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如今传统出版业已经步入了资源深度整合、业务全面转型、产业全线升级的新时代,也面对着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2017年,对于占据我国出版市场半壁江山的教育出版界而言绝非波澜不惊。三科教材统编的“新政”让教材出版发行市场面临重新洗牌,愈演愈烈的教育信息化大潮则对教育出版业态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刚性政策和市场浪潮的双重推进下,转型求变成为了教育出版业名副其实的年度“关键词”。浪潮之中,有这样一家出版社备受瞩目,它在夯实教育理论图书的基础上,将产品线进一步扩展至教师教育、学前教育等领域,与数字出版、培训服务等业务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同时推出的原创图画书也备受好评,甚至远销海外。这家出版社就是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本应成为教育科学社的困难之年,教材政策的变化令出版社的大量投入变成了沉没成本,更直接蒸发了数以亿计的营收,而正如教育科学社社长李东所言,正是困难让他们有了思考的动力和发展的决心。在这一年,教育科学社实现了产品和业态的全面突破,为整个“十三五”期间发展开了个好头。而在李东看来,如今传统出版业已经步入了资源深度整合、业务全面转型、产业全线升级的新时代,也面对着弯道超车的新机遇。教育科学社究竟如何在困境中顺利突围,未来又将如何深耕大教育产业这片沃土?李东社长向《出版人》杂志分享了他的经验与思考。
新环境、新挑战
《出版人》:2017年,教育出版领域的首要大事肯定是统编三科教材的“新政”。这一政策对书业和教育科学社造成了哪些影响?
李东:三科教材统编,意味着国家对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进一步加强,更加凸显了教材建设对育人育才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社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提升教材质量、完善教材资源建设、做好配套服务等方面下大功夫,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教材统编的问题上,我认为出版机构首先要有政治的自觉和大局的观念。
而三科教材统编也会给教育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变化:从教材市场格局来说,三科统编后,教材市场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其他科目教材的选用竞争会更加激烈,有实力的出版单位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教材出版发行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局面。从出版社的产品结构层面来说,三科教材教辅比重过大的出版社无疑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也迫切需要积极面对市场,在做好既有产品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机会、开拓新的出版领域、调整出版产品结构,围绕产品线组织出版资源,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自身发展后劲。
对于教育科学出版社而言,三科教材统编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此前为了编写出版这几科教材,我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了覆盖教材的研发、编写、出版、发行、培训等的一整套服务体系。统编之后,不仅相应的投入成本沉没掉了,而且相关的人员也要面临转型,短期来看,这会给许多原创教材出版单位带来不小的压力。目前,教育部教材局对原教材出版社在统编教材配套教辅的授权上给予了一定政策支持,但是否能够落地还有赖于各方面的工作推进。
《出版人》:面对新局面,教育科学社在发展战略上做出了哪些调整?
李东:对于我社来说,有两点原则需要认真把握。一是充分认识到教材出版的“政策刚性”,大力发展其他非教材类图书板块,丰富教育出版的内容和内涵,增加市场弹性。教育出版是大有可为的出版领域,目前教育科学社在出版教育理论图书、教师教育图书、学前教育图书以及其他社会教育图书方面已经做了大量探索,形成了规模和品牌。
二是充分认识到教育出版面临的融合发展的转型机遇。教育信息化催生着整个教育产业生态的变化,纸张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都在促使教育出版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业已经步入了一个资源深度融合、业务全面转型、产业全线升级的新时代。新时代中蕴含着弯道超车的新机遇——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整合业务关键资源,用大教育的产业视野对传统出版实行产业升级和业务再造,重构教育出版价值链是教育出版社转型求变的必然选择。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社制定发布了《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2019年发展规划》,确立了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教育思想传播的高端平台、教育资源研发的专业平台、教育知识服务的智慧平台,进一步提升我社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而言,在发展战略上,教育科学出版社一是以坚持正确导向为核心,服务国家文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把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的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全过程,健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二是以资源整合和创新驱动为重点,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容生产创优创新,积极探索新业务、新业态,促进出版主业提质增效升级;三是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以出版物质量为基础的内涵式增长,实现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弱化经济增长目标的刚性,为提质增效升级预留足够的弹性;四是坚持人才优先,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优化人才选聘和培养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拓展空间、搭建舞台。
新产品、新业态
《出版人》: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是教育科学社目前业务着重布局的领域,针对这些新领域,教育科学社的业务将如何开展?
李东:教育出版社要从单纯的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综合服务商转变,这一观点如今基本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这两个领域中,我们就试图突破传统出版的局限,秉持“以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平台运营为抓手,构建专题型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围绕“出版+”“教育+”,深挖资源禀赋,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内涵。
在教师教育领域,教育科学社大力推动“出版+”模式,通过图书出版和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做精做优教师教育读物的同时,面向教师、校长、教研员、教师培训者等用户群体,探索以内容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提供包括出版、咨询、培训、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阅读推广等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教育理论普及、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形成教科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和品牌影响力,为数千万中国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学前教育领域,教育科学社依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构建起了学前教育理论图书、幼儿园课程资源、图画书三位一体的出版产品线,并大力发展幼儿园师资培训、学前教育课程资源数字平台等新型业务,积极探索图书出版与教师培训相融合、课题研究与图书推广相衔接的新业务模式。2017年11月,我们在北京举办了两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近千位教师报名参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我们还成立了学前教育分社,将营销纳入其中,实施模拟独立核算,赋予分社较大的自主权,充分激发了团队的活力。
《出版人》:您提到教育出版社转型的方向是向教育综合服务商转变。数字时代,大教育产业被普遍认为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这一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您认为出版社可以从哪些维度切入?
李东:在数字时代做教育,传统教育出版社具有政策、专业、资源和品牌四大优势。此外,传统教育出版社的综合经济实力、专业人才队伍等,也都为下一步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传统出版业务中引入互联网思维,意味着在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生产方式、产品样式等从组织到产品一系列层面的全面进化。目前,传统教育出版社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力量较为薄弱,对互联网产品的开发运营、推广运作,包括与之匹配的组织形式、内在机制等方面都还处在尝试、积累经验阶段。
近些年,我社在探索新业务、新业态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产品内容和形态。比如,我社近年来一方面充分依托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快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教育科学文库”“教师主题研修”“校本研修平台系统”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完成开发制作,并通过各级教研系统、教育信息化系统以及新华书店系统等渠道推向市场。另一方面,以教师引导力培训、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萤火虫学前教育课程网、学前教育云服务平台等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各板块加快形成高质量、多介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应该说,我们已经走在了融合发展、数字转型的这条路上,并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新的优势和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