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剑姬(肇庆市恒电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肇庆 526000)
电力运行检修管理[1]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对于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此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其作用的发挥。第一,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制约,很多电力企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营管理上,导致电力运行检修管理工作被忽视。在这一前提下,检修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往往只有在电力运行异常时才会想到检修工作,极不利于电力运行稳定性的提升。第二,检修的持续性不足。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运行检修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检修与维护过程中不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使得检修时间随之延长,检修效率大幅降低。第三,检修方式不合理。对电力运行检修采用的是定时、定量的检修方式,突出的特点是周期性,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即达到一定的时间,无论电力运行设备是否存在问题都必须进行检修。在当前形势下,这种检修方式与实际工作需要严重不符,不但增大了运行检修费用,而且检修作用也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起到的效果并不大。第四,专业技术人才缺失。现阶段,电网规模逐步扩大,电力运行设备的数量随之增加,电力运行检修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检修工作对专业性有着较高要求,而专业技术人员缺失,影响了检修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2]。
目前,单一的计划检修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如果仍然采用这种检修方式,必然会对电力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影响。为此,必须对电力运行检修方式进行优化改进。在电力运行检修中,应合理运用状态检修技术[3]。所谓的状态检修,具体是指按照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制定检修计划。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确定方法包括巡视检查、试验、在线监测和带电检测等,由此可获得电力设备运行时的量化指标,据此判断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检修。对于需要检修的设备,则可编入到检修计划中,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不需要检修。因此,无需将之编入检修计划。这样检修计划更具针对性,检修效率自然随之提升,为电力运行稳定性提供了保障。电力运行设备的多少与电网的规模大小成正比。电网规模越大,电力运行设备越多,反之则越少。因此,在规模小的电网中应用状态检修时,如果电力设备的质量相同,则可间隔一个固定时间或是在达到一定操作次数时对其进行一次状态检修。这样除了能够降低检修成本外,还能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避免发生各种故障,有助于提升电力运行的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电网规模逐步扩大,各种电力运行设备随之大幅增多。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与可靠运行,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运行设备的故障。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检修管理来实现[4]。虽然状态检修能够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但在状态检修尚未大范围普及的前提下,巡视检查仍然是确保电力设备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对此项工作予以重视。一方面检修人员应当进行定期巡视。巡检的重点可放在如下环节上:检查设备的油位是否正常,油色是否清晰,应为浅黄色透明状且无杂质,观察设备有无渗漏油的现象;对绝缘子串进行检查,看有无破损及放电现象;对各个连接点进行检查,看连接是否牢靠,有无过热现象;检查变压器的温度是否正常,运行时有无异常响声;检查电容器的外壳,看是否存在膨胀变形的情况;检查电力电缆终端盒,看是否存在渗漏油的迹象;检查二次回路上的断路器、隔离开关,看位置是否正确;检查继电保护装置,看压板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母线,看电压、电流是否适当。巡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无法处理的问题,应做好记录,并上报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应做好特殊巡视。雷电过后,应当检查瓷绝缘,看是否存在放电痕迹,避雷装置是否完好;重负荷时,应当检查触头及接头,看有无过热现象;发生异常状况时,应当检查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行,看动作是否灵活。
随着电力运行设备的不断增多,进一步增大了检修工作量,这对检修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5]。为此,电力企业应当不断提升检修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大对检修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定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使检修人员了解并掌握与电力运行检修有关的新技术,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因为实际检修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若是操作不当或是粗心大意,都有可能引起安全事故,既不利于电力运行的安全性,而且会对检修人员自身的安全构成威胁。所以,检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提升电力运行检修效率。
电力企业可按照电力运行的具体特点,结合检修管理的实际需要,对电力运行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这一过程中,检修人员可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借此增强监控效果,从而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为检修提供依据。由于电力运行检修技术管理的风险性较高,故此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可依靠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强化风险管理,借此减轻电力运行风险,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设备缺陷具体是指设备的运行状态低于完好标准,如变质、损坏、技术性能超限及各种非正常现象等,均属于设备缺陷的范畴。电力设备缺陷不但影响电力运行的稳定性,而且会影响供电可靠性。为此,电力企业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加强缺陷管理,及时予以消除。
2.5.1 划分缺陷等级
大体上可将电力设备缺陷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A类缺陷。这类缺陷的性质非常严重且情况较为紧急,缺陷程度导致电力设备无法继续保持安全、可靠运行的状态,若是不及时进行处理,极有可能引起严重的事故。对于此类缺陷,必须依据电力设备抢修制度的规定要求,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抢修,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消除缺陷,并上报调度和技术部门。第二类,B类缺陷。这类缺陷的性质比较严重,但短时间内设备仍然可以保持正常运行。发现此类缺陷后,应快速处理,并在消除缺陷前加强监视。第三类,C类缺陷。这类缺陷对于设备当前的安全运行影响程度较轻微,可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2.5.2 缺陷处理方法
可以按照电力设备缺陷等级,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第一,A类缺陷的处理方法。当发现A类缺陷时,应当按照事故抢修制度的规定要求,立即组织有关人员针对设备缺陷进行处置,尽快消除缺陷,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当缺陷处理完毕后,应当进行逐级验收,并做好相关记录。第二,B类缺陷的处理方法。针对缺陷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置方案和计划,并将之纳入到电力设备一般检修月计划中,于每月的25日前上报有关部门经批准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缺陷消除工作。缺陷消除后应进行验收,并做好有关记录备查。第三,C类缺陷的处理方法。对于此类缺陷,但凡可以在巡视现场进行处理的,巡检人员应当立即进行消缺。若需要停电处理,则应由工区提出计划,报上级部门批准后进行处理。应对消缺后的设备加强巡视检查,确保运行状态良好。
综上所述,电力运行检修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对电力运行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此,应认真分析相关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高电力运行检修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为电力运行提供保障。
[1] 余华刚.电力光传输网络关键运行指标及智能检修管理的分析[J].电子测试,2016,(11):107-108.
[2] 许晓华.基于大检修体系的浙江电网500kV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7.
[3] 徐 睿,岳太仁,刘权明.做好电力设备检修管理工作、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的几点建议[J].硅谷,2014,(11):142-143.
[4] 郑志生.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及运行状态检修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162-164.
[5] 李 鹏,蔡 裕,翟育新.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与检修水平的提升建议解析[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1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