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性进行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8-01-25 06:01似学红郭书云任彩芬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梅毒抗体血液

似学红,郭书云,任彩芬

(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太原030009)

血液传播疾病是指经血液或血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等疾病,输血、手术等治疗是抢救患者常用的重要医疗措施。临床上对病人的诊疗如输血、手术、接生、拔牙等都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有时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为了加强医务人员及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加强血制品的用血安全、手术病人及孕妇生产的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医疗技术规范要求,干预性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1],可以杜绝在诊治过程中如输血、手术、孕妇生产等院内感染,预防医疗职业暴露,保证适龄产妇的优生优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太原市中心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输血前、手术前、产前11 675例患者血液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结果统计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对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1 675例患者干预性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其中孕妇4 963例,手术患者5 106例,预输血患者1 606例。患者均为成年人,其中60岁以上1 809例,占手术及输血患者的15%。

1.2 试剂与仪器

抗HCV抗体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抗HIV抗体(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抗TP抗体试剂(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有限技术公司)、HBsAg试剂(苏州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梅毒TPPA试剂(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Thermo SCIENTIFIC WELLWASH洗板机、Thermo SCIENTIFIC MULTSKAN FC酶标仪、HBV SYM1310荧光免疫时间分辨仪。

1.3 研究方法

门诊的血液标本由检验人员抽取;急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液标本由护士抽取。空腹抽取患者血液 4 mL,送到免疫室,离心(2 500 r/min)15 min,分离血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的检测。抗-HCV抗体、抗-HIV抗体、抗-TP抗体用酶联免疫法,HBsAg用荧光免疫时间分辨法。抗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送太原市疾控中心HIV确诊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诊。TP-ELISA法检测的阳性患者全部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一步进行检测确诊。

2 结果

11 675例患者中878例为阳性患者,其阳性率为7.52%。11例抗HIV抗体初筛阳性患者经太原市疾控中心HIV实验室确诊为HIV阳性患者,其阳性率为0.09%。356例TP-ELISA法阳性患者,经TPPA试验确诊,其阳性率为3.05%。HBsAg与抗HCV抗体两项同时阳性患者有15例,占肝炎病毒感染的2.93%。结果见表1。

表1 11 675例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液性传播疾病各项检测结果

3 讨论

我国是肝炎高发区,部分患者是经过血液途径感染的,输血后肝炎发生率为2.4%~27.3%[2-3]。我院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阳性率为3.06%(357/11 675),与文献报道一致;抗丙肝病毒抗体(HCV)检测阳性率为 1.32%(154/11 675),低于文献报道。其中HBsAg与抗HCV抗体检测两项同时阳性者15例,占乙肝、丙肝感染的2.93%。

乙肝病毒感染和丙肝病毒感染均可导致病毒性肝炎,诱发肝硬化及肝癌。同时,由于HBV与HCV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两者重叠感染也较为常见。

HBV-HCV重叠感染(HBV-HCV共感染)是指HBV和HCV两种病毒感染同一机体。静脉违禁药物注射、血液透析、输血、器官移植等高危人群,HBV-HCV重叠感染概率明显增加,而HBV-HCV重叠感染较单纯乙肝病毒感染或丙肝病毒感染发生重症肝炎和病死率要高,导致肝癌的危险指数也更大。因此,对于进行器官移植、血液透析、预输血等高危患者有必要提前常规干预性进行HBsAg、抗HCV抗体的检测,预先界定患者本人是否患病毒性肝炎疾病或病毒携带者,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并保留证据,以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357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5例为孕妇,乙肝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增加胎儿在宫内感染率,提前做好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可干预性对孕妇进行主动治疗,并对胎儿预防性地接种高效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有效降低胎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到优生优育目的。

356例梅毒感染者经TPPA试验确诊,其阳性率为3.05%,高于文献报道[4],可能原因之一是我院皮肤科为全省皮肤科龙头科室,医疗水平高,梅毒患者因皮疹而就诊率高。

近年来,我国梅毒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梅毒感染既是引起性传播的疾病,也是经血液传播疾病之一,对于输血前、手术前、产前患者加强血液筛查的检测,对预防梅毒医源性传染,医院内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筛查血清学方法是TP-ELS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TP-ELSIA法灵敏度高但易引起假阳性,对于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PPA做复检试验,使用了灵敏度高的ELISA法与特异性高的TPP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相结合,最大可能排除了患者假阳性,提高梅毒疾病诊断率。

356例梅毒感染者,2例为孕妇,梅毒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胎儿在宫内感染,因为通过血传播危害性更大,可使宫内胎儿直接进入梅毒二期。由于提前干预性检测抗梅毒抗体,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在取得孕妇及家属的同意后终止妊娠,避免了严重的后果,稳定了家庭和谐。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强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加大艾滋病预防控制力度显得尤为重要。本院检测出11例艾滋病患者,经太原市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确诊为HIV阳性。对于经确诊的抗HIV阳性患者,要追溯其感染途径,对于在院内经输血、治疗而获得的感染,医院及血站要负相应责任。对于抗HIV阳性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防护知识培训,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要大范围宣传,以免引起恐慌。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工作,对所用器械消毒、灭菌,防止职业暴露,按甲类传染病规定要求填表上报上级防疫部门。

通过干预性提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指标的检测,对于防止院内感染、保护医护人员与患者双方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时有发生,如医护人员有接触传染因子的护理(对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接生、拔牙),对有传染病的患者进行诊治活动(有创性医疗检查前,如胃镜、肠镜等),检验人员、病理人员、护工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等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因此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手术前、产前的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阳性感染的患者,掌握患者感染情况,使他们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同时对被污染的、具有潜在污染源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灭菌,集中处理销毁,从而避免血源性疾病传播,预防控制院内感染,降低和避免医疗纠纷起到重要作用。

输血是重要的抢救生命措施之一,但也可能引起输血相关疾病。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有病原体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为了分清患者是原有的病毒感染还是输血引起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有必要干预性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划清感染疾病的责任,对避免日后医疗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医患双方自身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5]。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共用生活用具,也存在能经破损皮肤、黏膜引起血液传播疾病感染,如理发、美容(针灸、纹身、纹眉、穿耳等)的刀具、针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还有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共用牙刷等,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一人一具或用具消毒。

综上所述,血液传播疾病是指经血液或血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及梅毒等疾病。因此,对产前、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干预性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检测,不但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同时也可以给予及时治疗,对于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6],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降低新生儿垂直感染概率,做到优生优育以及为避免医疗纠纷事件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我们医务工作者要加大对血液传播疾病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防护意识,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卫生环境,不共用生活用品、美容器械等,以保障人们身体健康。

[1]白艳丽,李春华,陈金美.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7,29(2):107-108.

[2]Susan stramer.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risks for transfusion safety;past,present and future[J].中国输血杂志,2010(10):883-884.

[3]庄祥.病毒性肝炎知识问答[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17(3):183.

[4]陈元锋,唐建华,司桂玲,等.对不同献血人群的梅毒血清学检测比较[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2):138-139.

[5]王玉丰,刘斌,黄与双,等.输血前和手术前4种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必要性[J].北京医学杂志,2003,16(6):423-424.

[6]韩国荣,万晶刚,张连红.输血前五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附 4633 例报告)[J].北京医学,2007,29(4):251.

猜你喜欢
梅毒抗体血液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血液偏型
不同酶标抗体稀释液对酶标抗体稳定性的影响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