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教育浇灌“芙蓉花开”

2018-01-25 07:44
教育家 2017年46期
关键词:芙蓉融通师生

教育是全人类的事业,培养兼具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新型人才是当代社会的必需。对于芙蓉小学来说,厚重的古运河文化,开放包容的历史态度,使学校骨子里拥有思辨的热情与能力。“办有民族根基的教育,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为前提,学校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清新融通”的办学理念,并以课程构建为重点和突破,将“融通教育”细水长流式地注入师生心田,朝着既有的教育目标不断奋进。

植根民族,心怀世界——多元的“融通”理念体系

运河之畔,馨香满园。生长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学校希望能将教育办得更富声色,为推动通州区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尽力。追随国家开放的脚步,学校也在不断思考未来教育的走向。“融通”教育,是学校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结晶,是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依据与支撑,是一种“为培养世界的中国人而奠基”的特色教育模式。

教育之“融”“通”实际上在于内容的交融与方式的贯通。“融通”教育是将承载世界历史发展的中西多元文化、科技知识融汇在一起,从身体、心灵、知识、能力、习惯五方面对学生实施的通才教育,它以世界公民素质为指向,以中国心为根本。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通世之才”,这种人才既要具备全面的知识素养,又要有过硬的道德品质;既要有聚焦世界的眼光,又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基于此,学校明确了“培育具有民族底蕴,国际视野的芙蓉学子”的育人目标。

对“融通”教育做进一步的细化解读,学校认为,“融”是方法,是对世界多元文化、现代科技知识、中国文化精神和新课改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机融合,力求打造兼具中国气质和世界公民基本素养的学生;“通”是结果,是在“融”的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对求真、务实的科学实证态度的确立,是对团队协作的尊重和理解,是对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习得和运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芙蓉的特质,“重情、尚义、贵和、倡达”是芙蓉小学的精神追求。芙蓉花高雅的品性影响着学校的价值判断,使学校明白,教育要为学生计之深远,要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基础教育是一项于国家、社会、个人都至关重要的奠基工程,学校借助实施“融通”教育,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我们相信,只有融情,才能聚力;我们坚信,只有达义,才能担当;我们确信,只有和谐,才能致远”。这是学校的信念所在,也是学校的前进方向。

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也是人。因此,教育必然要带有人文色彩。学校以“尊重、包容、合作”为行动总准则,调动各类资源,激活教育能量,同时,坚持“以文化引领,用情感激发;借特色推进,谋和谐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师生纳入生命共同体中,激发师生的热情,唤起他们的归属意识,从而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长久以来,学校受到芙蓉文化的感染,力求提高自身修养,让“清雅、高洁、多彩、大气”的形象深入人心,并着力塑造“纯洁正直,谦和大方”的师生群像。

细处着手,用心打磨——“芙蓉花开,多元融通”的课程构建

课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切入点,也是师生之间实现有效沟通的主要媒介。抓好课程建设,会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多样化的课程,才有可能满足师生求进的需求,满足学校奋发向上的迫切愿望。

走近“第四教育世界”的寒暑假课程 为了保证“融通”文化对学生涵养的持续性,创生教育的第四世界,学校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将寒暑假变作学生学习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自2016年7月首次启动《清凉一夏·荷你有约》暑期活动课程探索开始,学校通过不断的调研反思,使该课程体系日臻完善,现已涵盖了包括诗意芙蓉、道出精彩、魔法世界、指尖魅力、纵情四方、清凉爱语等在内的诸多内容。“手绘T恤”,让芙蓉花盛开于笔尖,孩子们在彰显时尚个性的同时比拼着创意;“诗意芙蓉”,让孩子们徜徉于经典诗文,品荷之清雅,悟荷之高洁;“方寸之间”“绘形绘色”,三百余幅师生摄影、绘画作品让人驻足嗅荷香、赏荷韵、品荷情……“暖意融蓉”“年意融蓉”等寒假课程,传递着教育的爱与温暖。

“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是学校假期课程的价值指向。在学校看来,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要让学生感受到温情的力量;课程范围要广泛,要成为对学校课程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一种延伸,一种衔接;课程要深刻而富有内涵,简单地说,就是要“有用”,要能够将学生的寒暑假生活以及学期初的学习生活进行整合重构,真正使课程成为不断促进师生成长的内驱力。

芙蓉花瓣般魅力突出的特色课程学校以“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学生核心素养”三方面的课程品质为总体要求和核心要素,从中央花蕊处,由内向外生发出学科基础、素质拓展、综合发展和性特长四类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注重知识的输出,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既要让学生成为通才,又要使其发挥特长,找准位置,做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此外,学校还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芙蓉花开,多元融通”的课程文化为支柱,建构了“五全认知”——语言 、思辨 、艺术 、修养 、健康五类课程体系,从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艺术素养、品格修炼、体能锻炼等维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荷风摇曳

>>管乐课程训练

“荷你有约·筑梦成长”系列优化课程 学校主推的文化就是“荷”文化,“荷”是学校重要的文化意象。历经时间与实践的打磨,学校建立起除寒暑假课程之外的容纳家长导师课程、教师研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与项目支持课程的“荷你有约·筑梦成长”系列课,在同一系统与框架内,每个课程各自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荷你有约·筑梦成长”家长导师课程。学校集结家长和社会资源,聘请“芙蓉学子成长导师”,包括北京医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的知名教授,还有荷兰、加拿大等国际友人,面向学生开展更为生动的课程。各行各业的家长汇聚一堂,肩负起应有的担当。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课程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中华航天博物馆之行,使孩子们获得零距离接触尖端科技的机会,在孩子心中撒播下航天梦的种子。“小鬼当家”的异域文化体验课程,使孩子加深了对“国际”概念的认识。

