守时,作息有规律;准时按点儿去做某事。

这一语言结构形式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时间规律,由秒累积成分钟,由分钟累积成小时,由小时累积成晌。这一土语中透露出安阳人民规规矩矩、本本分分做人或做事儿的观念。endprint

2.成人家儿过时光,成一家人家儿,居家过日子。

这一土话的结构形式完全符合逻辑顺序,先组成一个家庭,才有后面的共同过日子。这说明在人们的观念中“成家”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也体现了人们居家安分过日子的思想观念。

结 语

本文正是通过象似性理论对这些土语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意义或结构形式等固定下来的原因。充分证明:安阳方言中土语的结构形式的形成都是有理据的。长幼有别的传统文化观念、人们心中常有的先重后轻的思想观念与规矩本分的思想观念在安阳土语词语的构造形式中都有所体现。

{1} 转自王寅:《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谈英汉句型对比》,《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第88页。

{2}{3}{4} 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506页,第506页,第507页。

{5} 转自杨昆、毛延生:《近二十年来国内象似性研究综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136页。

{6} 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外国语》2001年第1期,第76页。

{7}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方言》1986年第4期,第257页。

{8} 郭鸿:《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 ——与王寅教授商榷》,《外语研究》2001年第1期,第43页。

{9} 顾嘉祖、王静:《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6期,第6页。

{10} 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第52页。

参考文献:

[1] 王寅.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谈英汉句型对比[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杨昆,毛延生.近二十年来国内象似性研究綜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4] 王德春.论语言单位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兼评王寅《论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国语,2001(1).

[5]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J].方言,1986(4).

[6] 郭鸿.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J].外语研究,2001(1).

[7] 顾嘉祖,王静.语言既是任意的又是非任意的——试论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互补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

[8] 周红.汉语象似性研究述评[J].滨州学院学报,2005(8).

[9] 安民编著.老安阳话[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