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
太多人渴望自己卓异,又恐惧与众不同。唯在人群中哪怕明知愚蠢的人群中,他们才觉安全。
他们每天纠结,一生过去,也没有把道和理教给后人。
人可以见解不同。但无论如何,只要在一个人性的尺度之内,做事认真肯吃苦者,何等美好。远离稀里糊涂不负责任去应付的人。
交有义的人。不为点鸟利益去跟人鬼混。文道日下,太多人两张皮,写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文道尤其迫切需要直义,迫切需要气骨!
自以为被得罪的人,只好由他们去。
我行我素者自有力量,具备碰撞惯常秩序的能力。也易不慎伤人。但我愿意忍受性情中人的种种怪癖,因为一般而言,他们于我生命质量有丰富和提升作用,忍受值得。忍受也使你的心宽大。
身边朋友,那些遇事明知对方不对却不敢为你辩解、甚至附和别人说辞的人,怯懦自私无为友之道,不值于交。警惕并远离他们。
所谓堕落,不过是男人膝盖一软,女人裤带一松,文人笔头一松一软。
年长乃发现、疑惑并最终确定:众之所持,往往是不正确的,是无义的,甚至有太多无耻之事。
既不幸生而为人、为男子,自当挺立于天地间。能攻(敢犯众怒,所谓万千人吾往矣!所往是为破众妄,不是杀人,更不是送死或炫耀。既能攻,自有攻之道);能守(世间总有事物需要坚持,需要大力守之。虽孤城疲兵,围城者数匝,亦日久不得破)。纵然做不到这般,也当为此努力。
既为腰间常悬器物之丈夫,岂能以此仅为些皮肉之乐,再繁衍子孙教他们为奴之道。如此,枉为男子,枉为人,枉来世间混吃等死矣。
聊天。偶有一丁点可记。谈到诗要不要有情绪,可不可以有愤怒,然后说到诗的生气。本人反对所谓的安静,眼见得太多诗岂止没有生气,简直是已经断气了。
某次读朋友荐我的某诗人作品,我首先要承认他写得很好,节制,凝炼,有味回绕。但是我一下午读得毛骨悚然。他写出一片死一般的静寂。读完他作品,我觉得自己好像死了,或者可以去死了。
我不要这种东西。敬而远之。要有生气勃勃然。要气沛沛然。我更不要空洞不涉事不涉物说什么写人的共性。不要自怜自艾,诗句里只有自己没有人,他还以为写自己就是写了人,欧耶。
世间讨论贵族者,无论富还是贵,如果只有所谓教养、规矩,以及所谓各种艺术熏陶,然而从小被教或教子女明哲保身、遇事远远躲避,那么我说,这是奴才审美,离贵族差十万八千里,与精神的高贵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能见义勇为的屠夫,也比这样的人高贵千万倍。
英国一战时,贵族为国殒命无数。没有牺牲和奉献,弄那些表面的小精致,那是装X。
听到许多朋友谈到父亲的举止,要过分得多,几乎震骇。有一位少数民族朋友说少时父亲恨他腼腆胆怯,竟用猎枪对准他的头。所有朋友几乎雷同地谈到父辈的自私和冷酷。一位朋友说,父亲竟对落难的哥哥说:你回来干什么?你咋不去死!
认为父辈冷酷,自私和霸道,并不是简单的弗氏弑父情节所可解释。
昨晚和一位女性朋友谈到母亲,故而又翻出这帖。少年反抗父亲,少女反抗母亲,人类大抵都如此。个见,从叛逆到挣脱再到包容理解他们,人的成长,大概人格重建才算完成。
不知子女们如何看待我们这代为人父者。我心忐忑。于我,是慢慢等着被小觑得一无是处,慢慢等着被打倒。
一个写了十年以上的写作者,若还没有成长为人道主义者,不具备基本的文学质疑精神,那么可以判断:他(她)即便把自己写累死,获取一些当下声名,其写作也毫无价值。
这是文学自杀行为。世间可悲的事,包括这种以热爱的名义、奋力写作消耗生命来杀死自己才华。
奉告有志于文学兼有才力的年轻朋友:
一、眼界宽大一些。你眼中所见热闹的,喧闹的,甚至你急于挤进去的,几乎都不是文学。你暂时似乎得益,实际已成损害。鄙人竭力帮助过一些年轻人,所见也有失望。又想,若只是定位在混一混,也许那样是好的。
二、人与文分离的状况在当代文学中已久。文学仍然是也必然是人学。两张皮式的东西,是肯定不行的。
三、几代所谓精英已毁。文学起色必然在年轻一代。有志者请为之。自觉不是那块料的,可以放弃。放弃了你活得很好,我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世间路很宽,你钱也能赚的多些。
与评诗文,贵在识见,而非词藻。评得眼花缭乱,扯足了嗓子卖弄,虽为时尚,却是没用。识见来自独立判断。独立判断不是兴口胡说,阿Q哥也敢骂尼姑的也敢说造反的。独立判断来自个人的审美敏锐和喜好,建立在广博而自主的阅读、比较,长期而深入的思考上。这有助于获取精神自由。
