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江宁
F1这项顶级赛车运动,作为“舶来品”,在中国从赛车、车手,到赛车场设计,长期以来是西方人唱主角。
而26岁那年,姚启明独立设计的第一条赛道方案,就惊艳了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一夜成名后,她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四位赛道设计师之一。
样样沾点边,成长就是触类旁通
姚启明1978年出生于辽宁营口,就读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并考上本校研究生。之后,读桥梁道路专业的她,跟随导师接触到辽宁省交通厅有关防撞项目。这门学科看上去枯燥乏味,她却陆续发表了十余篇论文……
2003年春节前夕,姚启明硕士毕业后,只身投奔上海找工作。最后,她被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录用了。
这一年,上海要筹备国际汽车街道赛,姚启明被邀做赛场内的防撞措施。有人无意中告诉她,国内当时一共有4个赛车场,清一色聘请外国设计师,他们开价辣手,报价通常以千万元为单位。
听到这些,姚启明感到被羞辱。她把触动转为行动,趴在网上查阅资料。她发現,国外牛气冲天的设计师们,背景比较单一,要么是做建筑设计的,要么是从车手或技师转行的。她突然觉得,自己的碰撞知识可能会派上用场。
赛事主办方搬来几十本国际汽联相关标准,足足半尺厚的全英文资料。姚启明凭借刚考过GRE的功底,硬在很短时间内,把资料吃透。原本,她的工作只是画一张示意图,最终她却拿出了一份赛车场设计方案,从外围走向核心。
“人的成长中,有些积累看似无用,但实际上触类旁通,机会来了,往往就水到渠成。”虽然姚启明放弃了出国留学读博,但专业英语能力成为设计赛道的敲门砖。在专业上,她学得很杂,道路、桥梁、交通、碰撞安全,样样沾点边,这与赛道设计需要的跨界能力不谋而合。
没有什么不重要,一切事物构成“星系”
为了补充知识背景,姚启明关注起了体育频道,支起三脚架,有赛车比赛时边看边录,之后再倒回去一遍遍看。她观察的,是赛道两边有什么东西,车手怎么走线,仪表盘上的转速……
她还研究了国际汽联对赛道的要求,包括旗语、车辆改装、车检规则,甚至救援规则。别人可能觉得这些和设计没关系,但那次街道赛上,这些知识让她解决了很多本职外的问题,给国家体育总局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中,遇见一座临时天桥,可能会聚集拍照的人群,造成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说,应该在天桥两边加装广告牌,阻挡观摩者的视线。姚启明极力反对:天桥荷载能力有限,加上硕大的广告牌,一阵大风就足以让桥倾倒。
眼看要开赛了,凌晨两点,大家还在现场一筹莫展。姚启明原地转了一圈又一圈,突然望向不远处,发现一张工地上使用的尼龙网。把它用到天桥上,既透风又阻挡视线,还能防止物品坠落。大家连夜挨家敲开商户门,终于找到了网眼比相机镜头小的防护网。
方案里,姚启明还自作主张,改变了国际汽联沿用多年的防撞墙方案,“偷偷”将梯形墙外侧直面坡改为曲面坡。普通道路上,曲面也能保证社会车辆即使撞墙,立刻能回到原有线路。这种多功能墙寿命达50年,为国家节约了1/4的建筑材料,至今仍在嘉定等地使用。
这一年,姚启明成为上海国际汽车街道赛的总设计师,并成为国际汽联承认的第一位中国赛道设计师。
2005年,长春要建赛车场,领导们决定让姚启明试试。没有任何规范,姚启明写了一封求助邮件,给国际最著名的赛道设计公司。三天后,她收到回复:“我们不能告诉你,参考什么规范也属于知识产权。只要你付钱,我们可以给你设计。”
对方的拒绝反倒坚定了姚启明的决心:“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几天后,她自筹经费,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搞研发。她窝在十平方米不到的屋子里,拼命看参考书,查资料,编写上万行的程序……三个月“闭关修炼”,最终研发出赛道模拟系统,据此完成的赛道设计方案,成功通过国际汽联的安全模拟测试。中国正式具备了设计国际赛车场的资格。
至今,姚启明已为国内外拟建的100余个赛车场提供规划设计、咨询服务,为国家节约了数亿元设计费。
多年积累,让姚启明拥有了复杂的知识体系。她把它比喻成一个星系,设计赛道的专业知识是恒星,周围还有很多小行星:土地开发、法律法规、经济文化、商业运营、人文考量。大恒星里面,还涉及建筑、结构、景观,甚至风水。
突破常规的背后,是对专业的尊重
近年来,不仅F1,GT、DTM、V8等知名国际赛事也纷纷看好中国。姚启明却开始拒绝一些项目。
被她回绝的项目中,有的犯了“严重破坏自然”的大忌,比如,个别地方不惜开山、填河建赛车场;还有的地方“土地条件先天不足”,却也要跟风;有的地方甚至想把耕地拿出来建……
为了技术创新,姚启明敢于“先斩后奏”。为了争取安装无障碍电梯,她和投资方据理力争。为了坚持原创,她宁愿失去工作。突破常规的背后,是她对“专业”二字的尊重。
姚启明不敢有半点浮夸。赛道上的一个微小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甚至令车手殒命。项目交付前,她一遍遍模拟车辆滑行轨迹,以找到最安全的方案。
姚启明性子里有典型东北人的爽快劲儿。年轻时她脾气火爆,在办公室摔过电话,也往别人脸上砸过三明治。现在再碰到需求方劈头盖脸一顿骂,她都把手机放到一边,等对方声音变小了,再不急不躁地解释方案,最后,她会冷静地说:“如果不来上海给我道歉,你们的场地就不要做了。”
只有她知道自己心里揣着的柔软。2017年4月,姚启明去欧洲知名的赛车小镇——法国勒芒,参观24小时汽车耐力赛。这是一个有94年历史、与F1齐名的赛车比赛。
开幕式那天,好多孩子专注地看了四五个小时。路上跑着的老爷车里,不是职业赛车手,而是老爷爷和孙子、孙女。姚启明被深入那儿的汽车文化感染了。她想,什么时候这种感动也能发生在中国?
这几年,姚启明着力于更广泛的汽车工业、交通安全领域研究。她眼中,赛车场不仅属于职业车手、汽车厂商,也可以属于每位普通车主。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