“荷你有约·筑梦成长”教师研发课程。课程可以发掘教师的无限潜能,在教师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也能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与专业技能,从而给予孩子最温柔的呵护,最明亮的指引。“爱‘布’释手”课程,让语文老师和孩子们在针线活儿中传承民族工艺;“芙蓉甜甜屋”使数学老师和孩子们亲身体验烘焙文化;“梓璇手作”“古林书屋”“诗情画意”“尔雅社”“儿艺轩”等课程的研发也在督促着教师专注教研,引导他们从课程中收获职业幸福。

“荷你有约·筑梦成长”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实践,是必备的课程。学校的实践课程包括旨在唤醒学生创新意识、放飞师生创课梦想的“STEAM 课程”,“邂逅植物”的生物与科技课程,“向国旗敬礼”“自己的长征”的红色课程等,让“融通”得以真正落地,扎根。

“荷你有约·筑梦成长”项目支持课程。学校建立了管乐、美术、舞蹈、陶艺等社团,增加学生的艺术细胞,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年级的艺术启蒙、法语等课程,国学吟诵、戏剧等特色课程,带动每个学生主动、活泼、多元化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适合的教育。

>>师生共植毕业树

>>暑假课程

激活动能,创造生机——“开放融通”的三方培育机制

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发展是学校要关注的重点,他们是学校教育的能量来源。为了向“魅力学校”的愿景靠拢,学校积极投身于三者的教育活动,通过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家长认识层次,力促教师专业化来充实教育内涵,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为师生提供“荷和清新”的清雅环境 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要素,人从环境里感知,也从环境里获取。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能够时时处处给予师生心灵的滋养。学校的建筑色彩清新自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散发出荷花的清新至美,体现着芙蓉文化的融和、和谐;“四区、三园、三带、一中心”的环境布局,营造了温馨、开放、充满活力的育人氛围;廊道、班级和专业教室的设计,易于师生认知、理解学校文化;教职工之家、文化园区,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集交流、学习、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空间;以“融通自然,放飞第五季”为主题的四楼连廊课程综合实践基地,让师生在绿意葱茏中亲近自然,体验生命带来的惊喜与感动。学校通过让环境说话,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在此基础上,学校以更加阳光向上的姿态去为师生与家长的成长保驾护航。

为学生创造“应接不暇”的成长机遇 在学生发展方面,学校把“红领巾园地”“学生社团”作为主阵地,通过自发或联合外界开展的不同形式的活动,活跃学生头脑,健全学生人格。国际化办学,是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曾接待英国兰开夏孔子学院组织的中小学校长考察团,让小小讲解员们为来客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与“融通”文化,赢得了高度的认可。在通州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上,学校组织学生描绘“我心中的运河梦”长卷,展现了学子们对通州未来的畅想。爱想象科学空间“科学探索”校园科普行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色,制作出多样的万花筒等科学小物品,引人瞩目。今年,学校举行的杨鹏科幻作品阅读交流会,可谓是一场精神盛宴,四年级的全体学生及家长代表近500人参与其中,一起去了解未来世界。 学校还曾荣获2015中国小学生未来安全创意大赛最佳绿色环保奖,《弟子规》节目荣获国际中华经典吟咏活动特等奖。“志愿者快乐行”营地教育体验课程,教师节献词活动,观看海军军乐团演出,“蓉帆”管乐团艺术节展演等等,都凸显芙蓉学子的别样风采。

为教师擎起“拨云见日”的发展明灯 针对教师培养,学校以“荷”文化(和文化)为出发点,大力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积累、职业道德的凝聚,通过“教师发展圆桌论坛活动”,聆听优秀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分享青年教师的成长感悟,为老师们“在聆听中吸收,在研讨中理解,在实践中内化”创建了平台。“你好,暑假!” 学生暑假生活与学期初生活重建研究主题全国教育论坛在校启动,教师们在课程构建上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教科院等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帮助,获益良多。在通州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的总结活动上,学校教师代表围绕“融通教育特色课堂”做了现场研究课,和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尤其是通州区“人工智能+VR人文创客” 实验项目,为学校提供了科学、有效、精准、客观的学生创新素质大数据测评报告,加快了教师观念的转变与实际教学能力的提升。

为家长打通“亲密无间”的沟通桥梁 家长教师协会,简称“PTA”,1897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新形式的家校合作机制。作为家长教师协会的会员,家长不再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学校或班级的管理,而是通过组织机构进行参与。家长教师协会于2012年正式成立,学校聘请了24位家长为家长协会代表,并按照工作需要,成立宣传部、活动部、学习部、服务部等四个部门,构成校级理事会。在统一的管理机制下,家长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学校还通过聘请专家教授对家长进行主题家教讲座,指导其学习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如何处理与学校关系、如何处理与家长之间关系,培养其掌握成熟的沟通技艺,从而去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此类活动,极受家长的喜爱与欢迎。与此同时,学校还本着尊重的原则,为家长提供展示的舞台,“‘灵动瞬间,精彩永恒’赵太礼摄影展”便是其中的典型。学校希望吸纳更多的优质家长资源,更好地为家长服务。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是学校雅致校园的写照,“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是学校坚守本真的印证。教育,需要净心,也要静心,要把每个孩子看作一朵美丽的芙蓉,以“融通”教育灌溉供其生长的沃土。在培养“世界的中国人”的道路上,芙蓉小学脚踏实地,躬耕不止。

>>家长课程

猜你喜欢
芙蓉融通师生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麻辣师生
轻嗅芙蓉妆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