远离文坛种种恶趣味,也反对自己已沾染的文坛恶趣味。恶趣味即便铺天盖地,不过一晃而散。远离对內心、对写作有伤害的东西。一些只有、只剩恶趣味或以恶趣味为主而不自知者,不在此语之列。
内容大于形式,诗文皆然。形式的尝试是必要的,但当越来越多的东西流于和拘于形式更新,对内容的强调便具有迫切性。
用豆腐雕花,再精美(其实也未必精美),也是无用。一拿便碎,雕者自己都拿不起来。任凭他费劲气力去吹,他吹着吹着也就吹碎了。
海底:“有一种高贵就是人的真性情,以真实纯洁天性和生命守恒,以质朴醇厚情感对待众生。”
宗萨仁波切:“欲望不是我们的敌人,虚伪才是。”
远离那些虚伪的人。他们可能带来些许利益,有助于提高你的生活质量,却最终损害你的生命质量。
人们习惯把靠内心某种理念生活在世上的少数人叫作:性情,真性情。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扯,就像把自己不能理解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称作:怪。说怪,就说明对其完全无知啊。在我看来,靠内心理念生活的人才属正常人。而不是一个朋友十一岁的女儿评论恶心人所说的那样,“人都该加引号了”。
懂得和做得到:舍弃,方能得大美。美之强烈,生动,滚滚来去、目不暇接、顾不得全部记下,直叫人时常热泪盈眶。
得点利益就闭嘴,再不问对错,或仅仅是为了得点利益(不一定能得到),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但普遍和通行,并不能说明正确。无论这种情况在本时代有多普遍,也须知一点:此为小人态。我亦自检。
人有时解自尊为倨傲,为不会来事,为不知领情。然而人格的自尊蜿蜒游走在写作中,为其神,为其精魄,为其敏然感万物之基,为其掷地可立之根本。
告诉女儿:“这世道还是男权社会。在能望到的时间里依然如此。可能部分也因为这个,女生找什么样的男生,比男生找什么样的女生重要。
要找和等待配得上你的人。仅仅是对你好的那些远远不够。好的男生,对生命质量有提升而不是区区生活质量。限于生存或善于在生活中取利,那点小聪明是不行的,不够的。他们既不能懂生命壮阔之美,亦不能懂六界震动之善,更无法领略敢擢众锋之真(有价值的事,从来是少数人能去做)。严重的话,会影响下一代质量。
父亲对女儿的未来,总有太高的期望值。未必能达到,毕竟人间还要说缘。但,远离庸人是必要的。人本性的善良是必要的。人活一世,不仅仅是吃喝拉撒,不是为了每天每顿,把美好事物变成粪便。只追求和停留在这个上面,与动物何异焉。”
人是有天生质地之分的。同样读圣贤书,吃一个地方的粮食,同饮一井之水,有的愚钝不能知事,有的聪慧;有的正直,有的成了恶贼。
两个善良的人,即便相互不理不往来,也不会相害。奸恶者同桌聚欢,上一刻可能在说你坏话,下一刻就给你使绊子。只要他觉得对自己有利,就不择手段。
一、闭的眼睑,裸露的皮肤,感觉到目光压力。忽然醒来,是大开的窗户方向。猛地坐起,夜色的微光中,窗户外是一个人影,正弯下去似乎欲进。
要不要大喊一声?我听到自己喊声后才起了犹豫,一瞬已断。我听到那人短促的惊叫,他的手在玻璃上闪了几下,有砰砰声,然后不见了。
我猛地坐起,是床上。我大口喘气,还来得及听到坠地时微弱的嗵的一声。是枕头。
二、旧时乡村,有很多诡异事流走。我记到今天的其中有一则:有个算命先生向来灵验,某次给自己卜了一卦,顿时呆了:此生有帝王命。
他搞不明白怎会如此。穷困潦倒,何以能做皇帝?日子单调几如重叠,日日年年过去。他已经上六十了,偶尔想到那卦,觉直如嘲弄一般。
某次村里社戏,请他去客串。他披上戏衣的一刻忽然明白:他扮演的是皇帝角色。这便是纠缠他一生的那个帝王命。
我听说也有人做类似的梦。又有人建议,让我把这故事讲述给天下苍生,我于是今日为之。帝王只是一个梦或一场戏。梦会醒,不过夜;戏会散,不会过半夜。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下士仍然是好的,他好歹有求道之心。只知道、只求把诸物在体内轮回一遍的主兒,又何其多。
悟一个什么道,不是你好意苦口婆心对朋友说他(她)就能懂。首先他(她)得有动机,他(她)自己有去做的体验。否则你白费力气,他(他)听来觉聒噪,觉不及一屁。何用又何必。人的确要讲缘和慧根的。
去做是最难。人对未知之事之物之人总有恐惧。世间多少人,一世空有美好想法,一世成空。安慰自己老了去做,他(她)想着想着就老了,有一天就那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