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忠:从拉斯韦尔的5W线性模式来看,人工智能正在颠覆五个传播链条除受众以外的的每一个环节。首先,在传播者的角色扮演方面,技术往EQ方向发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正在成为网红,形成一种新的亚文化。其次,在内容生产环节,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和编辑是内容生产者和把关人,社会化媒体虽然打破了记者编辑与受众之间的界线,即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也是接收者,但这种内容生产还是在“人”与“人”之间转换。机器写作已经成为现实,打破了原由“人”独享的内容生产能力。再次,在渠道拓展环节,VR/AR/MR、可穿戴设备将打破原有传媒业的报纸、电视、广播、PC、手机等渠道格局,成为新的传播渠道。最后,在传播效果方面,人工智能的浅层学习模型应用已经完全颠覆了传统传媒业的传播和评估模式,传播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陈昌凤: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监督式和无监督式两种。监督式学习有固定的模板,输入和输出都是已知信息,通过将数据“喂”给算法后,自动按照给定的规则填充公式化的表达,生成稿件。例如,在一组现存的交易记录中,先通过人工标注出违规记录,“训练”机器习得这一技能后,就可以自动标注违规记录,减轻人工成本。不过,算法生产新闻并非只能格式化填充。监督式学习算法的新闻写作过程,“规则”掌握在人的手中,而且是先有规则,后有新闻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记者并非按部就班遵循闭合的规则来进行事实推敲和文本写作。正是人的创造力在弥补其中的空白,并为文本的发展和多样性提供广阔的可能。
彭兰:现在的机器写作基本是一种“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的模式。也许从当下来看,机器写作实质意义并不明显,甚至会被质疑为“噱头”,但机器写作的快速推进,再度强化一个事实:数据是新闻生产的新思维、新资源,未来媒体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将是数据平台与数据采集、处理能力的竞争。机器写作不够自由个性、没有质感与温度,一直是今天人们对机器化写作的主要批评理由。未来的机器写作有可能在规律的提炼、情感的表达、原因的分析以及细节性的描写方面得到提高。可以预期的是,未来的写作将是人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机器的作用,不仅仅是自动获取数据并进行填充,也不仅仅是寻找与运用那些可重复使用的“粒子”,还将体现在引导新闻线索的发现,以及拓展写作的深度或广度上。
许向东:技术是推动传媒业向前发展与革新的动力,技术发展所要解决的主要是实验应用层面上的效率问题,从媒介技术的角度而言,就是解决如何以最方便、最灵活、最快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信息生产与传播效率问题。建立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基础上的自动化新闻,正是新闻生产与传播效率提升的体现。首先,自动化新闻加快了新闻生产的速度和总量。特别是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时效性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其次,自动化新闻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范围。自动化新闻实际上是通过程序软件的运算来发现新闻的。它能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话题。再次,自动化新闻提高了稿件的质量。只要数据正确,算法科学且正常运行,自动化新闻的生产就能够避免出现诸如拼写错误、计算错误、事实要素不全等差错。与记者相比,更能保障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自动化新闻可以有效地生产和推送个性化信息产品。使用大数据技术运算可以加强对受众的阅读倾向和兴趣点的分析。
黄雅兰:狭义地看,由人工智能技术所推动的智能新闻写作浪潮通常被称作“自动化新闻”“机器人新闻”或“算法新闻”,多指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用计算机软件或算法自动生成新闻稿件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通过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排序、分类、关联和过滤,并将整理过的数据适配和组合进相应的文章模板之中。广义地看,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造成的影响已触及各种类型的新闻生产,并影响着新闻线索的获取、写作以及呈现等各个环节,新闻生产过去单纯依靠专业新闻从业者生产内容将得到改变,继增添了用户生产内容外,又将补充进新的由算法生产的内容,这种人机一体或人机协作将是未来智能新闻生产的主流。从新闻生产的流程看,人工智能带来的最显著的变革在于将新闻用户和传播效果纳入新闻生产——包括新闻线索的发现、新闻作品的写作和呈现的过程,重塑新闻媒体的“生产流”。
刘长乐:人工智能将引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媒体的几则新闻,表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共同迎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智媒时代”是一个世界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人工智能将带来传媒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运营方式、消费方式的巨大改变,作为传媒业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传媒变革趋势。人工智能将帮助传统媒体完成“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人推送正确的内容”转变,而互联网新媒体也面临“智能互联网”的升级迭代。在人工智能的使用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共同迎接智媒时代的到来。
梁智勇: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数据挖掘。媒体的受众分析将比以往更精准,内容的聚合与分发,也将更加的精准化、智能化、对象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个人信息行为追踪,新闻机构可以做到为用户智能推荐、实现个性化的新闻定制。全球新闻生产从人工整合向技术整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人工智能向传媒领域进军已成潮流。人工智能技术宣告了个性化新闻时代的全面到来。针对每个订阅用户的专属评论和定制化报道,已经成为现实。人工智能技术使得“用户画像”更清晰,可以为用户量身定做内容,也可以为受众进行场景化适配,这是传统议题设置望尘莫及的。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使媒体更加社交化,更加注重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对媒体来说,没有大数据,一切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未来媒体的竞争力,也将取决于其数据挖掘的能力,而非简单的叙事能力。
腾讯研究院:“机进人退”,人工智能正在对新闻业进行摧毁式创新。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新闻业直接从手工业阶段跨越到流水线大工业时代,从内容生产、渠道分发到用户信息反馈,新闻业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为震撼的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报刊、电视、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将进一步衰弱,而拥有技术优势的新媒体、特别是一些超级信息分发平台开始成为新闻业的新枢纽,它们掌握先天的强大渠道分发优势,并借此进一步影响上游内容生产,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胃口。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场机器对人力的大范围替代,新闻业的灵魂正在从“写作者的情怀”让位于“工程师的严谨”,“机进人退”的幕布已经拉开。某种程度上看,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业正在消融。
李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工智能将持续改变信息传播,具体到传媒行业,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到传播效果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AI+”带来的变化,从素材收集、筛选、分析、成文,直至最后的内容分发,从新闻线索搜集到写作再到事实核查,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智能深度参与,推动新闻生产流程的智能化变革。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有很多人担心机器人会取代人,让人失去饭碗。其实,对这一点人们大可不必担心。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虽然在短暂时间内会导致失业,但也带来了更多新的工作机会。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带来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在未来,让人做人擅长的事,机器做机器擅长的事,人机协同将成为潮流。从媒体领域来讲,媒体人的专业优势和人工智能的高效智能生产将会更为完美地结合。